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丨张强勇:在文字森林里自由舞蹈——读刘红春散文集《心中住着一条河》

  湖南文联   2023-12-22 15:26:21

在文字森林里自由舞蹈——读刘红春散文集《心中住着一条河》

文丨张强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的水土与人,滋润、涵养着一方的文化。

湘西是一方人文的沃土,值得用心书写湘西烟火中的精彩。记录过往风物,书写时代变迁,反映普罗大众的生活,给历史留下弥足珍贵的文字。《湘西雅歌》丛书不啻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并已结下了累累硕果。

作家刘红春的《心中住着一条河》,是一函九册的《湘西雅歌》之一,它就摆在我的案头,打开书页,新湘西.新作家.新书写,与我不期而遇,契合心念,着实惊喜。红春的散文,从她的故园湘西开始,从故园湘西的风俗、风景、风韵、风气、风语,到她的“微散文”结束,我读到了一种从湘西的地理空间到湘西的文化、历史与时代空间的摆渡,形成了作家笔下的湘西特有的历史、人文、艺术、风情内涵以及湘西丰厚的文化内涵。读到了作家笔下对故园湘西的一种深情而又理智的沉溺迷醉与人世理解;读到了一种斑斓多姿的民俗风情和奇异山水;读到了一种对人间至爱的追寻与守护;读到了一种与湘西民俗的对接,感受自然、人生、生命的灵光从幽深处传来的同声与共鸣。

红春的笔下,故园湘西不是抽象概念,而是有着丰满而又具象的湘西风物人情,有着鲜活而又粗粝的人间烟火,是苦难与希望同在的田间劳作与形态各异的生活细节的表达。第一辑“风俗”《扪岱苗年》,描绘了花垣扪岱村民过苗年时“长桌宴摆起来,红烧肉端上来,大碗酒喝起来,觥筹交错,众宾欢也,一顿热热闹闹的年夜饭开始啦。”而这丰盛的年夜饭,要从下午吃到傍晚,直到曲终人散。吃饱的人打着幸福的饱嗝离席,喝醉的人踉踉跄跄起身,孩子们依旧不知疲倦地在席间嬉笑打闹,村庄在浓郁的年味中沉醉着。而“看表演,打糍粑,吃长桌宴席。”还有身着盛装的土家阿妹阿哥的情歌对唱,欣赏着“喜鹊闹媒”“八哥洗澡”“锦鸡拖尾”等生动有趣的场景,这是《涂乍小年》里的民俗。《赶一场秋天的盛会》《苗家拦门酒》,描绘了花垣苗族赶秋节、苗家拦门酒、过苗年等民俗。正如在《神秘的稻草结》一文中“稻草结里包含的不过是希望人们严格自律的愿望罢了,这一约定俗成的制约方式并无恶意,它是真诚的劝导,是善良的阻止,是没有文字的制度与法则。它相当于‘禁止乱砍乱伐’‘封山育林’的警示牌,却又比那些生硬的标语更意韵悠长,耐人寻味。”……借助这些记忆和事物的叙述,作者打开了时间的闸门,让昔日的生活现场有了现实生活的纹理和体温。是红春对湘西生活细节的“社会书写”。

《心里住着一条河》是新作家新书写新湘西的扛鼎之作,是红春用笔触真诚热烈地书写故园、讴歌湘西,书写着对新湘西的爱与情。作者没有拘泥于先哲的文理,没有囿于普通人的认知,是真正融入故乡的生活内核和生活体验,选择属于个体但又具有普遍意义的事物。作家在寻找文学与生活的结合处,在找准文章结构的切入点上下足了功夫,用扎实的文字功底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让故乡成为一种独特的记忆符号,运用细小琐碎的事物来打捞被隐蔽记忆的叙事。红春的文章里,我看到了沉淀成为她骨血的乡间风物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不是模糊的印象,而是具体可感的、带着温润的文字。是一条用文字记录的河流,是构成乡间风景的草木,是乡间古朴的信仰……在《心里住着一条河》,“从懂事起,我的心里就住着一条河。这条河跟春风荡起的秋千,阳光下起舞的蝴蝶,晨露里初绽的花朵一样,给小小年纪的我带来数不尽的快乐,引发我内心深处太多关于美丽的遐思和向往。”古苗河的“峡谷中间是一弯清澈的溪流,从远处奔流而来......灵动的溪水给清幽的峡谷带来生机与灵气。”

第四辑“风气”《我的父亲母亲》《渐渐老去的父亲》,红春用诙谐、轻松的笔调记叙着母亲住院的细节,却还不忘将话题“围绕街坊邻居的家务事。”而自己却对生死看得很淡,“生老病死,人间常事,哪个都躲不脱。”可一旦自己身体不舒服了,立马上医院,还耽误不得。一个热爱生命,关爱邻里,有血有肉的母亲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写父亲时,将一个依赖着老伴、子女的老父亲渐渐变成一个“老小孩”的形象跃然纸上。作家用哲学的思维阐释着人的一生其实最终是回归泥土,自己的痛苦和希望最终也是交给泥土。红春坚信,活着的人们都不应该籍籍无声,都有自己的名字,都有被记录、被承认的权利和尊严。这是一种对生命的认知与尊重。

来自湘西乡间的人事,让作家重新打量生命和时间,重新理解意义与价值。回望故园往事,红春更清晰地认识了此时的“我”,“辛勤劳作换来秋天更加耀眼的一片金黄。”不但是拢木洞人心中最美丽的风景,(第二辑“风景”《花开拢木洞》)更何尝不是父母心中的希望,更是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湘西人淳朴的认知与期盼。第五辑“风雨”《卖菜的中年男子》,作家用细致的观察,细微的心里,细小的事例,细节的描写,将一个中年男子对媳妇的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是啊,我白天在工地打工,媳妇在这里卖菜,这两天天冷我担心体质弱的她经不住,就让她先回去,剩下的这点菜,我替她守着。”“兄弟,天冷,早点回家休息。”不但写出了人间烟火气,更是体现着对普罗大众的怜悯与关爱。同样,第三辑“风韵”《打开苗族神秘文化的银钥匙--读龙宁英散文集<苗山夜语>》,作家借用《苗山夜语》一书,对湘西苗族的“苗语、苗歌、苗鼓、苗帕、苗服、苗绣......是这个忍辱负重、坚强不屈的民族特有的符号,美丽神秘,幽深奇绝......为我们打开一扇厚重古老的大门,门内绮丽的风景令人醉迷,让人叹息。”正如省民间文艺协会主席田茂军说的,在红春的文字里,有对“湘西的风土人情、风景和湘西人的生活日常,都成为红春的书写素材。那些古老的民间节日在她的笔底复活,那些民族歌谣化作舞蹈的旋律,在茂密的文字森林里自由舞蹈。”

时间在流逝,在改变,日子七零八落,生活依然继续,人们并未因此而陷入烦恼和无奈。在回望中,能感受到生命的倔强与执著。作者将这种深情以平淡质朴的方式传达出来,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书写。第四辑“风气”《母与子书》《送儿高考随想》,母子情深、父子情深的文字让读者融入其里。“好男儿志在四方,我不能以母爱的名义把你困在家里。”“世界很大,比世界更大的是好男儿的心。”舍小爱为大爱,用平实的文字,让孩子成长为一个能够让妈妈放心、让妈妈骄傲的男子汉。第六辑“微散文”《杏花微雨润校园》《五月粽,母女情》《茶峒旧事》《父亲的绿军衣》,情到深处见平淡,这里有友情、师生情、同事情、夫妻情、父女情、陌生人之情,它们像朵朵浪花开放在广阔无垠的湘西大地,将爱娓娓道来,款款写来,像花一样舒放,浸染着、熏陶着读者的心怀,用静水流深的方式从容地叙述。红春的笔下,故园湘西厚重的历史和当下的生活是相互呈现,相互凝视又相互印证。红春的文字才会有生活经验与文学艺术的高度契合,才会散发出只属于作家独有的气息与厚重。

正如红春的自序《为爱书写》:文学之路是“期待已久的通往文学殿堂之路。在这条路上,我走得并不顺畅。天分不足,资质常庸。”我是认为红春是自谦了。从红春的第一本散文集《撒落春天的花瓣》获得冰心儿童文学奖新作奖和儿童新书榜推荐书目,红春就是用实力证明文学的魅力带给自己和读者的影响,文学带来的快乐,写作让平淡的生活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借用红春在《自序》中的话作结:只要活着,就会不停地写下去。不为别的,只为热爱。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