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我还有一把小提琴

  科教新报   2023-11-25 16:53:57

□何左得平

袁隆平院士逝世后,一段他用小提琴演奏《我的祖国》的影像在网络热传。这是人们对他的无限追思和缅怀。

该段影像拍摄于2008年1月24日,是珍贵的声像档案。这是一位造福人类的科学家,一颗赤子之心,对自己的祖国爱的坚实爱的深沉。

袁隆平是稻田的忠实守望者,也是小提琴的纯真爱好者,他与小提琴的渊源很深。他在西南农学院上大学时,有一次和同学攀谈,突然听到隔壁宿舍传来悠扬的琴声。袁隆平觉得太好听了,立马跑过去,一位同学正拉着小提琴。他很激动,当即表示要“拜师”,然后开始学习拉小提琴。一段时间后,袁隆平就可以拉出完整的《思乡曲》,那年新年晚会上,他还和“师傅”一起上台,来了一出二重奏,颇受好评。 

1953年,袁隆平大学毕业去湖南省农业厅报到,被分到农业厅下属单位安江农校。那次,他领取了人生的第一笔工资——42元。“那次我在长沙呆了两天,先去了橘子洲游泳,第二天去商店里买了把小提琴,花了27元。”袁隆平说。用人生的第一笔工资买一把小提琴,是他大学时的梦想。

到了农校,袁隆平的工作常常要与土地稻田打交道,时常浑身泥土,在制种育种阶段,甚至不分昼夜。一感到孤单寂寞,他就拉小提琴,田间地头悠扬的琴声,带着科学家的理想与渴望,偶尔高亢,偶尔抒情,偶尔急奏,偶尔轻缓。

因为杂交水稻研究,袁隆平常常返于安江农校、长沙、三亚等地,但是对音乐和小提琴的热爱,即使科研工作忙碌,仍然坚持拉小提琴。

晚年时,袁隆平家里有一个“保留节目”,叫“琴瑟和鸣”,就是他拉小提琴,妻子邓则弹电子琴。有时候,老人家还会用他那浑厚的男低音唱上两句。    

2001年,年过七旬的袁隆平出席文艺晚会《科学在中国》。晚会上,袁隆平受邀登台拉了一段小提琴曲。那是一首《行路难》,是已故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1921年的作品。

袁隆平在演奏时跟台下众人说:“这首曲子告诉人们,探索科学道路是艰难的,但再难科学工作者们也要走下去。”

是的,科学道路再难,也要走下去! 提及科学家与艺术的关系时,有人说,国外有个爱因斯坦,国内有个袁隆平。袁隆平却说:“只能说我爱好艺术,不能说我拉琴的技术如何高。”

袁隆平在写给母亲的一封信——《妈妈,稻子熟了》中,这样写道: 

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还记得吗?1953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 

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  

袁隆平院士对祖国的热忱和对科研孜孜不倦的热情,让无数人“端牢饭碗”。但在艰苦而又漫长的科研生涯中,有另一样灵魂寄托贯穿他的生活——小提琴,抚慰焦灼和思念,带来信心和色彩!

“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党员干部守住“五关”,其中之一就是生活关,强调要“培养健康情趣,崇尚简朴生活,保持共产党人本色”。拥有健康兴趣爱好的人,是积极向上的人。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能够让人在紧张工作之余,潜移默化地丰富精神世界、陶冶道德情操。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黄维

三审:王明辉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