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达人、志愿之星,他用热爱点亮青春

  新湖南客户端   2023-10-30 13:58:44

他热爱科研,曾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中部赛区三等奖等系列奖项;他乐于奉献,在乡间播撒科学火种,累计志愿服务超1000小时。他是长沙理工大学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20级本科生杨亚鑫。

△杨亚鑫获长沙理工大学五四青年奖章

科创达人,热爱点亮追光路

杨亚鑫是图书馆的常客,涉猎广泛。“单片机”本是大三才开设的课程,当他大一下学期了解到这一内容时,出于对专业的热爱,便提前自学了。

对初学者而言,纷繁复杂的结构和代码是一道绕不开的坎,课后杨亚鑫会带着电脑在图书馆研究软件代码和线路模式,一直坐到图书馆关门才离开。除了在图书馆“闭关修炼”,他还积极向学长学姐请教代码编写。就这样,大一下学期结束时,杨亚鑫就基本掌握了单片机的操作模式,也为日后的科创竞赛打下坚实基础。

在进行“亮手识语——基于手语识别的可穿戴式手语翻译设备”这一项目实践时,杨亚鑫对其中的核心设备——芯片进行了重新设计。他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电路设计原理和自学的单片机原理知识,利用电压的高低变频转换制作了设备的电路芯片和配套算法,对聋哑人动作进行采集识别后将其翻译为文字显示在设备上。

不过,项目中也出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最大的一个难点便是如何精准有效采集聋哑人手部软关节动作,以识别他们的手语。起初杨亚鑫选择的是压力传感器,这种传感器虽然易于操作,但难以对手部软关节动作进行识别采样。之后杨亚鑫又选择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但效果都不尽人意。最后,杨亚鑫通过查阅资料选择了石墨烯传感器,这种传感器能提高手部软关节采集效率,有效解决手部动作识别问题。这一惠及聋哑人的项目同时还获得了第八届长沙理工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志愿之星,公益播撒科学种

高中时,杨亚鑫就已经是万千“红马甲”中的一员了,疏导校门口交通、除草、清扫校园……学校组织的各类志愿活动,处处可见他忙碌的身影。步入大学,这颗奉献的火种依旧在杨亚鑫心中燃烧着,激励着他发光发热、温暖他人。他加入了“小小科学家”公益科普团——一个以偏远地区中小学生以及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要服务对象,围绕物理学等基础学科进行公益科普教育的志愿者团队,从一名志愿讲师成长为公益科普中心主任,截至当前,已累计志愿服务超1000小时。

在众多的公益科普活动中,令杨亚鑫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团队在五郎溪村开展的“三下乡”活动。由于村里交通不便,孩子们得提前两个小时起床,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赶到活动基地。当志愿者讲解完科学知识与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之后,与立马开始动手实践的城镇孩子不同,五郎溪村的孩子们会再一次仔细阅读说明书,一遍遍询问志愿者注意事项,小心翼翼地使用这来之不易的实验器材。

杨亚鑫感慨:“在那次志愿科普活动之后,我才发觉志愿活动绝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我们的力量太渺小,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杨亚鑫与他的团队不断创新“小小科学家”的科普形式,自制“移动实验城堡”,将装满了精美实验器材与科普玩具的“科普城堡”——房车,一次次开进农村小学,竭尽所能将科学知识与科技成就带到孩子们的身边,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热爱科学的种子。

杨亚鑫(一排右二)与团队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

除了推进科学知识下乡,杨亚鑫和团队成员也致力于推进科学技术下乡,提高乡村农业科技化程度。在之前的三下乡活动中,杨亚鑫和团队成员注意到五郎溪村村民种植的菌类和蓝莓两种作物对生长环境要求严苛,其生长过程中的水分、气温等因素很难把控。基于此,杨亚鑫与队员们提出了“智慧农业”的构想并完成了初步的实验,即通过智能监测设备监控农作物生长情况并对其进行精准灌溉。此外,团队还开展了免费维修农具的公益活动,运用自身所学帮助当地村民。对于个人未来的规划,杨亚鑫说:“接下来我将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真正掌握一门实用的技术,为像五郎溪这样的村庄继续提供科学技术支持,为打造农业一体化服务平台、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薪火相传,不知其尽。“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一直以来,杨亚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青年精神,将奉献的青春书写在田间地头。他在孩子们心头播撒下的种子不仅引导着孩子们通向科学大门,更引导着他们学农爱农、爱家爱国。

“我希望能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点子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今后我也将继续全身心投入到班级学校管理和志愿服务中,让青春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杨亚鑫说。(于涛荣 李明婷 陈文越)

责编:刘宇慧

一审:刘宇慧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