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以“五抓五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民委   2023-11-23 19:49:56

湖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从宣传普及、学科融入、活动载体、基地建设、组织保障等五个方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治校、教学育人全过程,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南大学学生开展推普志愿服务活动。

一、抓宣传普及促强基固本。坚持抓基础夯基石,更好发挥宣传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是夯实语言文字基础。制定《湖南省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发展提质行动计划》,开展“经典润乡土”、“推广普通话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周”等活动,举办“童心童语育乡土”幼儿园语言文字骨干教师研修班、“湘村主播兴乡土”语言技能培训班、少数民族地区推普培训班,组织“红色经典传乡土”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语言文字志愿行动,提高民族地区广大师生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创新平台媒介手段。聚焦“政治性、湖湘范、青年味、专业度”,依托“智慧团建”线上平台、“青年湖南”13个全网平台、全省1200余个团属新媒体和2600余万粉丝,推出“青年大学习”“我的青春在湖南”等课程和话题,用原创手绘海报宣传民族青年优秀事迹,以“青言青语”方式面向青年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三是营造浓厚环境氛围。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的通俗阐释,宣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与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的故事,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常德市桃源县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中心小学精心建设主题走廊、主题楼道、石榴雕塑、围墙浮雕壁画等宣传载体,分楼层集中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湖南科技大学建成208米的“民族文化墙”和“石榴园”文化休闲广场。邵阳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公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室,把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美术作品展。

二、抓学科融入促思想铸魂。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往实里抓、往细里做,实现了有形有感有效。一是融入课堂教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课堂教学和课时安排,全省中小学全面使用三科统编教材,从2022年春季学期起在七年级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题课程,统一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中华民族大团结》。坚持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相统一,积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在高校试讲,用学生身边可知可感的生动案例,以情景导入、互动交流、自主探究等方式讲深讲透讲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二是融入重大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中国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重大活动以及党日团日队日、主题班会,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中华文明礼仪教育、中华传统技艺传承活动。发挥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等教育基地和文物古迹、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重要场所教育功能。湖南大学于2018年成立少数民族学生岳麓书院讲习团,近5年开展书院讲习、红色走读、实地研学等系列讲解活动100余场,引导学生在讲习走读研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是融入思政建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融入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自2004年起举办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长挂职培训班,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题。实施“互联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行动,打造“我是接班人”思政教育品牌,涌现出一批先进教学典型。吉首大学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等10余门中华民族历史和中华文化相关通识课程,深化学生“五个认同”。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师范教育全过程,把民族理论课程列为全校公共必修课,结合五溪民族文化交融历史开发了民族精品课程。

湖南省2023年“六一”主题示范性入队仪式暨湘藏少年儿童庆“六一 ”相约“云入队”活动在常德市武陵区开展。图自少年湖南微信公众号

三、抓活动载体促交流互鉴。坚持丰富活动载体,更好推动各族群众手拉手、心连心。一是结对帮扶增情谊。围绕“三湘石榴红”品牌建设,签订《“红石榴”·“1+1”湘吐同心工作室协议书》,组织开展湘藏、湘疆、湘桂、湘台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以及“湘藏儿童心向党,中华民族一家亲”、“湘藏少年‘书信手拉手’”、“湘桂儿童心向党,民族团结一家亲”、“石榴同心·湘桂情深”等活动,推动湖南162所学校与吐鲁番市148所学校建立结对共建关系,湖南学生与吐鲁番市115537名学生结对,开展线下活动3771场次。二是暑期活动促交融。打造湖南省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品牌,开展湖南-吐鲁番“民族团结一家亲”、湖南-西藏“湘遇山南·格桑花开”等青少年夏令营活动,组织省内各族青少年文化体育、主题研学、红色教育等交流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相互了解尊重、包容欣赏、学习借鉴。三是演讲征文强认同。2014年以来连续举办九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伟大祖国 建设美丽家乡”主题演讲和征文比赛,全省近3000名各族学生报名参与,通过主题演讲和征文比赛大力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让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深植入各族青少年的心灵深处。

“‘洞见’乡村振兴——十八洞村的美丽蝶变”主题摄影展。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

四、抓基地建设促示范引领。坚持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让榜样的力量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充分发挥。一是选好示范学校。坚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校项目评审,将“是否把民族团结进步贯穿于办学治校和立德树人全过程,是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是否注重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用红色基因铸魂、用历史使命激励”作为评选标准,2014年以来全省总计评选200所示范校。二是建好实践基地。突出“观摩、体验、教育”三大功能,在湘西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向家地打造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感受民族团结的力量,厚植爱党爱国的情怀。三是用好研究基地。针对高等教育阶段,面向高等学校,运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从理论和政治上深刻认识把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主动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2021年以来,在湖南师范大学、吉首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7所高校设立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质赋能。

湖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知识竞赛暨学业分享会。图自湖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官网

五、抓组织保障促责任落实。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以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推动高质量的工作落实。一是在压实责任上聚焦发力。印发有关实施意见、规划等文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推动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在资金保障上聚焦发力。统战、教育、民宗等部门共同发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各项活动开展提供充足经费保障。每年安排200多万专项资金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累计拨付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各类典型示范评审,总计投入600万元打造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三是在协调联动上聚焦发力。宣传、统战、教育、民宗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排上党组(党委)重要议事日程,探索建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

责编:谢雨玳

一审:谢雨玳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国家民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