再展硬实力!醴陵卫健综合医改工作连续4年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激励

    2024-01-30 14:31:05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月30日讯 通讯员 颜宏亮 王琦 王旭 1月28日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2023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表扬激励的通报》 公布了对 2023年度 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 予以表扬激励的名单及激励措施

其中,醴陵卫健深化医改工作 再次 榜上有名! 据悉,这是 醴陵卫健连续第四次获此殊荣。

连续4年登榜,实属不易,为什么 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呢? 让我们 一起寻找答案。

近年来,醴陵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针对县域医共体在运行机制建设、健康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以“五个一体化”改革为抓手,铆定“分级诊疗”目标,做实“医防融合”服务,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2023年,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3.86%,基层诊疗占比达到74.04%,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增幅分别为-0.23%、-0.32%,患者满意度达到96.57%。

一、深化“一体化”改革,进一步健全医共体运行机制

整合急救资源,实行一体化急救管理

以前期建成的“五大中心”(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新生儿救治)为基础,成立醴陵医共体急救联盟,按照“1030原则”(即救护车城区10分钟内到达、乡村30分钟内到达急救现场),统筹区域内急救资源,在县域内设立了2个急救站和6个急救分站,建立了医疗机构间的急救协作机制,医疗机构与“120急救中心”共同形成一个急危重症救治医疗服务平台,实现“社会急救—院前急救—院内急诊—ICU重症监护”闭环管理,时间窗内全流程一体化综合救治。2023年来,联合救治危重症215例,联合讨论救治疑难案例98例,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达97%以上。

整合编制员额,落实一体化岗位统筹

建立医共体编制周转池,由医共体统筹使用,人才由医共体统一招聘、规范培训、统筹调配、科学管理。结合实际,对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如中医院安排科主任到成员单位任院长,业务、护理骨干任副院长、护士长,做到“县管乡用”。建制镇中心卫生院服从总院管理,安排业务人员进修,与总院建立统一的家庭医生签约、乡村振兴、财务管理。白兔潭镇、泗汾镇中心卫生院定期安排业务骨干下沉乡村一线坐诊,镇卫生院安排医院人员到薄弱村开展基本公卫和基本医疗,每周不少于5天,推行“乡聘村用”。社会办医院作为医共体牵头单位,统筹管理人员配置,聘业务骨干任镇卫生院副院长、安排专家到镇卫生院坐诊查房,并享有牵头单位同等的待遇,做到岗位一体化统筹管理,实现“民办公用”。

整合网络体系,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

对医共体单位间全部HIS系统、药品、耗材采购平台、财务系统实施整合,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全面推进医共体资源调配、业务经营、质量评价、财务分析、效率监测等数字化管理。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醴陵中医院通过建立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会诊中心,对无阅片资质医疗机构的影像实现远程集中报告、临床调阅、即时通讯会诊,对远程心电进行统一电子登记、采集、分析诊断等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二级以上医院诊疗服务。

整合药事服务,推进一体化集采配送

建立医共体内药事服务同质化管理机制,规范处方点评,推动药事服务工作同质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促进药学服务向基层下沉。实现医共体内药品耗材的统一目录、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统一支付。设立新型互联网“医联体药房”,由医共体两家牵头总医院为其他成员协调配送临床确需药品,进一步保障专家下沉、双向转诊、基层“两病”用药需求,畅通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用药衔接,保障分级诊疗患者用药的连续性。

整合绩效制度,完善一体化考核评价

出台《醴陵市紧密型医共体绩效考核评价方案》,对全市紧密型医共体7家牵头医院及所有成员医院进行考核一体化,重点考核牵头医院自身持续发展及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考核成员单位服务能力提升、基本公共卫生及村卫生室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加大县域住院量占比、基层诊疗量占比、双向转诊数量和比例、医保基金支出等运营效率的权重,推动城区医生带着目标任务精准下沉,促进医共体医疗质量和技术精准提升。

二、做实“医防融合”服务,进一步提高健康管理水平

“村医定级”稳队伍,做实公卫服务

醴陵市在 全省率先启动乡村医生等级评定试点,综合执业资格、工作质量、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完善评价指标,建立健全公平、科学考核体系,将254名乡村医生分级评定,按级别每月予以300元、500元、800元的工作补贴,并实行动态监管,确保乡村医生招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经乡村医生自愿申报、乡镇(街道)初评、县级复评,评定一级乡村医生16人、二级乡村医生121人、三级乡村医生117人。

“家庭医生”作后盾,做实签约服务

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就诊“引路人”作用,对重点人群按病种及管理等级分标、分片实行健康服务网格化管理,筑牢服务基础,132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深入千家万户开展履约服务,常住人口签约覆盖率达40.9%,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到76.3%,脱贫户和监测户签约率达100%。

“两大网络”强管理,做实慢病服务

强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合、社会参与”工作机制,启动DPCC项目试点,健全覆盖市、镇、村三级的高血压、糖尿病防控网络,规范村级监测、镇级明确诊断、市级综合治疗的防治流程;制定药品目录,完善药品分配;优化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同步共享、业务协同联动,切实织密织牢慢病防护网。截止目前,全市通过DPCC项目共筛查250418人,发现高危因素及异常人数132219人,新增确诊糖尿病患者6868人和糖尿病前期患者2295人,均已纳入规范管理。

三、铆定“分级诊疗”目标,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看病就医新格局

均衡布局优质资源,支持省湘东医院建设省级边界类区域医疗中心、市中医院建设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性医院培育单位、市白兔潭镇中心卫生院建设省级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印发《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体系 促进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打造“265”健康服务模式(即2家三级医院为龙头,6个片区医疗中心为支撑,5公里健康服务为半径的健康管理服务圈)。整合枫林镇中心卫生院、官庄镇卫生院、枫林镇枫林卫生院医疗资源,全力推动枫林片区医疗中心发展。全市基本实现了“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就医格局。

深化柔性引才,打造“湘雅乡情”新常态

持续深化“湘雅乡情·专家醴陵行”活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2023年更是引进国内顶级专家设立2家“名医工作室”,推动“湘雅乡情”品牌提质升级。新增各级专家10名,累计已达253名,每周至少有30名以上专家在醴手术、坐诊、查房、带教,全市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大幅提升。累计医疗救治7.8万余人,为百姓节省医疗费用5700余万元,惠及湘赣两省群众16.3万余人。

强化综合改革,挖掘中医服务新动能

出台《醴陵市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醴陵市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实施方案》文件,加强基层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督促23家中医馆完成“提质升级”项目,试点打造孙家湾镇龙湖湾村卫生室及浦口镇荣坪村卫生室“中医阁”。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招录1名本科中医农村免费定向生及21名专科层次中医特岗生,强化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持续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依托市中医院开展130人次西学中培训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目前,醴陵市中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200人,占比60.4%,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制乡镇卫生院的中医馆均有1名及以上在岗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全市以中医治疗为主的出院患者比例达到30.57%。

责编:王璐

一审:王璐

二审:张丽

三审:鲁红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