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智库丨强化赛事引领,激发体育消费潜能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12-28 11:02:54

陈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体育赛事是各种体育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核心产业,可有效拉动旅游、住宿、餐饮等相关消费,产生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

近年来,湖南高度关注体育赛事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积极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体育赛事,持续培育自主品牌体育赛事,创新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赛事。仅在今年4月21日至23日湖南体育产业博览会举办期间,就组织开展了涵盖球类运动、体育舞蹈、轮滑冰雪、电子竞技、健身健美、航海体育模型、无人机足球等项目共计20余场体育赛事活动。与此同时,我省体育赛事带动消费的具体路径不够明晰,存在赛事产品与服务供需不适配、赛事与地方资源整合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体育赛事的消费潜力尚未充分释放。应进一步强化赛事引领,激发体育消费新动能、新活力。

设置多级别赛事,拓展体育消费群体,扩大消费规模。一是创新品牌体育赛事发展路径。赛事同质化会使不同地区间产生恶性竞争,降低赛事消费吸引力。我省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特色文化、体育资源等存在差异,应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自主品牌体育赛事及其消费模式。比如,益阳市2020年在东部新区鱼形湖举办“青春扬益 鱼乐无穷”中国鱼形湖桨板邀请赛,吸引了全国21个省区市的500多名专业选手和大量业余玩家参加。二是打造高端体育赛事,吸引高净值人群。将当地自然资源与高净值人群的运动爱好相结合,打造专业性强、体验独特的高端体育赛事,进而形成圈层活动。应精心设计赛事时空布局,使相关消费者在举办地更多区域消费、更长时间停留。三是积极举办顶尖观赏型赛事、热门参与型赛事。顶尖观赏型赛事吸引力强、影响力大,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现象;热门参与型赛事号召力强、群众基础广泛,往往出现“中签难”情况。比如2023长沙马拉松报名首日就突破40000人,中签率不到20%。为此,针对观赏型赛事应完善票务市场化经营方式,优化门票购买时间、预约方式,探索弹性门票管理机制,充分挖掘潜在可售门票;针对参与型赛事,应优化报名规则,为不同性别、年龄、爱好的选手设计不同类型体育比赛项目,适当增加项目数量,释放更多参赛机会。

以数字技术打造体育赛事消费新场景,优化消费体验。一是善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数字赛事产品。建立职业体育赛事线上运营机制,促进大型体育赛事内容创新、服务升级;完善体育赛事网络直播平台,为消费者提供线上观赛互动服务,协同付费视频与线下赛事消费,提升数字体育消费情感价值;结合新型网络数字技术,丰富赛事产品层次,满足不同群体的数字消费需求。二是强化数字赛事消费市场监管。通过构建竞争性政策,促使大型平台公司降低不同赛事服务运营商之间切换和多平台接入壁垒,让消费者可以自由获取赛事数据的访问权、使用权等;制定并执行数字赛事的市场行为准则,规范经营主体及其用户行为,实现办赛企业创新发展和消费者受惠的综合目标;完善线上体育消费保障机制,维护赛事转播与付费在线消费的基本权益,防范个人数据、隐私信息泄露和滥用。三是引导形成合理的数字赛事消费预期。注重体育赛事线上推广与线下活动相结合,利用互联网体育服务模式多、覆盖广、频次高、精准化等特点加强体育消费的正向宣传引导,统筹提升数字用户的体育素养、体育用户的数字素养;加强政产学研联动,构建多元系统的数字赛事发展格局,提升数字体育服务全流程透明度,倡导绿色健康的数字赛事消费理念。

创新体育赛事管理手段,提升消费层级与水平。一是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加强体育赛事与城市联动,营造良好办赛环境。完善体育职能部门与财政、交通、司法等多部门协同机制,提升办赛便捷程度,支持赛事更好落地,为释放体育赛事社会经济效益夯实基础。二是健全赛事管理。构建包括场馆配备、赛事组织、竞赛指导、后勤保障、赛事评估等环节的赛事服务体系,加强赛事相关人员管理。三是完善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体育赛事举办地应完善酒店、商圈、文化娱乐等消费场所,满足赛事消费者对餐饮、购物、住宿等派生消费需求,让赛事流量向消费增量转化。赛事举办地应深入挖掘、积极盘活当地生态、文化、旅游等特色资源,结合体育赛事开展系列特色节庆、文化旅游消费活动,打造体育消费新场景,实现“软资源”与“硬支撑”协同联动。

(作者系湖南城市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

责编:周泽中

一审:周泽中

二审:尹虹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