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少儿歌曲创作初探 ——兼评少儿歌曲《永远的稻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1-06 18:17:08

文|陈珂

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新时代少儿歌曲的创作既是当前创作的热点问题,也是重点和难点问题。同时,也有一批词曲作者在思考如何应对和适应新时代少儿歌曲的创作,如何从单一的内容和形式发展到多元、多样的少儿歌曲创作。近日,笔者从湖南省文联、省音协组织创作的“‘湘’约现代化”新时代新湖南新形象系列歌曲中的少儿歌曲《永远的稻田》(金沙词,陈蔷、陈明曲)得到了启发和思考,即不仅需要丰富歌曲的选材和体裁形式,创作样式和风格也需要多样化、流行化;既要坚守地对内容、品质进行追求,也要抵制没有营养的“毒”儿歌。我认为;该作品在歌词和旋律的选材、体式、创作等方面,皆有可圈可点之处,为当下的少儿歌曲创作提供了参考意义和审美价值。

第一,新时代少儿歌曲创作应选材广泛、有所选择。对当前少儿歌曲创作不应仅局限于童谣、卡通、卖萌的刻板印象,而应该广泛选取符合当下少儿歌曲审美需求,表达新时代少儿真、善、美的精神内涵的题材和内容去创作,如民族风情、地域特色、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珍惜时间、家国担当等等。在湖南城头山及附近,考古发现了距今约8000年的人工栽培水稻田和稻谷。在上个世纪70年代,袁隆平在湖南雪峰山培育出了杂交水稻,创造了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奇迹。歌曲《永远的稻田》以城头山稻作文化起源、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为核心素材,选取来自山间地头、最常见也最普通的稻田为主要意象,深情讲述了在稻田上发生的古今传奇故事,致敬和讴歌千千万万个稻田的守望者和耕耘者。关于这个题材对孩子们来说既是轻松,也是沉重的。它不仅代表的是最漂亮、美好的自然风景,它也象征着积极阳光、向上生长的精神力量,更深层次地来说一是他们了解劳动、认识劳动、体验劳动的来源,二是激励大家勤于创造、勇于奋斗,以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因此,少儿歌曲创作的题材选择只要能拓宽孩子的认知和想象,易于被孩子接受,引起孩子共鸣,能达到寓教于乐目的都可以是范围之内。

第二,新时代少儿歌曲创作词曲应传承创新、与时俱进。歌曲《永远的稻田》的创作者坚持“传承创新、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念,践行“为少儿写好歌”的创作承诺和“纯真、清新、自然”的音乐追求,让歌曲更加流行化、个性化,实现艺术、思想的有机结合。在歌词创作上,作者尽量避免华丽浮夸的辞藻和拗口陌生的成人语言,力求使用形象、简洁、易懂的口语化语言。首先,歌词中运用大量的叠词“弯弯的”“清清的”“长长的”“滚滚的”“一片片”,增加了歌词的口语化、节奏感和旋律美,更加便于孩子们记忆和演唱。其次,语言对仗工整,使用了“物候”修辞格,从“编织摇篮”到“孕育生长”再到“浇灌期盼”,从“迎着风雨”到“改变世界”最后“造福世界”,一步步地引导孩子去理解、感悟生命的过程,最终到达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效果。在旋律创作上,作者也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地更新创作理念、提高创作技法,吸收优秀的传统和流行的音乐元素。具体表现为:首先,在原有四平八稳的音乐节奏中增加切分节奏、附点、休止符等,使得旋律更加富有变化感和流动性,塑造出灵动、可爱、俏皮的音乐形象。其次,在少儿歌曲中大胆使用大跳、极进、模进等创作手法,使旋律层层推进,渲染出清新自然的氛围。在演唱上,采用童声合唱+伴唱的形式,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纯真童声与厚重的歌词题材形成鲜明的“反差萌”,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总之,歌曲《永远的稻田》的创作是词曲作者对祖国未来的一种责任和爱,也是对新时代少儿歌曲创作的一种积极探索。其本质内涵是描绘中华儿女创造灿烂农耕文化的奋斗图景,讴歌湖南农业为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激励人民群众追梦乡村振兴的壮志豪情,更为湖湘新时代少儿音乐增添一抹亮色!

责编:胡雪怡

一审:胡雪怡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