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行走的思政课”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12-02 22:24:54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黄炜信 通讯员 罗斯静 刘洪波 邓明丽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湖南信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规格、高标准推进思政课堂建设,努力打造有灵魂、有内涵、有品位的“行走的思政课”。作为2022年湖南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院系,所开设的课程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原则,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独立设置“思政课实践”课程,根据思政课理论教学内容,形成了“必选项目 自选项目”实践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实践育人效果。

充实师资队伍,拓展广度

通过内引外联,整合校内、校外优质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领域的资源并共建实践基地,构建“行走的思政课”大师资配置,打造科学完善的实践育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为此需要建立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教师队伍。湖南信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聘请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彭德怀纪念馆、秋收义起文家市会师纪念馆的优秀宣讲员为学院兼职思政课教师,深化校馆协同共建;组织学生走进律师事务所参观学习,由执业律师开展“模拟法庭”教学实践;邀请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负责人点评学生“走近哲学 启智人生”主题辩论、设置“学思想 悟原理”微话题讨论等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提高课程吸引力,提高实践课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强化理论素养,提升高度

开展实践教学,重在深度认识和把握思政课实践教学规律、学生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深化理论学习、领悟理论真谛,补充、支撑课堂理论教学,帮助学生打牢思想基础,增强“四个自信”。建好网络教研平台,利用集体备课、自主学习、创新资源开发、基础数据等相关网络系统,建设“共建共享”“系统集成”“全面覆盖”的教研平台。建好网络教育平台,组织开发优秀的活动案例,融入思政课的优秀课件、讲义,推动一线教师使用。建好网络宣传平台,鼓励师生参与建设资源共享、便于交流互动的网络宣传平台,通过开展“追寻‘真理的味道’”主题宣讲、“湘信经典”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实践教学活动,精读“原著”、撰写读书报告,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学习的理解,培养辩证思维,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强化使命担当,挖掘深度

以实践为导向,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将理论置于现实中学深、悟透,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育时代新人。这些举措有力激发了教育主体活力,推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思政课实践”设置“社会调研”实践活动必选项目,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不断将所学知识外化于行,在社会大舞台中发挥作用、实现价值。

激发情感共鸣,提升温度

引导学生讲述、情景再现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英烈故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强化情感认同,增强爱国情怀。通过精心设计主题单元和教学内容,采取学生参与的方式,充分发挥情景剧对青年大学生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思政育人功能,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式的情景剧中,增强现实体验感,让思政课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实现更好的育人效果。“思政课实践”设置“情景剧表演”项目,生动而真挚地再现历史经典,重温历史故事,把学生从“听的人”变成“讲的人”“做的人”;设置“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红色岁月”实践活动项目,在实际的场景中沉浸式学习,产生共鸣、共情,在走看悟中感受红色文化,在学思用中传承红色文化;设置“大学生讲思政课”实践活动项目,结合学生专业学科背景,引导学生在校园内共青园、红廊红船、红颂亭等场地拍摄大学生讲思政课视频,以学生带动学生,提高思政实践课的实效,在育人与育己相结合中实现立德树人。

责编:周泽中

一审:周泽中

二审:尹虹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