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数据先行区运行满月,数据如何“活”起来?

  新京报   2023-12-21 18:44:27

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以下简称数据先行区)启动,至今已走过一个月时间。

这是全国首个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擘画的蓝图中68平方公里范围内,数据供需之间的壁垒将进一步被打破,让数据真正安全、高效流动起来。

从6月提出先行先试,到11月按下开始键,数据先行区成为加速打造国家数据基础制度综合改革的试验田。

多位接近国家数据局的人士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北京作为我国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具有多方面的先天优势,包括国家政治中心优势、企业和人才优势以及国际化优势,在北京进行先行先试是最好的选择。此外,北京作为数据先行区,可以在地方标准里吸纳中央单位,使得标准在地标落地的同时,具有升级国标的潜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政策出台外界非常期待,不可忽视的是,先行先试存在落地难度,以及理论研究方面的争议,数据的可及性、确权、敏感数据的交易等方面尚存实操难题。

为何选择北京试点?

数据资源得天独厚,集结数字产业头部企业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加强数据治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已经成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抢占发展制高点、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

今年前三季度,北京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14060亿元,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长8.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3%。

11月10日,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启动会上,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表示,近年来,北京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为发展数字经济指明方向并提供制度保障,在数据资产登记、评估、入表、交易、融资和司法保障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突破,北京数据要素市场生态已经形成完整链条。

当天,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表示,北京作为各类央企、国企和民营企业的总部聚集地,汇聚了国内优质的人才、技术、企业等资源,在数据资源类型、层级、规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对于北京启动数据先行区,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称,北京有丰厚的数据基础优势。作为首都,北京集聚从国家机关、央企总部、银行金融机构到北京市政府部门,超过200万企事业单位等数据主体,拥有庞大的数据存量。其数字经济增加值由2015年的8719亿元提高至2022年的17330亿元,占GDP比重由35.2%提高到41.6%,位居全国第一。

“北京有强大的数字产业优势。近三年,北京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新设企业共计3万余家,核心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超8000家,几乎所有的数字产业头部企业都集中在北京,它们对数据加工、数据流通、数据交易有强烈的需求。”李志起表示。

李志起称,北京还有制度建设优势。“十四五”以来,北京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数字经济产业链开放发展行动方案》等规划政策,制定实施《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地方立法,率先出台《关于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简称北京“数据二十条”),制度出台的数量、质量和速度,在全国城市中也是遥遥领先的。

数据先行区哪些“先行”?

有望探索“避风港”原则,剑指数字经济发展痛点

随着数据先行区启动,定位同步出炉——在全市特定区域,按照适应数据要素和数字经济特征的新型监管方式建立先行先试机制,加快建设数据基础制度综合改革试验田和数据要素集聚区。

启动仪式上,《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创建方案》发布。根据规划,先行区总体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建有18个数据要素相关的产业园区,4.57万家市场主体,已有数据要素类的重点企业30余家,产业可利用面积261.7万平方米。

从功能布局上看,北京将在北投台湖产业园建设数据先行区管理服务中心,在信创园建设智能算力中心、数据训练基地等。此外,在演艺小镇图书城改造项目等地布局数据总部基地。根据方案,北京将打造“2+5+N”的数据先行区基础架构。

在建设周期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王磊透露,2023年主要是建设培育期,正式启动先行区建设。2024年至2025年是运营推广期,开展数据先行区重大项目建设,建设文旅、金融等数据专区,建设完成数据资产登记、托管平台,开展数据资产评估试点;加快建设数据产业基地,推进数据要素型企业招商引资,推进先行区运营推广。2026年至2030年是引领发展期,目标是形成全国数据产业高地效应,树立全国数据要素流通的标杆,成为全球具有影响力的数据产业集聚区。

李志起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从披露的工作方案来看,数据先行区一是在更好搭建市场机制和公共服务方面,为企业数据价值合规实现、数据供需高效匹配提供支持。二是数据资产增值保值方面,探索市属国有企业数据资产认定机制。三是鼓励企业在数据先行区设立数据主体机构,完成地理上的集聚效应。四是探索以“避风港”原则,为企业提供自保、规避风险、减轻侵权责任风险。五是为先行企业和首创性质的经营活动提供政策资金支持。

“应该说这些方向都是当前数字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制度创新的重点在于可执行性和细节设计,让制度的效力能够真正落地,支撑企业能开展实质性运营。”李志起称。

怎样打造数据发展高地?

制定通用数据交易规范,探索出符合国情的数据基础制度

12月5日,在北京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王磊介绍,11月10日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正式启动,将在副中心和经开区交界的68平方公里土地上,加速打造国家数据基础制度综合改革试验田。

作为全国首个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这是北京贯彻国家“数据二十条”的重要举措,是各类市场主体勇于改革、先行先试的重大成果。

“所谓先行先试并不局限于某一小块地理的区域划分。”讯腾智科副总裁李宁曾参与国家多项重要数字工程建设,他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考虑到自己并不属于68平方公里内,多家数据企业都曾询问能否加入数据先行区并从相关部门获知北京各区都将被纳入规划,并不局限于某一片物理区域,各区域企业可通过多种形式加入建设这一先行区。

近期,《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政策清单》出炉,聚焦数据先行区范围内的市场主体,率先享受数据价值合规实现、数据供需高效匹配等政策红利及相关公共服务。此外,探索将数据先行区入驻的市属国有企业数据资产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的模式,对于开展数据资产首登记、首交易、首入表、首开放等活动,将利用高精尖资金给予政策支持。

集中试点示范落地国家和北京相关政策措施,正在加速为北京全市打造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综合样板,进而推广复制成功的经验做法。

李宁表示,北京在数据交易层面具有独特的政策优势。例如,在数据资产和数据资产入表等方面,北京市政府可将相关权限开放给相应单位。北京作为制度先行先试区,其优势之一是可以在地方标准里面吸纳中央单位,使得标准在地标落地的同时,具有升级国标的潜力。

他提到,北京特别重视从地方标准的角度先做示范,通过制定和实施通用的数据交易规范,以解决目前缺乏标准、技术乃至管理方面的指导性标准问题。从数据专业角度来看,北京在数据服务平台和类似产品的开发方面也具有优势,这都有助于推动北京打造数据发展高地。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北京作为数据先行区的意义重大。一方面,可通过实践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数据基础制度,为全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推动国家数据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另一方面,这将有助于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释放数据作为数字经济基础资源的价值,以合理有效的数据制度为数字经济提供强大支撑。同时,也将提升政府治理能力,通过数据驱动决策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与智能化水平,增强我国在国际数据领域的竞争力,提升国家在全球数据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如何进行机制创新?

打破数据壁垒,促政企及社会各界数据互通互联

据王磊介绍,北京市经信局正在积极制定数字经济领域任务落实方案,围绕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流通交易、合规使用、安全跨境等方面,深入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推动融入国际规则体系,为首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朱克力认为,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流通交易、合规使用和安全跨境等方面,北京如何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推动融入国际规则体系,这不仅是事关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全球数据治理领域的前沿议题。

朱克力表示,这一数字经济领域方案有望重点关注如何打破数据壁垒,促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数据的互通互联。通过制定数据开放的标准与规则,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同时激励企业间数据的共享与合作,极大释放数据价值,推动创新与经济增长。

对于备受关注的合规使用方面,朱克力称,随着数据重要性与敏感性日益凸显,如何在利用数据的同时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秘密成为一项挑战。未来方案将着力于制定完善的数据保护法规,明确数据使用权限和责任,确保数据的合法使用,防止数据滥用和泄露。

在流通交易、合规使用、共享合作等方面,朱克力认为,数据安全跨境流动值得高度重视。在国际化背景下,数据自由流动对促进国际贸易、推动创新至关重要。然而,数据跨境流动也带来了诸多风险与挑战,如国家安全受威胁、个人隐私泄露等。因此,如何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数据的自由流动,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这需要在制定方案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寻求数据安全与流动的平衡点,为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比如时空数据,这个就可能跟其他数据不太一样,需要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可交易性做出一些预处理,才能进行后续的交易。“李宁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近期刚开展的北京数据标准委员会总结会议上,针对数据安全等相关问题,业界建议在北京数据先行区先行提出一个数据的使用交易规范。”目前该提议还在多方讨论之中。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已入驻数据先行区,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正与业界座谈,不断完善数据交易规则和机制,确保数据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同时将探索建立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数据跨境流通体系,促进数据的跨境流动和价值利用。

如何推动数据“三权”分置落地?

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让数据放心“供”出来

刘烈宏在数据先行区启动会议上表示,希望北京在数据“三权”分置制度落地、数据流通交易、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持续探索、先行先试。一是探索数据“三权”分置落地,让数据放心“供”出来。二是培育多层次数据流通交易体系,让更多数据“活”起来。三是推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让数据安全“动”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数据先行区启动建设,体现了北京对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培育数字经济的高度重视。北京将进一步发挥已有优势,推动数据“三权”分置制度落地。

所谓数据“三权”分置,是指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一种机制。这是加快数据要素流通、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重要制度基础,需要进一步通过落地实践探索完善。

对此,朱克力建议,要推动数据开放与共享,通过制定合理的开放数据和共享数据政策,鼓励各类主体将数据资源进行公开或有限度的共享,提高数据的可及性。明确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的权利边界及责任。此外,建立数据交易和流转机制,为数据资源持有者、加工使用者和经营者提供交易与合作机会。强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与技术防护措施。

朱克力表示,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专门的数据监管机构或委托现有监管机构履行相关职责。通过这些可落地的措施,逐步建立“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实现数据的合理、有效和安全利用,推动数字经济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

按照创建方案明确的数据先行区总体目标,到2025年,基本形成北京数据先行区框架体系,汇聚高价值数据资产总量达到80PB,数据交易额达到50亿元,数据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到2030年,完全建成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打造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政策高地、可信空间和数据工场,汇聚高价值数据资产总量达到100PB,数据交易额达到100亿元,数据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

李志起表示,北京数据先行区有助于在实践中完善各项政策制度,在发展中对应地调整与数字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建立科学规范不断完善的监管体系。有助于产业生态加快形成,让数字产业全产业链企业完成聚集,也包括加快数字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智能算力中心、数据训练基地等。

“这一举动有助于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壮大,通过完善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流通交易、合规使用、安全跨境等全场景业务落地,推动北京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北京能够持续保持领跑优势。数据先行区是国家加快建设数据基础制度综合改革试验田,作为首个综合性样板,其探索过程和经验做法,都将为全国其他城市推广复制提供有益借鉴,也将成为世界观察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李志起认为。

责编:李莉芹

一审:李莉芹

二审:唐能

三审:赵雨杉

来源:新京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