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民传奇:五个人撑起了一个“国家银行”

  《文萃报》   2023-11-23 15:15:44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批国币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这块红色区域此时正被白色恐怖包围着,但已经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国家”,它想要运转,就必须有自己的金融体系,创办银行势在必行。党组织思来想去,放眼整个苏区,没有谁比毛泽民更适合做这个国家银行的行长了……

五个人撑起一个“国家银行”

国家银行的全部人马,只有5名:行长毛泽民,会计科科长曹菊如,业务科科长赖永烈,总务科科长莫均涛,会计钱希均(注:毛泽民妻子)。他们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但这些人中,有的开过信用社,有的发行过股票,还有的会记账、打算盘。

一个行长,两个会计,一个业务,一个总务,五个人,硬是撑起了一个“国家银行”。这在中国的金融史上,前无古人。

朱毛会师后,湘赣边界逐渐形成了一片独立的红色区域。为解决经济问题,毛泽东和朱德下令在上井村建立红军造币厂。毛泽民领导的国家银行工作人员开始着手货币发行工作。但在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下发行货币,十分不易。苏区甚至连印刷纸币的合适纸张都没有。

几经周折,苏维埃国家银行第一套货币终于成功发行,票面有4种:壹元、贰角、壹角、伍分。为了防止国民党制造假币,纸币上有两个特殊的标志——时任国家财政部部长的邓子恢和毛泽民的俄文签名。

仅仅这样还不够。毛泽民还想了一个办法,在印制钞票的纸张里面掺羊毛。掺入羊毛的纸币,拿起来对着光,会发亮,可以看见羊毛线条。把纸币撕开,点着,烧出来的味道包含着羊毛的糊味。这种防伪技术,大大确保了苏区货币的安全。

想方设法搞创收

财政统一了。可是,自打苏区货币发行的那一天起,红白区域的货币战争便开始了。蒋介石叫嚣着要“极尽全力扰乱苏维埃经济、破坏苏区金融秩序,使其不攻自乱,一举而歼之”。

为了撑起苏区经济,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不得不想方设法搞“创收”。赣南多矿产,要想提高财政收入,开矿是个路子。于是,毛泽民发了个布告,发动群众:“苏区地域,遍布宝藏。一旦开掘,国富民强。军民报矿,一概有奖。”

人多力量大。没过多久,红三军团一名通信员就带来一块钨矿石和一封信:“距我部驻地两里,有个叫铁山笔的地方产钨砂。”这块钨矿石让毛泽民兴奋不已。他给苏区中央政府写报告说:“我们应该用力地发展生产,以其出口来加紧打破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毛泽东得知后,十分支持毛泽民的想法。

至1934年10月,苏区共生产钨矿4193吨。当时,100斤钨砂能卖52块银元。这对于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充实苏维埃政府财政收入,起了巨大的作用。

化整为零,转移秘密金库

1934年4月,李德指挥广昌战役,因伤亡5500余人,被迫撤离广昌。广昌是中央根据地的北大门,广昌失守,意味着中央苏区瑞金、石城、宁都、兴国、长汀旦夕之间便可能遭到攻击,情势已十分危险。

毛泽民的神经一下绷紧了。石城如果失守,国家银行的秘密金库将落于敌手。秘密金库必须转移!

一天夜里,毛泽民来到毛泽东住所,开门见山地说:“中央政府成立时,我们打土豪分田地,缴获了大批金条银元宝和银圆,还有国民党中央银行发行的全国通用的纸币、银圆。那时根据你的指示,我们秘密雇用100多个挑夫,把这些东西挑到瑞金东边与石城交界处一个叫烂泥坑的地方。这都是红军和中央政府储备的资金。最好将这些东西转移到兴国的深山,再隐藏起来。”

毛泽东指出,敌情形势严峻,转移兴国已不可能,不如让部队自己管理这些资金,可以化整为零,把东西分散到人,一个人背一点,这样就能运走了。事实上,长征开始后,毛泽东兄弟保住的这批资金,是红军重要的经济来源,为长征的最终胜利出了一份力。

《文萃报》3202期综合《名人传记》《炎黄春秋》

责编:罗嘉凌

一审:罗嘉凌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来源:《文萃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