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自然历|新榜题名㊳只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

彭雅惠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10-09 07:59:06

2023年10月9日 星期一 寒露第2天

铜鱼 只道寻常事,失去再难得。

在永州祁阳,“笔鱼”曾是当地传统食材,近些年却难觅踪影。

“笔鱼”是祁阳人根据鱼形创造的“土叫法”,这种鱼头小吻尖、口须粗长,且前半身呈圆筒状,的确形似大号毛笔。但它们学名其实叫铜鱼,依据颜色命名,其鱼身背部呈古铜色,微微闪耀金属光泽。

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铜鱼在长江流域还十分常见。作为荤素不忌的杂食鱼类,长江干支流丰富水域可提供的食物实在太多,铜鱼懒懒沉在江河底部,随波逐流时任意啄取底泥,就足够饱腹,不论水藻、壳菜,还是蚬子、螺,对于它们统统是美味。尤其不可思议的是,我国研究人员想知道极危物种中华鲟产卵情况,一度是通过解剖铜鱼监测其食道中鱼卵而获知。可以想象,中华鲟在长江上游产卵,鱼卵沉底后很大部分会被“来者不拒”的铜鱼胡乱吞掉。

可是,对吃如此随意的鱼,对住却十分讲究。温度不适宜、水流速度不适宜、周边环境不适宜,统统都会导致铜鱼活不下去。按照古老的习性,每年生殖季,铜鱼成群结队游到江河上游水流湍急之处产卵,然后任由鱼卵开启漂流之旅。当小鱼孵出时,它们大约已在200公里之外。为了存活,幼鱼马不停蹄一路洄游,赶在每一个生长节点“打卡”符合要求的石碓、深潭,直到抵达祖辈生活的区域,才算回家安居下来。

时代洪流推动着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大型水利工程不断兴建。铜鱼的产卵通道受阻,即使幸运产卵,幼鱼们回家的路线也被截断。

回不了家的铜鱼,渐渐消亡。现在,在湖南水域,铜鱼已经成为偶获性物种。

【小名片】

铜鱼,鲤科铜鱼属鱼类。体型修长,头小近锥形,吻尖口小,眼小鼻孔大;体被细小圆鳞,前半段身体圆筒状,胸鳍宽;后半段身体稍扁,尾鳍宽阔分叉,上下叶等长。鱼体黄色,背部稍深,近古铜色,腹部白色略带黄,体上侧常具多数浅灰黑的小斑点。

半洄游性鱼类,喜流水性生活,多栖息于河底,群体集游。杂食性,主要摄食底栖生物。4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入生殖季节。

文/彭雅惠 图/姜盟 智库/湖南农业大学 设计//叶艳娜 统筹/周月桂

责编:郑旋

一审:郑旋

二审:曹娴

三审:李伟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