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谈丨毛宇睿:在文学的拐角处,再遇见一次文学——毛泽东文学院第二十二期中青年作家班学习侧记

  湖南文联   2023-11-15 13:23:38

文丨毛宇睿

2023年9月22日,在参加湖南省文联“网络文艺家”培训期间,有幸收到了“毛泽东文学院第二十二期中青年作家班”的录取通知。作为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大四学生,这于我而言莫不是一件幸事。回忆自己的文学创作之旅,从诗歌创作到撰写文学评论,从纯文学创作到思考网络文学的可能性,经历过坎坷、挫折,和大多数初期写作者一样,有时也会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走一条文学创作之路。或许是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或许是对文学的满腔热血,我坚持了下来,也因此,有幸在当下,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了前辈和老师们的肯定。

2023年10月15日,秋日的阳光并不多见,在我的记忆里,雨水和薄雾才是这个季节本该有的样子。坐了一整天的绿皮火车,从远在南宁的学校又一次回到长沙,下火车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我想此刻,除了一路北去的湘江,这座城市的一切都已经开始陷入某种“疲惫”,拖着沉重的行李箱,使尽浑身解数,我才挤上满是“打工人”的地铁二号线。直到我真的走进毛泽东文学院,才感觉这一切都如同梦一般虚幻,对于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我能够预感到,在这里短短半个月的学习或许将会影响我的一生,无论是从一场场讲座中收获的专业知识还是一场场座谈会上和同学激烈的争论,这些,这一切都将会成为我宝贵的回忆。

湖南作协党组书记胡革平老师在开班仪式上说“毛泽东文学院第二十二期中青年作家班”的学员是毛泽东文学院办班史上第一次以作品质量和写作水平为依托,通过匿名方式选拔出来的,也因此本期作家班出现了“三代同堂”的现象。本次作家班年纪最大的有六十余岁的退休老干部,也有如我一般大小的在校大学生,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社会身份的人汇聚在毛泽东文学院,在这里我们都只有一个身份“作家班学员”在这里我们都只有一个目的让文学的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和打动人心的文字。毛泽东文学院依旧延续传统,本次办班除了“湖南班”外,还有来自新疆的十三位“新疆班”学员,他们的到来为湖湘大地带来了一阵异域春风,西北大地的纯朴与豪迈如同一碗烈酒被灌入了每一位“湖南班”学员的心中。从“左宗棠抬棺入疆”到“八千湘女上天山”,湖南和新疆便早早地结下缘分,也因此,两个班的学员之间没有边界感,在文学里自由地畅谈那个真正的自我,与此同时,两地文学差异性的漫谈也为每位学员的创作灵感提供了无限可能。

开班典礼结束后,代表着我们本次“作家班”正式开始了,从事各类文学创作和编辑出版的老师纷纷走上讲台细致地向我们讲解他们眼中的文学创作。王跃文老师的“小说创作谈”、葛一敏老师的“漫说散文”、符力老师的“当代新诗的语言表达技法”、纪红建老师的“行走、思考与表达”等等,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精彩纷呈、种类繁多的文学讲座为我们文学视野的不断开拓、创作灵感的不断积累提供了动力。老师们通过对“作品怎样写才有新意、才能够鲜活、才能充满生命力”“如何实现语言和叙事的完美结合让明暗交织的故事情节去发动人”“哪种类型的文章更能抓住人的眼球同时又更符合编辑的审稿标准”“如何成为一个诚实的诗人去描绘那个他眼中的世界”等等的解读,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建构了一个更为立体和丰满的文学世界。文学创作在很多的时候仅仅依靠个人的经验写作或灵感写作是不够的,除去必要的练笔、创作之外,我们还应该花费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反思,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内在世界,让自己的创作水平不断提高而不是原地兜圈甚至退步,而这些讲座给我们带来的文学盛宴,足够我们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去思考和消化。与此同时,除去讲座外,课后激烈的争论、探讨和面对面座谈会也成为我们写作水平提高的另一方面,因为讲座更多只是理论,而文学创作光靠理论还不行,还必须有实践、有讨论,在实践和讨论中产生矛盾,而矛盾所带来的思想碰撞往往会给创作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意外。

2023年10月30日,时间如白驹过隙,从开班典礼到结业仪式,半个月的时间如同从我身体上飘过的羽毛,但它又像大山一样厚重,在我二十二年的生命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印记。结业典礼上“新疆班”的严萍同学说“半生里,这是我过的最快的16天,最有厚度的最有温度的,也是最轻松最难割舍的16天!平日里我只能一边为六便士奔忙,一边抬头看着月亮。”是的,在毛院的半个月是弥足珍贵的,在这里我们不必操心于生活的琐事,不再忙碌于无尽的学习和工作,我们只需要低头写作、低头思考文学的意义。结业仪式后,有的人一次又一次地拥抱、挥手告别,有的选择默默离开后,悄悄在微信群里留下那些想说却又说不出口的话。我们不知道这个“三世同堂”班级的全体学员在今后的日子里还能不能重聚一堂,但是不管今后我们到了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在这里的点点滴滴。

人生有许多驿站,毛泽东文学院便是其中一个。因为缘分,我们在这里相遇,共同度过一段时光,一段毕生难忘的记忆。我们总是不堪告别,却又不得不选择告别。山高水长,我们期待着下一次的相聚!有同学说“感谢文学让我们相遇,且此般的入境、入脑、入心、入情!我没有在最好的年华遇到毛院,但因为遇见毛院将会成为我最好的年华”。三世同堂,年龄不同,但心同。各位同窗的前辈们,我们年轻的一辈,正处在我们最美的年华,我们相信这也会是你们最美的年华。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