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时评丨冬闲农不闲,田野新气象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1-07 06:31:04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万丽君

  在长沙县果园镇,农民在收获完晚稻的耕地上支起简易钢架大棚,大棚里的羊肚菌已经长出白色的菌丝;进入冬季,郴州华塘镇石山头村的蔬菜基地里,每天有几十名采摘员忙着采摘菜心、茼蒿,几个小时后它们将出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市民的菜篮子里;在益阳市资阳区张家塞乡,村民们正忙着加工、晾晒橘皮,经过加工处理后,橘皮制成了中药材,市场售价60元每公斤……眼下,三湘大地活跃的农事正让冬日变得“热气腾腾”。透过这些“冬闲农不闲”的热闹场景,可洞见当下农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

  “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当下对“冬闲田”的利用,或是加强管护为来年春耕蓄力、或是种植各类蔬菜水果,都得益于我们对土地的认识更加科学全面。近年来,无论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大力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等举措,还是全国各地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其实质都是为了对土地进行更为高效的利用,为农业发展赢得主动。

  农村产业的发展,并不只集中于生产环节,而是贯穿于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化黑茶、临武鸭、石门土鸡、东江鱼……湖南这些农村特色产业,纵向打通了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横向围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体验等多种功能延伸拓展产业链条。粮食生产茬茬相接,产业链条环环相扣,生产、管理也因此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限制,农业发展业态更丰富、空间更广阔。

  将视野放得更广,“冬闲农不闲”的意义,远不止于目光所及的田间地头。电商成为“新农活”,“新农人”成为新网红,创业农户成为“掌柜的”,在科技的赋能下,不少农民找准方向、对接市场,既富了自家的口袋,也丰盛了人们的餐桌。“冬闲农不闲”,农业生产方式之新,正带来气象之新、观念之新,孕育着农村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过去,“春种、夏管、秋收、冬闲”曾是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冬闲农不闲”已成为各地随处可见的场景。这背后,是惠农政策效应的不断显现,是科技创新的动能持续释放,是农技员下乡推广良种、良机、良法的不懈坚持……我们从中能看到农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正发生变化,看到希望的田野迸发出不竭的生命力。


责编:谭思敏

一审:詹娉俏

二审:唐能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