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智库丨构建适应青年大学生特质的网络思政话语体系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1-18 10:29:20

苏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述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进步而成长,时刻需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网络思政话语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适应当代青年大学生特质的网络思政话语体系是优化中国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的题中之义。高校思政工作者尤其是学生辅导员应积极探索,顺应青年大学生的网络话语新表达、找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坐标、满足学生网络文化新需求,从内容、形式、传播等维度重构网络思政话语体系,提高网络育人的针对性和引领力,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增量,团结和引领学生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借助数智技术,赋能网络思政话语的优质输出。互联网造就了“人人都想说”“人人的声音都需要被听见”的网络话语表达体系,并且近年来的流行文化大多发端于互联网,又借助网络媒介不断被重构和传播,网络话语表达体系逐渐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窗口和风向标,催生出大量网络流行文化新风尚。基于上述新变化,高校应积极适应互联网的传播特点和应用生态,借助数智技术、依托新媒体平台,创新网络思政话语供给,创作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作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内涵融入其中,注重用感性吸引人、用理性说服人,把理论教化与观念内化结合起来,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合起来,把情感共鸣、价值认同连接起来,实现网络思政话语的优质输出。比如在抖音、小红书、哔哩哔哩等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引入AI数字人模型,采用图、文、影、音相结合的模式,吸引青年大学生关注,推出接地气、有正气、聚人气的视频作品,为青年大学生答疑解惑,提升网络思政话语的思想性和感召力。

搭建融媒平台,强化网络思政话语的趣味表达。数智时代造就了实景孪生、虚实交互等跨时空体验,有助于改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形成自主自由、沉浸体验、全息隐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方式。基于此,高校应积极搭建融媒体平台,推动实现数实融合,让青年大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中获得全感官体验;注重用大学生熟悉的“青言青语”“网言网语”对党的思想理论的精髓要义进行整理、科学转化,通俗解读妙言真谛,释放真理魅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万千学生“心间”。比如在组织召开解析“内卷”与“躺平”主题班会时,可用网络“热词”及融媒体技术呈现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不断发展壮大、波澜壮阔的历史,引导大学生以史为鉴,从历史高度理解事物发展规律,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中汲取智慧营养,正确看待年轻时期遭遇的挫折,在躬耕实践中找准青春赛道,努力奔跑出最好成绩。

尊重认知逻辑,凸显网络思政话语传播的价值认同。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当代青年大学生喜爱从网络空间直截了当获取图文类、视频类信息。构建网络思政话语体系及其传播机制必须尊重这一客观现实,认可青年大学生探索新鲜事物的积极进取姿态,尊重理解他们的认知方式、思维逻辑、话语习惯,充分接受他们思想活跃又容易被不良信息误导的特点,从破解“信息茧房”入手,把宏大的思政叙事转化为见微知著的微言微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青年大学生。在重构网络思政话语体系中,高校思政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应深入青年大学生的网络空间,占领网络话语的主阵地,在大学生的QQ、微信中实时互动、适时引导,综合运用政治语言、学术语言、生活语言、网络语言,把“独自讲道理”变成“一起说故事”,让青年大学生主动参与到热点事件的讨论之中,鼓励大学生正确认识“强国大我”与“个人小我”的关系,以宽广视野和更高站位理解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增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共同完成网络思政话语体系的构建。

【作者系长沙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学工办主任。本文为2023年度湖南省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高校网络统战话语权的影响研究——以ChatGPT为例”(TZLX2023083)研究成果】

责编:万丽君

一审:万丽君

二审:奉清清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