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照当下,点亮未来 ——读文艺评论集《看,那一朵朵火焰》有感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1-26 08:30:28

文|曾 致

龚政文先生文艺评论集《看,那一朵朵火焰》前不久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内容包括对电影、电视剧、广播剧、戏剧戏曲和文学等文艺作品的剖析、鉴赏与反思,以及与叶梦、残雪、王开林、陈健秋等文艺家交往的回顾。书中评论大多是湖湘本土文艺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与湘韵风情。这本书以点带面、见微知著,内涵深远,清晰地勾勒出30年来湖南文艺作品的创作风向,折射了社会文艺潮流和时代精神的发展,既体现了作者对湖南文学艺术的敏锐嗅觉和热情探讨,又显现了作者学养丰厚、笔力勤奋的文化自觉与责任担当。

特别是这本书中关于湖南戏剧戏曲的评论,篇目多、分量足,视野宏阔、触角敏锐、观察细致、文采斐然,读来令人眼前一亮,心中膺服。

作者评价衡阳市祁剧团的新编历史剧《甲申祭》是一出文化品位很高的戏,“始终把人的性格与命运作为关注的焦点,表达了中国式的人文主义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本主题中过分强烈的政治色彩”。

评价湖南省祁剧团的现代戏《走廊窄走廊宽》 “这不仅仅是一部回归传统的作品,而是更多的指向未来。它既直面生活的艰难,更昭示美好的希望;它既有现实主义的深度,更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辉”。作者还在该剧的戏剧样式上,对主创人员所做出的大胆探索给予了热情鼓励,“既大量运用中国传统戏曲的写意性手段,又不拘泥于戏曲程式,大踏步地借鉴话剧的表演风格,较好地揭示了人物的心理冲突与人格碰撞,从而大大增强了该剧的表现力。”

作者以《自我的重建与情感的复归》为题评价湖南省花鼓戏剧院的现代戏《羊角号与BP机》,认为该剧并不是简单地反映开办榨油坊的物质过程,而是着力于展现因开办榨油坊而引发的家庭冲突与感情纠葛,并不是简单直入地传达新潮观念,而是把重点放在人性人情的表达上。它“充分吸收湘西的民俗风情,发挥花鼓戏贴近生活、载歌载舞的特点,着力发掘生活中的喜剧性因素,使整台戏呈现出令人赏心悦目的戏剧效果”。

作者评价现代花鼓戏《老表轶事》庄从谐出,妙趣横生,“在戏曲方面达到了较高的高度,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满台鲜活生动的人物,满嘴诙谐幽默的语言,满场妙趣横生的戏曲身段与动作。他它以强烈的市井气息释放着平民式的欢乐与梦想,又以载歌载舞的戏曲语言体现了花鼓戏的天然魅力。”。作者认为,剧中大量准确生动的格言,加上饰演者出神入化的表演,使一个迂腐而善良、可笑又可爱的活生生的“老表“形象立在舞台上,是该剧最大的成功之处。

作者评价株洲花鼓戏剧团的现代戏《红藤草》打动观众的,并不是它那早已有人演绎过的故事模式,也不是它那妙趣横生的舞台形式,甚至也不是那似有还无、神奇无比的红藤草,而是全剧所极力张扬的红藤草精神,以及承载这一精神的那群山里人。“立足本土,坚韧不拔,经磨力竭,九死不悔” 就是红藤草精神,这就是“贯穿全剧的灵魂”。

作者评价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创作的现代戏《乡里警察》洋溢着一种欢快活泼、清新优美的风格,使观众在轻松愉悦中受到启迪与教育,“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幕幕清新而又驳杂的乡村生活图景,活动于其中的是一个个亲切而又有着农民式狡黠的乡村人物,既不失田园特色,又散发出浓烈的世俗气息。”

作者重点关注了湖南剧作家陈健秋及其作品。湖南省话剧团演出的八场剧《水下村庄》,他曾多次阅读剧本和现场观摩,从“民族伟力”的角度肯定了这出戏的现实意义,他认为“一个没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不能说是成熟的民族,一个战胜不了苦难的民族,不能算是坚强的民族。《水下村庄》便是一幕中华民族经历苦难并且战胜苦难的缩影。它是共和国前进的真实脚步,是民族伟力的生动揭示”。作者指出,该剧没有回避共和国草创时期中国农民的艰难,但并不是为了展示苦难。“它唤起我们对艰苦年代的回忆,是为了从中汲取精神资源,获得前进的动力”。作者评价,《水下村庄》是我省现实主义戏剧的一座高峰,而《马陵道》是我省历史剧创作中继《曹操与杨修》后的又一座高峰。“这两座高峰,巍然耸峙,由此也奠定了健秋先生在湖南戏剧史上大师级的地位”。他以《生命的成熟与困惑》为题,对陈健秋的创作心态和创作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讲究内蕴,不事张扬;追求意境,力戒直白浅露;情节流畅自然,很少大开大阖,奇峰突兀,能设身处地为笔下人物着想,寻找其行为的合理性,不做简单的是非判断和美丑归类。因此,陈健秋的剧作朴实自然,淡雅温情,言近而止远,语浅而思深”。

作者对湖南艺术家有着深厚的情感。他在《癸未之痛》一文中,寄托了他对剧作家陈健秋、歌唱家何继光、表演艺术家凌国康、导演艺术家张建军等大师的深切缅怀之情。“不要让我们的眼睛被浮尘遮蔽,不要让我们的精力被琐事耗费,抢救大师,留住经典,这是一件值得一为的事情。为此,我们需要更多的为他们做点什么”。字里行间,情谊满满。陈健秋去逝后,作者饱含深情地写下了一篇令人动容的文章《怀念陈健秋》,“怀念他的最好方式,是演出他的作品,研讨他的人格与创作,从中汲取丰厚的营养,推动湖南戏剧的继续发展。”他还关注了湘剧名家贺小汉,在贺小汉演出专场座谈会上专门采访了她,以“粉墨中青春常在”为题,盛赞贺小汉是有思想、有追求的演员。

戏剧戏曲是综合性极强的艺术门类。戏剧戏曲的传承与保护、繁荣与发展,不仅需要有一批优秀的剧作家、导演艺术家、表演艺术家、作曲演奏家、舞台美术家、戏剧教育家,同时也需要有一批优秀的戏剧理论家、戏剧评论家。从事戏剧理论研究,既寂寞又艰辛。作者龚政文是文学博士,具有广博的文史哲知识和文艺理论素养,长期从事宣传文化和管理工作,虽然公务繁忙,但这些评论文章都是他 沉浸观览、考究打磨、潜心思考的产物,没有过硬的文学功力和文化担当是不可能写成的。像他这样能够在戏曲、电影、电视剧、广播剧、舞剧、木偶剧、诗歌、小说等诸多领域发声,而且字字珠玑、一语中的,实属不易。特别是他的系列戏剧戏曲评论,摆脱了就戏论戏的套路和篱藩,把具体剧目放在更大的参照系、放在历史长河中思考与研判,放在艺术发展、时代生活、人生价值等层面宏观审视,因而,他的评论有力量、表达有温度、见解有内涵,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也给文艺创作者提供了全新的思考与启发,

这本书之所以命名为《看,那一朵朵火焰》,作者说缘自他所喜爱的诗人彭燕郊先生的诗歌《一朵火焰》。诗中,彭燕郊把火焰比作“平凡的圣迹”,虽然既不耀眼,也不刺目,但发出的是“恬静的,越看越亲切的光”“可以长久注视的光”。龚政文先生的这本文艺评论集,正如那一朵朵火焰,以强大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呈现在读者面前。

让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文艺评论家以蓬勃的朝气和锐气、以使命与担当落笔新的章节,点亮新的光焰。

责编:蔡矜宜

一审:蔡矜宜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