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周刊·湘韵|古村新貌③|湘江弯里的倒扎

  湖南日报   2024-01-26 09:10:31

文|袁忠民

千里湘江进入湖南,在这里形成一个“几”字形大弯,足有四五公里长,再掉头奔涌向北而去。这里就是倒扎,躺卧在湘江大弯的臂弯里。

倒扎位于古城零陵西部,属黄田铺镇,离城区约10公里。

前几年,倒扎与南雄两村合并,现称为南雄倒扎村。

为什么叫倒扎?这有几个传说。流传最广的是,很久以前,武陵源发生武陵蛮起义,桂林有一唐姓军官奉命带兵乘船前往镇压。船到零陵老埠头时,唐军官听说武陵蛮都是老百姓,不忍前往大开杀戒,就命船夫将船倒退至湘江边一个荒无人烟的码头上驻扎下来,并动员兵勇开荒辟地,耕耘劳作,逐渐开枝散叶,形成一个村落。为纪念唐军官不杀无辜之德,人们便将兵勇倒回驻扎的村落取名倒扎。

倒扎静卧在湘江的“几”字形大弯里。 杨坤 摄

湘江进入倒扎,其上有油落凼、下有皂角凼,周边还有倒榨埠、倒榨塘等村名。倒扎是三县区交界之处,分别与东安石期市的倒榨埠、冷水滩蔡市的三联村隔江相望。据说,清朝时,对岸也称倒扎的,后来为了区别,便将对岸叫倒榨,零陵倒扎原名未改。

倒扎是古时永州府通往广西的要道之一,起于零陵城。至此被湘江阻隔,就有了倒扎古渡。为方便行人歇息,人们还在古渡边修了倒扎凉亭。

倒扎的古,穿越时空,留下久远而丰富的历史遗存。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写满岁月履痕的倒扎古道,有的铺设青石板,有的镶嵌鹅卵石,宽约两三米,可以走马过轿,人来人往。经古道过古渡,到了东安地界,再延向远处的广西。

我看到阳光下的湘江,清澈碧透,清波荡漾,壮阔而雄伟。江面上,偶尔有小船走过,发一声长鸣,吐一股白烟,形影孤单。当年,秦始皇在广西兴安修筑灵渠堤坝,将发源于海洋山的水实现湘漓分派,沟通湘江与珠江水系,方便交通,造福人类,它的功德早已载入史册。千百年来,湘江是黄金水道,肯定是热闹的。但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今日湘江已少有船只往来,风光远去。

见证时光变迁的倒扎古渡,有固定的船只在宽阔的江面往返,为行人往返零陵与东安提供方便。

有一位白发老者摇一叶小舟,在离江岸不远的水面慢慢游移。他站在小舟上,眼睛巡睃着江面,看见靠江边的水里漂浮一个白色塑料袋,便将小舟划近,把塑料袋打捞上来。我问他,你一大把年纪了,为什么还这样做。他说他是喝湘江水长大的,不忍心看到有杂物污染这个清澈美丽的江水,为一江碧水向北流做点事吧。

多么朴实的老人。

江水辽阔,天空云淡蔚蓝,一队队白色的大雁舒展翅膀,在高空自由翱翔,从北往南飞过,一会儿横飞成“一”字,一会儿摆成个“人”字,一会儿竖飞成一行,发出“呜呜呜”的声音,在空旷的四野回响,也留下一幅灵动的千里飞雁的剪影。“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这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画卷。

记录行人步履的倒扎古亭,幽幽独立于湘江岸边,离古渡只有几十米。说是也有几百年的光景。最近一次修缮是2000年,虽有些孤僻,斑驳沧桑,却也容颜不老。亭内的两侧,各有青石为凳,供行人小坐。古亭两头门楣的青石上,一头刻有“还尚早”,一头刻着“何须忙”的字样。据说很久以前,倒扎亭子修建即将成功,一天早上,一位书生渡过湘江路过倒扎,见好多村民聚在亭子边喝酒猜拳,就停下来观看。村民看到书生,就问他这么早到哪里去,书生说到城里参加秀才应试。村民说,不必匆忙,先喝酒,再走也不迟。书生也来了兴致,举杯开怀畅饮,静观村民猜拳。村民告诉书生,想为这个亭子写一副对联,问写什么好,还请书生题写。村民在猜拳时喊道:“八匹马呀,还尚早呀……”“五魁首呀,何须忙呀……”有些醉意的书生受到感染,想了想,觉得这就是最好的对联。随即提笔在两张宣纸上分别写下“还尚早”“何须忙”。村民看了,都说这六个字好,意味深长。

它虽没有用作对联,却被刻在了古亭两头的门楣上,沿用至今。

千百年来,江水起落,风雨无藏,不知道有多少人踏上倒扎的这条古道、这处古渡、这座古亭,留下人生的足迹。我想,他们虽然人物各异,但他们的愿望应该基本相同吧:朝着美好愿景,走向新的希望。它们承载着多少风华少年对人生的梦想与奋斗,寄予着多少生意商贾对财富的追求与企盼,记录着多少落泊人士对命运的抗争与艰辛。

而今,时光已逝,倒扎的古道依存,古渡依旧,古亭依然。只是没有了往昔的奔忙。

青山不墨千秋画,湘水无弦万古琴。一个倒扎,一方沃土。

现在的倒扎,晨岚夕阳,风光无限,充满生机。建设美丽乡村,改善村容村貌。凭高而望,自然景观和乡村步道交相辉映。田野里,微风中,金黄的稻穗在摇曳;坡岗上,村舍旁,黄澄澄的柑橘挂满枝头;村庄远山含黛,绿水环抱,翠绿掩映,树影婆娑,四季色彩斑斓;农家民居,白墙平顶,错落有致,散发着古韵遗风。树上不时传出画眉、斑鸠等鸟儿清脆欢悦的鸣叫,声声如歌入耳。宜居宜业宜游,倒扎成为城里游人打卡和村民生态休闲的好去处。

村里传来一阵欢快的音乐声。我循声寻去,见一户农家小院门口的坪地上,十多位村姑村嫂穿着舞蹈服装,在踏歌起舞。她们的舞姿虽然不是很轻柔艳美,但一招一式,也很投入,动作也是整齐划一。她们说如果有时间,每天都会这样,这是一种锻炼,也让自己感受一下艺术,年轻自己的心态。她们脸上展露的笑意,如绽放的朵朵莲花,美丽而温馨,有种满足与自信。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我想象中,入夜时的倒扎,静谧的湘江两岸,水边人家,绿树摇曳,微风阵阵,灯火点点。夜空中,弯月高挂,漫天星斗时隐时现,悠远而神秘,似乎在凝视着大地,在召唤着人类的希望。星月与岸边的乡村灯火,一起密密麻麻地挤进江水之中,荡漾在江水之上,合着岸上人家传出的笑声歌声弥漫开来,那是一幅多么诗化的意境。

责编:蔡矜宜

一审:蔡矜宜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