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丨闪烁“精准扶贫”的真理和实践伟力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12-05 10:51:09

     王飞霞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十八洞村地处武陵山区腹地,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理念,拉开了新时代我国脱贫攻坚的序幕。十年间,昔日的深度贫困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村民人均年收入大幅提升,从2013年的1668元跃升到2022年的23505元;村民自治制度日益健全,村民的民主政治参与意识与力度不断增强;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很多大学生返乡创业,大力传承与弘扬苗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与青山绿水同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田园综合体生机盎然。在这里,古色、红色、绿色要素充分突显,“三色”乡村获取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一系列殊荣。

  十八洞村的历史巨变,是我国千千万万深度贫困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理念引领下,坚持主体创造精神,摆脱绝对贫困、走向全面小康的一个成功缩影和生动样本,闪烁着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理念的真理和实践伟力。

  从十八洞村的历史巨变中感悟其真理伟力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就在于它的科学性,但马克思主义并非一成不变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而应根据新的时代条件与实践生活去丰富和发展。列宁强调,马克思主义“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的伟力,充分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决各国的实际问题之中。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坚持守正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个结合”这一必由之路和重大法宝,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对脱贫攻坚任务进行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作为中国扶贫的新模式、新创造,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对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扶贫脱贫认识与实践的继承与创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它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针对新时代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处于啃硬骨头、攻坚拔寨冲刺期的繁重任务,创造性地提出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庞大人口规模、地域差别和城乡差距较大的国家,实现脱贫攻坚任务的总方针、基本方略、基本要求和基本途径。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总方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五个一批”的基本途径。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谁来扶”“扶持谁”“怎么扶”的问题,从而使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能够落地实施。实践生动证明,精准扶贫理念符合中国实际,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新冠疫情叠加的艰难背景下,我们如期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精准扶贫理念也因此被写入联合国大会文件。这生动地诠释和展示了精准扶贫这一重要理念的真理伟力。

  从十八洞村的历史巨变中感悟其实践伟力

  早在1843年,马克思就指出,思想、理论的力量本身不是物质的力量,而是精神力量,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理论的彻底性,深刻地表现在它的实践伟力上,表现在它作为思想武器,指导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活动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英雄。2013年至202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精准扶贫”理念,锚定脱贫攻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披荆斩棘、迎难而上,组织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气壮山河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个人到企业,各方积极参与,各尽所能,各司其职,攻克了前进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难关,谱写了中国扶贫事业的壮丽篇章,我国圆满完成了在别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我国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这是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必将彪炳史册!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群众实践,为世界的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展现了中国力量,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完全无法比拟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将中国誉为“减贫领域的世界纪录保持者”。这雄辩地展示了精准扶贫这一重要理念的实践伟力。

  (作者系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编:杨兴东

一审:杨兴东

二审:奉清清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