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新域 | 用红色电影讲好中国故事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1-11 09:41:22

赵文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电影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载体,优秀的电影艺术作为上层建筑,能更好地服务经济基础。电影艺术,尤其是红色电影,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主旋律,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近几年来,红色电影的票房不断攀升,电影内容越来越受到大众喜爱,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优秀精神力量的熏陶,产生共鸣,形成价值认同。因此,在红色电影中讲好中国故事能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示中国故事背后的精神力量,能更好地立德树人。

加强政治引领,坚守精神力量。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领域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外来文化侵蚀无处不在,社会意识形态也受到冲击。在思想大杂烩中找到正确方向,就必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就必须接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熏陶。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电影是时代的记忆,诠释着时代精神。它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还原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见证时代变迁,歌颂革命英雄英勇无畏、誓死不屈精神,表现普通人民的斗争精神,唤起人们对革命岁月的追忆,让一代代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历史使命感。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制作的电影《上甘岭》,热情讴歌了志愿军战士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硬是凭着“气多钢少”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钢多气少”的敌人,该片插曲《我的祖国》更是成为激活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密码;再比如,虽然通过历史教科书人们已经熟知中共一大从上海转到嘉兴南湖的惊险过程,但电影《1921》通过展示真实的历史背景,让每一位观影者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触,特别是南湖船上传出的那声压低了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欢呼声,让人顿感心潮澎湃。新征程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加强政治引领、立足本土,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厚植红色底色,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基因,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相互契合,是最厚重的软实力,是文化自信的源泉。电影《建党大业》《建国大业》里的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传递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就是秉持天下为公、天下大同、民为邦本、为政以德、九州共贯、多元一体、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等理念,团结带领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光辉历程。红色文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活力,红色成为最鲜亮的时代底色,为文化自信增添了深厚底蕴。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把牢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光影艺术,以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正”,创造出内容形式的“新”,把文化自信融入人民群众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

依托科技赋能,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坚持人民至上是艺术的根本遵循。“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可以引发无数人的共鸣。电影作品要从“象牙塔”中走出来,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贴近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同时,电影艺术是一门十分依靠科技进步的艺术,它顺技术进步而生,因技术进步而兴。进入2012年,中国红色电影迎来了一个新纪元。从2014年《智取威虎山》开始到2022年《水门桥》,近几年一部红色电影突破几十亿元票房已经屡见不鲜,证明了受众对于红色影片十分喜爱。新时代,电影艺术应该更多借助3D、4K等技术手段使场景更丰富,观感更震撼,切实增强故事的感染力、传播力。

(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曹茜茜

一审:曹茜茜

二审:欧阳金雨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