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继善:矿坑里走出来的科学家

  《文萃报》   2023-11-14 09:20:52

何继善

“在地球物理学界,既懂方法原理,又懂研制仪器的,世界上仅有两人,中国的何继善是其中之一。”国际著名地球物理学权威弗兰克·莫里森如是说。何继善,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创立的双频激电法和广域电磁法等地球物理探测领域的重大理论方法,使中国在频率域电磁法领域独树一帜,稳居世界领先地位。他为推动电磁法理论技术与仪器装备变革,增加我国能源与矿产资源储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技以载道,济世为民

1934年,何继善院士出生于湖南浏阳大围山山脚下一个叫桥亭的小山村,年轻时曾在茶陵湘东钨矿谋了一份矿砂化验员的工作养家糊口。那时的他就立志要为祖国寻找一条勘探地下宝藏的新途径。

1956年,何继善通过自学考入长春地质学院物探系。1960年,他以全年级唯一的各科全优学生从长春地质学院勘探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地质系任教。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矿产勘探使用的多是进口或国内仿制的变频仪。该设备非常笨重,如果去山区勘探需要用马车拉,操作起来十分不便。何继善为了探索地球勘探的新理论、新技术,他藏在深山里做实验,坐在田埂上搞研究。资金不足,他甚至变卖自己的衣物,筹钱买电子元件,自制仪器。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6年3月,何继善携一种全新的地球勘探理论——双频激电法在国际上首次亮相,随即引起了世界地球物理学界的轰动。何继善基于双频激电法研制的双频激电仪相较变频仪不仅更轻便,而且抗干扰能力更强,探测效率和精度更高,最大探测深度可达1000米。随后,我国地质部门采用双频激电仪在甘肃找到了金矿,在河北找到了银矿,在新疆发现了铅锌矿……仅我国,用它“扫描”出的矿产,价值就在2000亿元以上。

科学家们往往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1998年,何继善看到祖国大地遭受洪水的肆虐,深感自己应该为快速准确查明堤坝管涌渗漏难题作出努力。1998年年底,何继善带着团队来到号称“长沙头上一盆水”的株树桥水库,一蹲就是数月。经过反复探索,他创立了探测堤坝管涌渗漏隐患的“拟合流场法”,研制出世界上首台能在汛期恶劣环境下,快速准确探测堤坝管涌渗漏入水口的“普及型堤坝管涌渗漏检测仪”。20多年来,何院士总是“闻汛而动”,为洪区的水库大坝“把脉会诊”,甚至在86岁高龄时还第一时间带领团队奔赴现场开展检测作业。

知行合一,经世致用

过去,由欧美国家研发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矿产资源探测的主要方法。然而,何继善发现“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探测精度不高,且探测深度难以超过1.5千米,无法担当国家“深地”战略的探测重任。如何才能探得深、探得精、探得准?何继善带领团队义无反顾地踏上新的科研征程。

历经十余年的科研跋涉,何继善终于在2005年正式提出精确求解电磁波方程的“广域电磁法”。2013年,何继善带着广域电磁仪在安徽冬瓜山矿区开展的“危机矿山电磁方法有效性比对”中完胜欧美方法和仪器,又一个让世界为之惊叹的“中国智造”诞生了。

近年来,以广域电磁法为支撑的大深度高精度探测技术与装备已将探测的深度延伸到了地下8千米,并被广泛地应用于深地找矿、油气勘探,极大地保障了我国的资源安全,成为国家“深地”战略的关键支撑。“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探测技术与装备”荣获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何院士认为:“最好的人生规划就是将个人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相融合。”耄耋之年的他仍在全国各地奔波,坚持投身科普、教学、科研一线。在何院士心中,只要是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福祉的事情,他就勇往直前,而年龄,从来就不是限制他脚步的障碍。

《文萃报》3294期摘自《新湘评论》2023年第20期

责编:罗嘉凌

一审:罗嘉凌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来源:《文萃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