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建构游戏质量 促小班幼儿能力发展

  新湖南客户端   2023-10-17 14:36:52

文/湘潭市雨湖区金星幼儿园  周雅萍

【摘要】建构游戏有自由的气氛和充足的材料对幼儿的各方面发展都有特殊的意义,由于小班幼儿认知靠实践摸索,想象力也处于启蒙发展阶段,教师要想充分发挥建构区的教育功能,需要在活动中根据小班幼儿具体的身心特点、认知发展水平来进行相对应的指导,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在快乐游戏中得到发展和成长。

【关键词】小班  建构  游戏

儿童游戏与儿童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游戏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均有积极的作用,其中,建构游戏对儿童的发展最具有特点。相较于其他游戏类型,建构游戏的灵活性较大,它既具有规则性,又具有较多的实际操作性。儿童在参加建构游戏活动时,不仅增强同伴间的合作、沟通,在遇到问题时学会一起商量着解决,更培养幼儿的三维思考能力,在判断建构玩具大小、长短、不同形状时,思考它们的组合搭配,懂得从多角度去看待这个游戏。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3~4岁儿童“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建构游戏能很好地满足小班幼儿对形状、方位认知的需要。建构游戏有自由的气氛和充足的材料对幼儿的各方面发展都有特殊的意义,由于小班幼儿认知靠实践摸索,想象力也处于启蒙发展阶段,教师要想充分发挥建构区的教育功能,需要在活动中根据小班幼儿具体的身心特点、认知发展水平来做出相对应的指导,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在快乐游戏中得到发展和成长。

由于小班幼儿年级小,对事物的认知较浅,在建构游戏开始前仍存在许多需要教师准备、思考的问题:

一、幼儿为何难以维持对建构游戏活动的兴趣?

(一)幼儿对建构材料认识不足

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幼儿在建构游戏时呈现出来的状态也不同,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对图形、形状等认识不清晰,无法正确区分不用形状大小的积木,因此在最开始的游戏时,幼儿只会简单的摆弄建构材料,无法发挥建构材料的作用。可见,在幼儿游戏前,让幼儿先了解到游戏材料的作用和特征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一堆堆色彩鲜艳、形状各异的搭建积木,使幼儿直观立体地感受到材料的特征,亲自拿起来看一看、摆一摆,将教师的教学内容通过幼儿实践来达成。每次游戏前,我都会让幼儿先围坐在一起,观察和分析某一种材料和其他材料的不同;每次游戏后,我又会带领幼儿一起说说你今天在建构游戏中是如何使用你的材料的?你觉得其中这种材料非常适合用在哪些地方啊?通过不断的经验累积,不断地总结思考,幼儿在更好的了解到建构材料特征之后,才能将它的功能最大化。

(二)幼儿对建构游戏目的不清晰

建构活动是以幼儿自己思考自己动手操作为主的活动,幼儿在该游戏活动时的动力取决于他对事物的想象力,而往往因为发散性的思维忽略了对游戏活动的目的;当幼儿对自己的游戏变得漫无目的时,游戏的功能就只能局限于单纯的娱乐意义。因此在发现幼儿出现无目的游戏时,及时指引幼儿寻找一个感兴趣的活动目标,小班幼儿很喜欢将海绵积木当作快递运来运去,我会问他们“你们的快递都放在哪里的呀?随便扔在路边会被捡走的哦,平时幼儿园的快递都是放在保安室里的呢”,启发幼儿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来模仿搭建,由他们本身无意义的游戏行为引申出一个游戏的目标,消除幼儿在游戏中的消极情绪。

(三)幼儿无法与同伴合作游戏

大多数时候,幼儿对建构游戏的兴趣还是比较浓烈的,玩的时候也很专注,但只是局限于幼儿自身,属于自顾自地玩,和同伴之间的没有过多的交流,更没有合作精神。在幼儿园活动时,能基本做到使幼儿从独立游戏转化为平行游戏,但是要进一步促进小班幼儿的联合游戏是相当具有挑战的,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加上独生子女的生长环境,使得大部分幼儿都形成了独占玩具、以自我为中心的交往障碍,从而使得在游戏活动中,同伴之间的交流匮乏。在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里,教师就应该把合作交往当做是学习的关键,这是幼儿更好适应集体生活的基石,在细节中感受同伴的关爱,学习与同伴沟通,是促进幼儿从平行游戏到联合游戏甚至是合作游戏的关键。

(四)幼儿游戏难度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变化

教师在为幼儿设定游戏目标时,往往根据大部分幼儿的年龄特征来设置,忽略了小部分幼儿的特殊性,导致有时的目标无法满足或者无法实现。例如在要求幼儿用积木搭建小汽车时,有的幼儿可以迅速找出合适的积木进行搭建,有的则迟迟未动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可见幼儿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我们要尊重差异,并且在物质材料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来合理地调整目标。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原理,及时了解幼儿发展水平,从而为他们提供具有可行性甚至挑战性的目标,既提高他们的能力,有能保持他们的探索兴趣。

二、教师有没有正确的指导幼儿和适时的介入?

(一)教师没有引导幼儿寻找建构目标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目标是所有计划的关键,目标具体、明确、有较强的针对性,才能使得本次活动充分地激发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的认知水平发展。活动没有目标的指导性,会使得活动组织起来比较困难。建构游戏的自由度较大,许多教师就简单地认为只要幼儿随意地玩积木就算是完成课程要求,其实不然。因此在组织活动前教师更要注重目标的拟定,预设好活动的状况,为幼儿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确保整个活动清晰有序的进行。

(二)教师忽略了培养幼儿的建构游戏规则意识

从安全意识和常规培养的角度来看,每一种游戏活动都需要配应相对的规则。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也是相当重要的,例如我们要求幼儿不能拿积木敲打或者扔同伴,在游戏结束后可以将材料归类收拾好等等,这些都是游戏中必不可少的规则。幼儿受年龄特点影响,自觉性、自制力及坚持性都较差,教师在活动中不能忽略规则,“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帮助幼儿更好地明确规则,既是培养他们的爱护玩具珍惜玩具的好习惯,更是增强自制能力的重要过程。

(三)在遇到困难挫折时教师是否及时引导幼儿

在建构游戏中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当一个或一组幼儿完成了一套复杂的拼搭时,突然出现几个小淘气将他们的作品推倒弄乱,这非常打击拼搭幼儿的积极性。遇到这种情况时,调整幼儿的心态非常重要,让他们在面对干扰时有一种平常心,不激进地去回应对方的行为,学会放松心态从头再来,锻炼了抗击打能力,可以在一些小事上承受挫折面对挫折,并且有独立的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师应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欣赏能力

每个孩子都有创新的潜质,他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向往对任何事物都想探个究竟,结构游戏则是利用许许多多的成品或半成品玩具为孩子提供自由探索、大胆想象的空间,有利于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时,不能单一地通过讲授法来进行教学,而是应该通过一些讨论法、观察法来引导幼儿自主的思考问题,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以此丰富建构游戏,达到创新发展的活动效果。

(五)教师轻视了建构游戏后对活动的总结

游戏后被教师重视的应当属于对活动场地的整理了,但活动后教师的总结和对幼儿游戏的评价也至关重要。通过游戏过程中教师的观察和指导,可以对本次活动中幼儿发展水平有一定了解,如果没有了活动后的总结,幼儿无法从此次游戏中了解自己到底掌握了什么,遗漏了什么,下次可以改进什么,教师的总结看似简单却必须要清晰直观,能帮助幼儿回忆自己的活动内容,也能分享不同幼儿的不同状态,使所有展现的知识都融合到一起。

(六)教师忽略了游戏中的随机教育

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选择的主动性活动,不是成人强加的活动,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但这并不会令教师的指导功能降低,反而是更加看重教师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的随机教育。在幼儿搭建时会出现因积木大小不同而导致结构不稳定的情况,小班幼儿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其中的原因,就需要教师在旁引导幼儿去寻找相同积木的情况下,体积大小不同而产生的变化,通过反复的实验摸索,靠幼儿自己的实践来得出结论,会令这个教育过程更有意义和有效。

建构游戏秉承着“玩中学”的教育理念,将玩和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是游戏课程的精髓,也是关键点。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启发的同时,又保证了幼儿天生好奇好玩的个性,更好地推动游戏的进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是确保建构游戏质量的重要因素。

责编:刘琼

一审:刘琼琼

二审:甄荣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