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五共五联”集团模式 筑牢民生幸福健康之基

张福芳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1-22 21:17:09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张福芳

当前,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已从“病有所医”向“病有良医”转变。然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人才短缺、医疗服务能力薄弱,与大医院人满为患相比,基层机构门庭冷清。如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好看病”,就近就便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成为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

长沙市第三医院以“走找想促”活动为契机,与天心区积极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创新打造“五共五联”天心模式,搭建起市三医院为龙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公共卫生机构协作的“1+N”天心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架构,围绕让老百姓“少生病,少跑腿,少负担,享健康”的目标,重塑区域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夯实筑牢民生幸福的健康之基。

长沙市第三医院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高位推动。双方从人才、技术和资源共享等10个方面达成紧密型医疗集团战略合作协议,从共建、共管、共享三方面下功夫,推进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下沉到底。出台《天心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实施方案》,成立医疗集团管理委员会和理事会,完善了组织架构和治理机制,在保证基层医疗机构属性、资产归属、人员身份、财务补偿政策和政府投入方式“五个不变”的前提下,按照“运行管理一体化、医疗服务同质化”的原则,从思路理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制度创新、服务能力五个方面进行突破,构建起责权协同的医疗集团管理运行体系,一年来共投入570多万用于医疗集团建设。

天心区制定了《卫健人才强基行动医疗专家团队管理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医院党委遴选14个医疗专家团队82名专家下沉,建立临时党支部,委任团队负责人兼任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坚持“一院一策”制定帮扶方案。天心区为医疗专家团队提供帮扶补贴、项目孵化平台和专项经费支持,对表现优异的专家纳入“天心红”人才体系;市三医院给予专家绩效兜底、晋升晋级倾斜,双向赋能促进了双向奔赴,激励了优秀人才扎根基层,改变了天心区医疗资源北强南弱状态,有效均衡了区域医疗差距。

双方建立项目推进、定期调度、联席会议和帮带机制,围绕“一中心一品牌一特色”,通过人才、技术、学科、管理四个下沉,在基层打造高血压、糖尿病等14个特色门诊。为签约居民提供“一站式”全专结合服务,天心区居民签约人数2023年增长47.09%。建立医疗集团分级诊疗标准和双向转诊管理办法等十余项制度,实行医疗质量、临床带教等10个一体化管理。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指导基层平均处方合格率从89.2%提高到96.0%。依托市三医院学术平台,建立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医、药、技、护、管专家全方位指导,培训基层累计224场1.5万余人次。建立基层专科护理工作室,实施“医院—基层—家庭”延续护理服务,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同质化管理水平。

坚持资源共享。率先搭建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建立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会诊、超声指导和消毒供应等五个区域中心,实现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2023年1-12月,开展各类远程诊断53600余人次。升级天心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集团内部医疗信息互联互通逐步实现。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市三医院为上转患者提供"一免三优先"(免挂号费、优先预约门诊、优先大型检查、优先住院)服务。将“五大中心”建设与区域急诊急救服务体系建设结合,对基层医务人员“第一目击者”培训考核全覆盖,院前、院中、院内实现无缝衔接,成功救治急危重症患者300余名。

同时,坚持公益属性。医疗集团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集团《章程》明确了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的责权利,厘清了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将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公平可及、群众获益作为价值目标,从政府、医院和社会等维度对医疗集团进行考核,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经费拨付和牵头单位专家团队工作补贴挂钩。率先探索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基金按人头总额预付改革,努力推动医疗集团形成管理、责任、利益和服务共同体。

责编:封豪

一审:张福芳 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 周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