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数学时刻”,何以意味深长

  上观新闻   2024-01-04 13:55:15

当创新成为首个工作日开启“数学时刻”的潜台词

1880年起——也是一个“80年代”,美国大批留学生赴欧深造。近半世纪后,美国转向吸引大量海外学者集聚,20世纪30年代成为著名的创新史“分水岭”,从此走向一路腾飞。

世界数学名著《几何原理》首次译成中文,是在上海。中国第一个全国性数学学术团体“中国数学会”成立,是在上海。

看似没有关联,却与2024年第一个工作日在上海开启的一场“数学盛宴”有着强关联。

这天,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年会,第一次在上海举行。联盟主席、数学家丘成桐在致辞中提到:“重心要慢慢改变”——从派出留学生,到吸引留学生、数学家乃至世界级大师,到中国来。

我们会不会在21世纪的30年代,也迎来一个“分水岭”?浦江之畔这场出发,会不会因此意味深长?

【在上海求解“重要的转变”】

一说到丘成桐,众所周知的是,他是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该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不那么为人知的是,30年来,他孜孜以求地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希望中国作为一个数学大国崛起。他先后创办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中心、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和东南大学丘成桐中心等多个数学研究机构。

他还联合发起成立了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参会人数从1998年首届400余人到2022年第九届千余人,如今成为国际华人数学界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

当这一数学梦想步入2024年,在上海,1月2日举行的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年会上,丘成桐说:还要继续走下去,但重心要慢慢改变。谙熟科学史的他,特别提及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一段创新发展史——从派留学生到欧洲,到吸引欧洲留学生来美。

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年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我们中国的大学,也应当成为领导世界的重要学府,吸引第一流的学生、学者乃至世界级大师。”丘成桐强调,这将是一个“重要的转变”。

丘成桐2020年牵头筹建的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已有大约150位全职研究人员,包括50余位外籍数学家。

邬荣领正是其中的一员,他曾长期在美国工作,如今在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工作。“这里有着浓浓的科研探讨氛围。”邬荣领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随处可见不同国籍、种族、性别的科学家在黑板前讨论数学问题。对于数学家的考核,并不看重论文数量,而是看其是否在做高质量的工作。

丘成桐还特别提到了一直扎根美国本土的伯克霍夫,他解决了数学家庞加莱去世前希望完成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是美国第一个重要的数学成就,鼓舞了整个美国数学界。伯克霍夫后来培养了许多学生,这些学生进一步改变了美国数学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学派。

同样地,中国数学要发展成为世界数学的领导者之一,“重要的转变”还在于“走自己的路”“探寻自己的原创方向”,将数学研究植根于中国本土。

【数学是科技创新的引擎】

当数学的边界被不断拓展后,世界会发生什么改变?

科研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引擎,数学更是科技创新的引擎。“数学的发展给世界带来的变化,远远超出我们一般人的想象。”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执行所长辛周平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数和形”可能是大多数人对于传统数学的认知,如今数学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工程、大数据、超声成像等,它不仅和自然科学结合紧密,与社会科学也产生了很多深入的交流。

据介绍,波音737飞机从设计到定型再到飞行,差不多经历了十多年。就拿其中的风洞实验来说,动辄耗费几万度电,成本一直高企。而通过数学模拟,波音787飞机的定型只用了一年时间,大大提高了效率。

“如果问数学的前途在哪里?我觉得,信息化时代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数学,数学将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生活的每一个层面。”辛周平说。

眼下,人工智能很“热”,但在邬荣领看来,人工智能的顶层设计需要数学家来完成。“我们需要的是找出一个重要问题,让人工智能去做。”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对于数学系人才的培养,应着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推而广之,同样需要培养全民的创新意识。“创新还没有成为社会广泛认可的一种精神。在发达国家,即使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人们对创新都抱有极大的兴趣。”邬荣领说,因此,高质量科普非常重要,它可以传播科学思想。

辛周平说,他在美国密西根大学读书时,中国学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大都名列前茅,但博士毕业时出类拔萃的就凤毛麟角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因为研究需要有创意,而创意归根结底需要有兴趣。”他相信,随着国家的富强,下一代的兴趣能否得到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法国人口比我们少得多,却涌现出了许多数学家,他们收入并不高,但发自内心喜欢数学。”

【以“交叉”为名的新型研发机构】

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年会在上海开幕当天,由丘成桐发起并任理事长的“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揭牌。

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年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过去的一年,丘成桐与上海结下不解之缘。去年4月,他做客“浦江科学大师讲坛”,提出在本土培养一批世界一流学者。去年7月,他在“浦江基础科学发展论坛”又提出,基础研究的关键是人才的引入,应该吸引全球最好的学生、学者来上海求学和做学问。

不到半年,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应运而生。

为何以“交叉”为名?

“我可能是唯一获奖的物理学家。”来自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何颂研究员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他与合作者利用“多面体”这一数学概念,解释了粒子物理中的“散射振幅”问题,并获得此次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年会颁发的最佳论文奖。“这正是我们经常谈论的‘数学不可思议的有效性’。”

邬荣领的研究方向是数据分析,面对大数据原来的统计模型并不适用,他一直在思考统计学该如何发展。加入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后,他把数学的拓扑概念引入统计学后,顿时打开了研究思路。“现在我有一个雄心壮志,建立一个新的交叉学科:统计拓扑学或拓扑统计学,在拓展数学和统计学内涵的同时,相信对解释复杂性问题会有更大帮助。”

其实,历史上诸多重大科技突破的背后,都有数学基础原理的强大支撑。

这家以“交叉”为名的新型研发机构,又有着怎样的愿景?

据了解,该研究院将聚焦数学与物理、数学与生物、数学与经济等科研方向,已有10余位科研人员全职加盟。尽管刚挂牌,就已收到一些青年学者全职加入的意向。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语言。近年来,上海紧紧围绕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相继成立了上海数学中心、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集聚了一批数学杰出人才,在代数几何、动力系统、代数拓扑等方向推出一批原创性成果。

无疑,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的成立,将为推动上海基础科学发展带来机遇。

此次,这家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支撑任务交给了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以基础学科见长,数学学科底蕴深厚。在以苏步青、陈建功为代表的老一辈数学家带领下,经过谷超豪等几代数学人的共同努力,已建成高水平的数学研究高地。

“早在改革开放后不久,丘成桐先生就在华罗庚先生邀请下,回到祖国进行学术交流。今天,丘成桐先生全职回国,为中国数学的全面发展,竭尽全力。我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协助丘成桐先生做好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的工作,充分发挥‘当尖兵登北坡’精神。”研究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李骏说。

未来,复旦将与上海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院紧密合作,共同引进国际顶尖科学家和战略科学家,建设世界一流的数学人才培养高地。

此刻,为期4天的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年会还在脑力激荡中。

“上海是个很有吸引力的城市,特别是对海外学者。”丘成桐说,相比三年一次的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年会算是一次“小会”,但这次500多位科学家来到上海,规模空前。

当“数学”成为上海在2024年开局的高频词,当创新成为首个工作日开启“数学时刻”的潜台词,我们有理由期待这一“先手棋”,将带来不一样的科创新“棋局”。

责编:宁静

一审:宁静

二审:姚茜琼

三审:张德会

来源:上观新闻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