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闲谈35|“衣冠禽兽”曾是贬义词

胡荧   科教新报   2024-01-24 10:42:26

【开栏的话】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多源于古代名著、历史故事以及神话传说,四字成语最为常见,以言简意赅的形式表达了丰富的韵味。然而现实中,我们容易望文生义,以至于对一些成语产生了错误的解读。

《科教新报》《放学后》与新湖南·湘学频道共同推出原创型文化系列视频产品——《文化闲谈》,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成语。通过成语,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而通过其背后的故事,让我们能更加善用生活中的每一个成语。


“衣冠禽兽”一词在现今含有贬义,意指外表光鲜但道德沦丧的人。然而在明朝,被称为“衣冠禽兽”的人却会感到骄傲,因为它代表了身份和地位。

1391年,洪武皇帝朱元璋下了一道圣旨,要求官员的官服须绣动物纹样:“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练鹊;风宪官獬豸。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以官服上绣禽鸟猛兽来区分文武和品级,号称“补服”。由此,人们就从官员的服饰上概括出“衣冠禽兽”这个词语,用来指代官员。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晚明时期,官场腐败严重,官员们对百姓疾苦置若罔闻,这使得“衣冠禽兽”一词逐渐带上贬义,成为了披着羊皮的狼的代名词。


策划:黄维

监制:龙力

编导:胡荧

剪辑:柳心怡 胡文莲

责编:胡荧

一审:胡荧

二审:黄维

三审:王明辉

来源:科教新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