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创新“故事育人”宣教方法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湖南民宗   2023-12-28 09:55:40

近年来,湖南邵阳积极探索、构建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创新“故事育人”宣传教育方式方法,通过群众愿意听、听得进、喜欢听的故事,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用丰富的品类内容,夯实“故事育人”的素材基础

邵阳注重从多种渠道挖掘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为开展“故事育人”夯实素材基础。一是用好“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资源。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援引的48个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整理成读本,发放至各学校、机关、社区开展宣传教育。二是用好丰富的本土历史名人资源。邵阳充分挖掘整理魏源、蔡锷等历史名人的故事,在名人故居和事迹陈列馆建设中注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内容,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作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在瞻仰先辈的同时树牢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传承伟大民族精神。三是用好新时代的身边故事资源。面向全市开展“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征文,挖掘出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在全市范围内征集“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两批共400余个,择优编印《“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最美身边人”故事汇》向社会推介,通过讲好身边典型模范的故事,弘扬伟大时代精神。

用立体的表现形式,拓展“故事育人”的传播载体

▲大型祁剧《种子方舟》。

注重将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用多种渠道进行立体化传播,兼顾可听、可看、可感的表现形式,拓展“故事育人”的传播载体。在“可听”上下功夫,让故事“声”入人心。录制音频节目《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最美身边人”故事汇》等,打造“可听”的宣传阵地。近一年来,邵阳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节目,在每天早晚高峰黄金时段讲述一个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村村响”大喇叭定期开播,让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响彻全市12个县市区3635个行政村的上空;以邵阳画家陈小川万里赴疆寻恩人的故事为蓝本创作的广播剧《回家——圆梦喀纳斯》,开播8次即获近100万次收听量。在“可看”上下功夫,让故事随处可见。全市12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内开辟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走廊,绥宁县民族文化广场把团结佳话搬上风雨桥。多个示范单位将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作为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如华夏方圆学校把30块写有故事的“石榴果”宣传牌挂上“同心树”,和兴怡景小区创新打造15座扫码即听、视听一体的“故事书”雕塑。在“可感”上下功夫,让故事有血有肉。对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进行文艺创作,增强典型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吕振羽创办“南方抗大”践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故事为原型创作电影《烽火塘田》,以扎根青藏高原16年的复旦大学教授邵阳人钟扬的故事为蓝本创作大型祁剧《种子方舟》,让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以文艺作品的形式再现,引导各族群众在观影赏剧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用扎实的群众路线,提升“故事育人”的宣教质效

邵阳市北塔区“石榴籽”快板宣传队进社区。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着力在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上下功夫,切实提升“故事育人”的宣教质效。着力贴近群众,开展多样宣传活动。邵阳各地把宣讲“主战场”放在村晚、乡村讲堂等群众“生活场”,全年共利用院落会、屋场夜话等2000余场与群众面对面的活动同各族居民分享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将民族团结主题电影搬上移动放映车,2023年共组织民族题材电影送戏下乡活动2000余场。着力贴近生活,用群众语言说故事。邵阳市北塔区将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编入快板唱词,组建“石榴籽”快板宣传队在各村(社区)开展宣讲,用口语化的说唱语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娓娓道来。城步苗族自治县立足悠久山歌文化,创作讲述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的山歌作品10余首,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责编:谢雨玳

一审:谢雨玳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民宗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