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书的故事”丨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读《觉醒年代》有感

  科教新报   2024-01-11 15:58:30

文/湖南省湘北职业中专学校 唐金雄    

鲁迅先生曾如此寄语百年前的青年“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时至今日这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真理。

生活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人人自危。但有这么一批先行者,他们的思想远超当下,布衣黔首仍然处于思想封闭的阶段,他们的思想已经启蒙,开始接受舶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使人民思想进步,创办《新青年》,引入马克思主义,德先生和赛先生……站在我们现在的角度看,这毫无疑问是正确且伟大的。能在百年前凭借自己思想的启智窥探到百年后的社会潮流,好似穿越者为拯救那个时代而义无反顾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结果,但总有一些努力能从冰封的土地里培育出十万朵怒放的蔷薇。我们历史书上匆匆翻过的一页,却是他们波澜壮阔的一生。我们站在历史的后来者的视角观看着前辈们壮烈的一生,但倘若历史有了上帝视角,那便才是最为无趣。人类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人类因此璀璨而耀眼。

君子和而不同。当时社会剧变,新文化派和顽固守旧派便成了两个对立的极端,陈独秀与辜鸿铭便是其中的代表。放在当今网络上,部分偏执的人一旦遇到与自己的观点不相符合便会争论不休。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便是最好的例子。正是因为不同思想的出现、包容,才会有如今泱泱华夏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也正是因为新文化和旧文化的不断磨合,才会找准我们今天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觉醒年代》中李大钊逃亡南方的时候,见证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疾苦以及思想的封建顽固,他突然意识到陈独秀之前的“二十年不谈政治,只改革思想”的主张,这样的新文化运动触及不到普通人,仅靠启蒙少数精英阶层,说几句白话文无法改变底层社会根深蒂固的顽疾。他主张通过俄国十月革命的形式来改变当时的中国,用底层人民武装夺取政权的方式来夺取政权,再革命思想。三年后胡适也放弃了“二十年不谈政治”的想法,主张“不发生冲突的改良”更加证明了李大钊先生看法的独到性与正确性。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觉醒年代的续集。“若盛世将倾,深渊在侧,我辈当万死以赴。”以前的先辈们用他们的一生在贯彻着这句话,“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我辈青年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延续着先辈们的意志。都说觉醒年代就是最早醒来,最早离去。但我觉得他们从未离去,他们的意志一直存在,肉体的消亡并不会带走他们存在的意义,更是会让后人们记住他们留下过的痕迹。我知道他们的伟大,但低估了他们的伟大,从明媚的少年变成冰冷的墓碑,再到史书上的廖廖几语,便是他们的一生,墓志铭太短,壮志未酬,前路长。先生们,你们已经为我们指明了前路的方向,我们会一步一步、坚定地走完这条道路的!

一百年见证过的共同青春,“我又愿中国青年只是向上走,不必理会这冷笑和暗箭。”鲁迅先生曾说过的话,而今与诸位青年共勉。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指导老师:高立

责编:彭静

一审:彭静

二审:黄维

三审:王明辉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