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新域丨从国歌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力量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12-28 11:11:57

唐杰

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中华民族遭受日寇侵略的危难时刻,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暂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2004年全国人大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正式写入宪法修正案。2017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歌立法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同年9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义勇军进行曲》虽然只有84个汉字、37个小节、46秒奏唱,却以其高昂激越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生动阐释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驱逐外敌的英雄气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催人奋进的强大主旋律。

以国歌升华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之时便被注入了强烈的爱国基因,融入了中华民族最深切的情感认同,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和驱逐日寇的决心。立足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国歌所承载的爱国主义精神,并由此而转化成为坚定的文化自信,转化为对祖国高度的归属认同,转化为自强不息、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创业热情,不断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万众一心、奋勇前进,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以国歌涵养斗争精神。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和政治品格。《义勇军进行曲》穿过救亡运动的巨浪,走过抗日战争的烽火、解放战争的硝烟,中华儿女高声呐喊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铿锵有力地吹响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号角。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等领域斗争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要以国歌激励、增强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发扬敢于“冒着敌人炮火前进”的斗争精神,努力掌握斗争规律,增强斗争本领,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以国歌凝聚团结力量。国歌声中蕴含着催人奋进的时代力量,“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所诠释的大团结,是中华儿女风雨同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各族人民勠力同心、朝着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力量之源。每一次奏响的国歌声,都是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集结号。新时代,是朝着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披荆斩棘的奋斗征途,只有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才能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以国歌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是我们党从历史兴替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诞生于民族危难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忧患意识贯穿于党的奋斗历程。“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更时刻警醒着我们必须清醒谨记“安不忘危、盛必虑衰”的古训,必须清醒认识各个阶段面临着的风险和挑战,必须清醒领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当前,我国发展已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应从国歌中汲取政治智慧、增强忧患意识,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时刻绷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根弦,时刻怀着如履薄冰的谨慎、保持见叶知秋的敏锐,坚持运用底线思维界定和防范风险,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好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准备。

以国歌激发奋斗豪情。豪迈的歌词、铿锵的旋律,《义勇军进行曲》生动展现了革命年代英雄的中华儿女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豪情壮志。迈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前进”依然是时代的最强音。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惟奋斗者进,惟奋斗者强,惟奋斗者胜。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上来,踏着国歌的节拍、向着胜利的彼岸,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努力把“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转化为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火热实践,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着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前进。

(作者系湘潭市政协副主席)

责编:周泽中

一审:周泽中

二审:尹虹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