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对“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不能一笑置之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1-05 21:50:41

付彪

2024年1月3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在沪发布2023年十大语文差错,包括:“多巴胺”的“胺”误读为ān,“卡脖子”的“卡”误读为kǎ,误让岳飞自称“鹏举”,误把“土耳其”当成阿拉伯国家等等。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一些字、词容易读错用错,但对此我们不能一笑置之。《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就表示,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是《咬文嚼字》向全社会开设“语文大讲堂”,以“集中纠错”的方式,向社会普及语言文字知识,以强化国人规范运用语言文字意识,提高社会语言文字运用水平。

其实,“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的背后,是一份别样的年度社会热点档案。它与社会热点相结合,无疑更有助于公众重视和纠正语文差错。总的来看,“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所选“差错”具有代表性。比如,“2023年十大语文差错”类型分布广泛,有读音差错、有用字差错、有用词差错、有文化常识差错、有百科知识差错等。

中国语言文字之美,美在字词,美在音韵,美在典故。在网络时代,公共媒体中任何一个小小的错字、别字,都可能在舆论大潮中对公众造成误导。《咬文嚼字》坚持不懈“咬住差错不放松”,初心就是捍卫语言文字纯洁性,避免谬传引发社会歧义。显然,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各种报刊杂志、新闻媒体应作出表率,保持对语文差错零容忍,给受众特别是青少年受众带个好头,这样就可大大减少相关差错。

对广大民众来说,在社会生活交往中,也不能轻视语言文字的正确运用。规范使用语言文字,需要全社会都有一颗敬畏之心、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共同守住我们的语言文明。

责编:杨兴东

一审:杨兴东

二审:易博文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