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里的湖南㊹丨山因何有德,水为何无沙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1-27 07:57:57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1956年6月,毛主席写下了那首非常有名的《水调歌头·游泳》,很多人将词中的“长沙水”解读为“长沙的水”,但实际上毛主席自己对“长沙水”作了个批注:“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这一在湖南广为流传的“民谣”,也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楹联主角——被刻在常德善德观广场一尊石刻雕像底座上,雕像是上古帝师善卷,披着长发,神情和蔼,手执农具,目眺远方,似从远古走来。

善卷石刻雕像底座的对联

这副自带民谣属性的楹联,有何特别之处?“有德山”与“无沙水”背后又藏着怎样传奇的故事?记者特邀长沙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长沙市楹联家协会副主席王璇一同来品读这副楹联,了解这副楹联所带来的文化魅力。

山有德 水无沙

“这副联并不难理解。”王璇向记者解联:“常德德山山有德”直白的解释就是常德的德山具有崇德向善的品行;“长沙沙水水无沙”则是长沙白沙井的泉水没有杂质,呈现出清澈明净的状态。

那么山有何德,传颂几千年?

山有德是源于人有德,而这有德之人就是四千多年前与尧、舜齐名的武陵人——善卷先生。

善卷雕像

善卷是上古时代的一位贤士,又名善绻。《吕氏春秋》里面记载:“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意思是:尧见善卷的时候,不是以帝王的身份召见他,而是让善卷坐在北面,自己站在南面以弟子的礼节来向善卷求教。尧认为自己无论是德行还是智慧都不如善卷,所以必须用到这样的礼节。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善卷坛下作》这首诗里写道:尧要将帝位禅让给善卷,但善卷没有接受,他认为天下已经大治,自己没有必要取而代之。

据古籍记载,善卷是隐居在沅水边的枉山。隋代的一位官员樊子盖崇尚善卷“避帝位”的“大德”之行,将枉山改名为“善德山”,后来人们将“善德山”简称为“德山”。这便是“德山”这一山名的历史由来。

“上联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体现的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德向善的精神品格。”王璇解释道。

“善卷拒绝接受帝位的德行,与道家精神有无联系?”记者问。

王璇认为,善卷不愿意接受帝位的阐释,是秉持道家“贵生”的主张。在道家眼中,身心愉快与自由的价值是最高的,如果追逐名利就会改变自己顺应自然的生活行为与精神状态。

长沙市白沙古井前,一些市民在打井水。 湖南日报记者 田超 摄

下联中的白沙古井是一处交汇了长沙历史与文化的景点。自明清以来,长沙人民世世代代饮用此水。

白沙古井坐落在长沙市天心区的白沙路,最早的文字记载,始于明代《长沙府志》:“白沙井,县东南二里。井仅尺许,清香甘美,通城官民汲之不竭,长沙第一泉。”

王璇告诉记者,有很多诗词与楹联都跟白沙古井有关。楹联中较有名气的,有乾隆年间湖南巡抚敦福所撰的“星泉溥润,玉醴流甘”等。

王璇解释道,“沙水水无沙”原意为白沙井水经由地质层过滤之后,杂质极少,清澈而甘美;“溥润”则意指白沙水对长沙苍生的濡养,类似于岳麓书院山长旷敏本在《白沙井记》“以润生民”的表述。

清道光十二年,白沙水被定为湖南乡试的考场专用水,而细品三湘仕子皆受白沙水泽溉的意蕴,也与“长沙沙水水无沙”巧妙关联。

白沙古井滋润长沙已有数百年,直至现在,提桶来此取水者络绎不绝。一口小小的白沙古井,流淌千年,源源不竭,造福百姓。

王璇认为,长沙人喜欢去白沙古井汲水,是认同感、归属感与自豪感在市井生活中的反映。此联巧妙地借湖南的德山、沙水之名,赞美了德山崇德向善的大德之行,也赞美了白沙井水清澈纯净,高洁隽永的品质。

“这副联仅用14个字,将长沙和常德这两座城市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王璇感叹。

人有智,联有趣

从对仗性和关联性来看,“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是符合楹联本质特征的。王璇为我们解释,“山”对“水”,“有”对“无”,这里的“德”与“沙”、“山”和“水”还用到了重字的技巧,字面对仗很工整。

当然,楹联还有一定的声律对仗要求,比如七言句通常是二四六字平仄相对、平仄相间,上联仄声收尾,下联平声收尾等。从声律上看也符合楹联的对仗规则,朗朗上口。

王璇向记者介绍,此联属于很典型的谐趣联。谐趣联就是我们常说的智巧联,会在联语中加入一些嵌字、重字、叠字、拆字、隐字等机关。

民间谐趣联或为题联撰对,或为求偶答对,体现人们思维的智慧和语言文字的技巧。古往今来,民间百姓或迁客骚人作出了各种趣联。

比如,长沙岳麓山流传一拆字联 ,对仗奇特:

岳麓山,山山出小大尖峰,四维罗绕;

汉阳口,口口回上下卡道,千里重关。

长沙天心阁、水陆洲还有一副谐音、顶针巧对:

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

天心阁,阁停鸽,鸽飞阁未飞。

比较有名的谐趣联还有: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这副联巧用古代人名,利用汉语的一形多义,达到风趣幽默的效果。

由此可见,谐趣联不一定是写重大题材和主题,陶情养性,弄巧斗智,诙谐风趣的语言交流也是一个民族充满活力的表现。

中华民族有崇尚智巧的文化传统和心理习惯,因此,历代民间智巧联总是特别发达,亦为人民群众所津津乐道,得以广泛流传,且影响很大。

这样的楹联不只是益智类的文字游戏,还体现了古汉语的魅力,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笑对人生、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这也是楹联所特有的一种价值。这种价值是通过民俗性与文学性的交融来体现的,并促成了楹联文化的生生不息。

记者手记

一副联,双城记

戴蓉

昔日,毛主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如今,我才喝罢白沙井水泡的茶,就可乘高铁到常德登上德山。

早出长沙,午至常德,晚归长沙。这次采访之行,像是回了趟家。

常德是我的故乡,生于此长于此,而长沙是我工作、生活的地方。对我个人来说,往返两地,双城生活是常态,并乐此不疲。在当今社会,这样的双城生活不在少数,虽是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有着相同的生活态度。

“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这副联用很通俗而且还有重字、叠字的趣味表达,来涵括对长沙跟常德风土人情、价值观念,传递信息非常直接,念起来朗朗上口,老百姓也没有接收、理解和再传递的门槛。其自带的民谣属性,决定了它的受众面很广泛,在民间口口相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每座城市都有着它的独特之处。这副谐趣联用14个字提到了常德和长沙两个城市,以及两处名胜景点——德山与白沙古井。把长沙、常德两座历史文化名城连接在一起,让人一想到常德德山,就会联想到长沙白沙井,这不仅仅是一种联动,更是谐趣联独特的魅力所在。

点评嘉宾:王璇

王璇,长沙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湖南省楹联协会女子委员会副主任、长沙市楹联家协会副主席,中青诗联网学术指导。主要从事楹联景观方向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传统楹联文化在现代景观意象营造中的重构研究》等楹联主题的省级科研项目4项、市级科研项目3项。在教学中结合诗词楹联开展美育实践探索,《楹联的校园传播、传承与创新》、《以诗词楹联主题文创为路径的美育创新探索与实践》分别获得第六届、第七届湖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二等奖,《传统诗词楹联的文创转化》获得2023年艺术设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级三等奖。楹联作品多次获得《百诗百联》等征联比赛奖项,2022年获评湖南省第一届“ 一十杯”女子楹联家评选特等奖。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出品

总策划/夏似飞

统筹/文凤雏 赵雨杉

执行/周红泉 朱玉文 王华玉 朱晓华

撰文/戴蓉

摄影摄像/李健 戴钺

剪辑/戴钺

设计/周圆

鸣谢/常德经开区宣传法务中心

责编:彭彭

一审:周红泉

二审:赵雨杉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