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色彩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朱长元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11-16 20:33:38

朱长元 |  资深媒体人,收藏家,独立艺术评论家,国际艺术经纪人朱长元。

在医学上,多巴胺是一种存在于神经组织和体液中的儿茶酚胺类的神经递质,它对人体的生理和精神状态具有重要影响。

但是,当一个女生说多巴胺时,她可能在谈及自己的感受,表示自己正体验着一种快乐的、兴奋的情绪状态;也可能是她在暗示她正在经历一段浪漫的感情或者说是爱情的甜蜜。当然,有时候女生提及多巴胺仅仅只是为了制造幽默效果或者作为一种隐喻方式来传达某种情感或观点。

同样,在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里,色彩更是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奇魔力,它会直接对人的情绪、认知等产生影响,也会引起人多巴胺水平的增加。因此,我将可以唤起人积极情绪、缓解精神和生活压力,起到释放抑郁焦虑作用的,能给人增加愉悦感和幸福感的色彩称之为多巴胺色彩。

自从我策展的“山本一郎色彩艺术展”于10月19日在外滩8号首展之后,色彩艺术在上海一下子火了起来,于是,今年的11月,这座城市便有了一场充满“多巴胺色彩”的艺术季。本月在西安,下月在济南和温州,我仍将继续策展,作为一种趋势性的色彩艺术,“多巴胺色彩”将随着山本一郎作品成为一个为人们普遍认同的流行词。

我相信,色彩在大多数人欣赏一幅艺术作品时,具有先入为主的独特魅力。而“多巴胺色彩”更是调动人的情绪和想法的媒介,它会给人带来一种感官上的愉悦,拉近人与作品之间的感情差距。明亮的色彩是目前乃至将来一段时间里,人们所喜欢的颜色,尤其在当下,它不只是局限于艺术家的创作之中,它更适合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灰暗沉闷、单调压抑的颜色,至少对于今天来说,喜欢和偏爱的人群已经日渐减少。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创作风格,同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深受人们欢迎的色彩。颜色的运用,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任何一种作品,剔除学术、流派、风格要求的时候,让人喜欢是第一要素,只有让人喜欢,才能让人接受,才会被人欣赏,才有被人收藏的可能性。

艺术家创作出的作品,无论你偏重学术性,还是你偏重商业性,它都不应该只是孤芳自赏,而需要被人认可,让人认同,即使这样的认可认同,可以不是现在,在将来也要有一种可能性。否则作品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有些时候,人们更多的并不会去关心艺术家与艺术家相互之间的看法和争议,人们更多的是凭自己的喜好和偏爱去选择艺术作品。毕竟艺术作品不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某种程度上,艺术作品都是无用的。要说它的有用,无非就是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投资的标的物,在市场投资上能够给投资者的投资带来增值;二是给人在欣赏它的同时,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快乐,甚至只是用于满足人的虚荣心。这也是在业内人士看来不咋滴作品之所以能在拍场上拍出高价,或在艺术市场上一下子能够火起来的重要原因。

艺术与市场是一对难以分割的孪生兄弟,极大多数艺术家创作出作品之后,都想在市场上得到认可。不过市场往往又是未知的,它是不以艺术家创作意志为转移的,或许你自己认为并不好的作品在市场未必不好卖,你自己认为好的作品就会在市场上那么好卖。市场是商业化的,它不是纯粹从学术价值上来衡量的,最好的结果是学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相融合,这样的作品有,但是量数很少,因为买家不是学者,他们不会兼顾得这么好。

至于“多巴胺色彩”,在色彩的趋势性上,有着无毋容置疑的观赏性,所以它能一下火起来。艺术性不完全是学术性,“多巴胺色彩”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更多的是目前市场的需求,站在艺术市场的角度,我认为,艺术家可以不屑与之同伍,但也不应该一味排斥,因为市场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责编:宁静

一审:宁静

二审:姚帅

三审:张德会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