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里的村庄》:文学经典与乡村振兴的奇妙相遇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11-03 16:48:08

作者|聂茂 王兵兵

2023年10月23日起,湖南日报正式推出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文学里的村庄》,一共10期,到2023年11月3日全部结束。这组系列报道凭借着高深的节目立意、丰富的内容呈现和有力的宣传推广,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新闻报道与宣传方式。通过将知名作家、文学经典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时代主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出人们对文学经典的浓厚兴趣、对乡土生活的深切怀念和对乡村振兴的由衷赞叹。并且还为在新时代媒介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新闻媒体如何开发利用已有的文学资源、推动文学“出圈”提供了诸多启示。

一、节目立意高深

湖南日报推出的《文学里的村庄》系列报道以文学、乡村与时代为关键词,深入探讨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文学与乡村的关系上,精选的十位作家都是扎根于深厚的土地进行文学创作。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立足于高密东北乡,周立波的《山乡巨变》离不开清溪村,韩少功的《山南水北》书写着汨罗八景村,贾平凹的《秦腔》复刻着棣花老街,正是乡村生活与乡土经验为作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和精神支撑。在乡村与时代的关系上,系列报道将微观与宏观视角相结合,以小见大,把乡村打造成反映中国百余年时代变迁的一面镜子。莫言家乡的胶河曾经被视为洪水猛兽,经过有效治理现在已变成温顺美丽的国家湿地公园。红旗渠缓缓穿过的庙荒村通过发展文旅产业成功脱贫,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路遥家乡打造的“路遥纪念馆”、“路遥书苑”和《平凡的世界》一样为人们提供着精神盛宴。在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上,《文心雕龙》有言:“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时代的发展进步推动着现当代作家笔下乡村形象的演变,百年前鲁迅笔下萧索、阴郁的鲁镇早已蜕变为繁荣、进步的现代化乡村。马烽曾经生活过的贾家庄通过改水治碱改变了穷困潦倒的形象,实现了各项产业的繁荣发展。

可以说,《文学里的村庄》系列报道通过讲述真实的故事、记录真切的变化、抒发真挚的情感,书写出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展示了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这不仅有助于增强人们在新时代的“四个自信”,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了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内容呈现丰富

《文学里的村庄》系列报道通过作家的故事、作品中的故事、村庄的故事和村中人物的故事来讲述中国的故事,就像是用五彩斑斓的线编织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时代画卷。整个报道以“视频+文字+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视频方面,每一期报道都会设置一个讲述人,并以一种娓娓道来的语调带领观众穿行在文学与现实之间。5至7分钟的中视频的设置一方面改变了短视频容量不足的弊端,另一方面也适应了当下人的信息接受习惯。在文字方面,除了有作为主体的报道文字外,还巧妙地设置了记者手记和文学原乡两个栏目,让读者能够穿越时空,返回到采访现场和文学现场。报道文字整体上采用散文般的语言风格,亲切却不矫揉造作,通俗而又不失文采。在图片方面,不仅有实地拍摄的照片,而且也有画家的绘画作品,比如《满城尽是红高粱》一期既有红高粱抗战馆的照片和当地人的照片,又有油画作品《野性红高粱》,这给人们带来了多样的视觉享受。

此外,这一系列报道跨越大江南北,涵盖较广的地理范围,因此在内容呈现上也特别关注地域特色。其中既有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也有巍峨险峻的八百里太行,既有霸气豪迈的陕西秦腔也有刚柔相济的高密剪纸,既有青檐白墙的湖湘民居也有古朴简约的陕北窑洞。无论是迥然不同的自然风光还是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都给观视频赏文字的读者带来了不一样的审美体验。

三、宣传推广有力

在正式推出《文学里的乡村》系列报道之前,湖南日报做了充分的宣传推广工作,不仅以优美的乡村图片为模板制作了精美的海报,而且别出心裁地推出了方言读名著视频和名家推荐视频、策划了一场鲁迅和王跃文的“聚会”。这场聚会由王跃文做东,邀请了一批乡土文学作家,鲁迅因率先回复而成为参会的第一人,而后面的作家都与乡土文学的开创者鲁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聚会过程中这些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作家一起品美食、说方言、论家乡。可以看出,这样一种新颖的、活泼的并且适应年轻人趣味的宣传推广方式,改变了以往在宣传宏大主题时存在的说教式、灌输式缺点,激发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对系列报道的兴趣和期待。

该系列报道立足于融媒体,同时在报网端微屏等多个媒介平台推出,吸引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接受习惯的受众,而且特别重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力量,改变传统以电视和报纸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局面,打造多媒介、多平台、多途径的传播格局。湖南日报还充分利用国内外媒体资源,加强与兄弟省份主流媒体的对接,促进社交平台上的联动传播。此外,还特别注重国际宣传,充分利用国外传媒平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从而增强系列报道的国际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综上可以看出,《文学里的村庄》系列报道将文学经典与乡村振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文学不再待在书房里被束之高阁或者躺在图书馆里落满灰尘,而是成功打破各种话语和体制塑造的文学圈层和壁垒,真正走进大众生活,影响他们的精神世界。作家也不再“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成为活跃在自媒体上的“文化名人”。另一方面,这一系列报道的成功也引发我们思考在融媒体时代如何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和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已有的文学资源,将文学作品中那些属于“过去时”的故事与“进行时”的现实相结合并为创造“将来时”的美好生活发挥作用。从这些方面来看,《文学里的村庄》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责编:刘涛

一审:刘涛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