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心声 | 自读“新课堂”,玩出“新花样”

  新湖南客户端   2023-10-24 13:14:11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突出特点是,“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自读课文是联结课内与课外的重要纽带,更是实现学生素养提升的关键环节。而在如今“双减”的背景下,如何将初中语文自读课文上得“有趣”“有味”又“有光”?去年9月以来,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自读课文姓“自”,应该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探讨为主,既然关键在于学生本身,那么我是否可以尝试把自读课文的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呢?为了寻求问题的答案,验证方法的可行性,我决定让孩子们做一回小老师,上一节创新的自读课。

师生合作,共设课堂

在自读课正式开始前,我先将班级的小组长们召集到了办公室,召开了一个“自读课文研讨会”,问问孩子们的意见,他们希望这节课如何上。“老师,我们最喜欢讨论环节了,所以我觉得课堂活动一定要多!”“老师,平常都是你来讲课,我们当学生,现在可不可以角色互换一下,让我们来当老师,你来当学生?”“老师,他的主意好!上完课了我们再来给小老师评价打分!给小老师提意见……”看着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场景,以及层出不穷的新奇想法,我也觉得到时候的自读课堂一定会十分有趣。于是,师生合作,立马实践起来。我们分别投票选出小老师;根据学习目标制作课件;照同学们的喜好设置课堂活动……一番折腾之后,终于一个理想中的自读课堂被我们搬上了讲台。

效果展示,呈现课堂

正式上课这天,“小老师”兴奋地走上了讲台,而我坐在他的座位上,成了一名普通的学生,这种感觉新奇又有趣。

生动而又活泼课堂氛围,其间更是“童言童语”不断,惹得全班同学多次哄堂大笑;在问答环节中,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就连许多平常内向腼腆的孩子都高高举起了他们的胳膊;分组讨论时,气氛热烈,我的加入让孩子们很是开心,亲切地叫我“秦同学”……

整节课高潮迭起,掌声不断。授课结束后,所有同学更是自发地给“小老师”鼓掌喝彩,掌声持久而热烈,坐在台下的我激动又欣慰。课堂好不好,同学们的反应就是最直观的表现,看着此时的课堂氛围,我想,他们已经给出了我想要的答案。课程结束后,开始评课环节。孩子们畅所欲言,并给予今天的“小老师”许多表扬。“小老师上课时声音洪亮,一直面带笑容!整节课让大家非常开心!”“这篇《最苦与最乐》小老师课前准备很充分,不仅对课文十分熟悉,还能联系到之前学习过的议论文三要素结合讲解。”同学们的肯定,让今天的“小老师”深受感动,也有孩子为了让“小老师”进步,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小老师今天优点多多,但有些紧张,如果再大胆自然点就更好了!”

“在分组讨论环节,小老师可以像秦老师上课那样,多走进同学之中,听听同学们讨论得如何!”

最后的课堂打分环节,同学更是齐齐给出了90的高分。在孩子们的欢呼中,这次自读课堂也结束了。下课后,许多同学都觉得意犹未尽,纷纷向我毛遂自荐,希望能当下一次自读课文的“小老师”和“设计者”。

课后总结,完善课堂

“自主、合作、探究”,这样的自读课堂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能力,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更激发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次课堂实践,我发现无论是什么课,上课时我们老师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完美无缺。是这次自读课文的创新课堂,给了我灵感。在自主学习中,我看到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分析、探究、尝试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中,我看到学生通过小组(同桌、前后位、专门成立的小组)、师生间的交流讨论,思维碰撞,集思广益,共同来解决问题;在探究学习中,我看到学生能在课堂上自主地思考问题、独立地发现问题、合理地解决问题。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家也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尽可能地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教调到学生学的频率上,才能使教与学产生共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教师要敢于放手,要让学生在开放、民主、积极的氛围中学习成长。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要真正放手,做好引导。实现每个环节学生充分参与、交流、表达、思考。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任重道远。当然,在自读课文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是一个漫长的习惯养成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未来我仍将不断探索、学习。

作者简介

秦于钦,毕业于上饶师范学院。现任高新成章实验学校初中语文教师。所任教班级语文成绩优异;曾获高新成章“聚焦‘双减’.同课异构”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一等奖;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见习研讨课指导老师。

责编:刘琼

一审:刘琼琼

二审:甄荣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