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丨谢雨:《盘王之恋》:深耕瑶族文化 探索舞蹈表达——观民族舞蹈诗剧《盘王之恋》

  湖南文联   2023-12-11 15:45:08

文丨谢雨

民族舞蹈诗剧《盘王之恋》,由伍彦谚任总导演,由龚倩、杨子懿、伍彦谚任编剧,由王峥、龚倩、张爽任执行导演,由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系师生集体创作演出。该剧作为中南大学对江华瑶族自治县十年文化帮扶的阶段性成果体现和对瑶族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探索,在2023年盘王节和长沙市杜鹃花艺术节与观众见面。

作品紧贴湖南江华以瑶源文化赋能“农文体旅”融合的主题目标,深耕本土文化,从民间传说发掘、整理、创作。核心架构取自江华千家峒瑶族乡的版本,即瑶族神话《盘瓠》“龙犬立功娶女子”这一传说,并以此展开艺术想象,进行再度创作。作品追古溯源,围绕瑶族图腾神盘瓠与三公主的爱情,讲述了盘瓠的杀敌建功、幻化嬉恋、焚身涅槃、婚配公主、刀耕火种、拯救苍生等从神犬降格成人,热爱人世烟火,为了保护部落不惜牺牲生命,并化为石鼓屹立瑶乡、护佑千秋万代的故事。

全剧结构为主体三幕加首尾,前四幕演绎帝喾时代的盘瓠故事,尾声一步千年,回到今天。主创通过深入瑶族舞蹈的长期研究,对其先民文化、长鼓舞蹈文化及至整个瑶族文化有了由点到面的进阶了解,将从中感受到的瑶族人民渊远流长的勤劳、勇敢和坚毅的优秀品质和民族传统铺作作品的底色,通古连今,并用现实空间中当代瑶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对盘王进行心灵的回应,完成近两千年跨度的时间及人神精神空间的情感穿越。

音乐紧扣盘瓠化身——长鼓的形象,以鼓为灵魂,在贯穿始终的鼓点节奏中,与舞蹈,与视觉形成统一,成为全剧的精神象征与力量表现的源泉。

舞蹈语汇在提炼瑶族舞蹈代表性动作的基础上,努力通过舞种界限的打破,增强青年舞者的代入感,激活舞者青春能量的释放,在叙事中造势,在情势中托起人物,同时完成创作者审美情绪的自我实现。如《情系银铃》舞段中三公主的女子单人舞、三公主与银犬的男女双人舞以及盘瓠真身、银犬与三公主的男男女三人舞;《火证》中以“火”为视觉核心形象,以大师公、盘瓠、三公主为领舞的巫傩场面大群舞;以及《盘瓠之殇》中洪水猛兽的意象性群舞,等等,都为编织在精神仪式、情感交流、行为模式与生存状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情绪价值体现,寻找符合人民神话情感、精神寄托与民族记忆的艺术表达。盘王的“痴情、勇敢、忠诚”、三公主的“善良、多情、坚强”、瑶族人民的“勤劳热情、能歌善舞”以及他们朴实真诚的“爱憎情感、生命态度”,都体现了创作者对瑶族文明,对瑶族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团结和睦的民族形象的讴歌、礼赞。

参与叙事的道具设计是该剧的一个创作重点。如“有用”的道具,作为爱情见证的银铃,作为狩猎用的长棍,作为捕鱼用的标枪,它们或以独立的角色方式参与男女主人公的情感交流,或以生活生产工具再现先民的生存状态;如“无用”的道具,完全用于结构抽象心理空间的游戏的花绳,直接将洪水猛兽进行拟物化处理的写意的绸子,剥离于单体形象符号意义的变色于光中的伞;以及“有用无用”的花腰带,缩小是为未焚净体毛的盘瓠包头裹腿的花腰带,放大是原始山林的意境表现、空间重构,等等。显然,创作者把精力对焦在以道具为支点的舞段设计上,以此解放剧情对空间环境的约束,满足舞蹈对时空灵动转换的要求,创造具有地方特点、民族特点以及学院派特点的舞台作品。

难能可贵的是全部演员来自学院。龙犬盘瓠、盘王、三公主、银犬、大师公、老艺人等都是自己的主跳,还有场面男女群舞,也都是在校本科学生。虽然他们在表演上还略显青涩,但可以看见青年学子从教室走上舞台满满的获得感。在经历了从创作、排练、反复打磨到最后成型的全过程后,相信他们对于舞台有了全新的认识。青春阵容是学院的优势,而大型舞台作品的呈现可以以戏带功,发现盲点,从舞台实践中有的放矢地进行基本功的夯实,补充教学的不足,尤其是通过演出可以熟悉舞台空间,为将来学生走向创作、掌控空间提供宝贵经验。但是,出戏却远比培养一个优秀舞者难得多,除了学生的演员资源外,经费的支撑,全套创作班底的组阁,全套技术力量的演出保证……都是大学大型舞台作品创作要面对的。因此,因地制宜非常重要。

该剧的舞台呈现,展示了中南大学在帮扶十年中对江永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耕、追求,为寻找契合区域民族特点、学院学科优长与文旅融合气候,对标高校优越的教育资源、专业资源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的深度开掘路径,进行了有效探索。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