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镇、那山、那板栗——湘潭县茶恩寺镇行纪

    2023-10-08 15:00:11

10月3日上午,天空明媚,暖阳轻风。应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周斌连先生邀请莲城诗人龚远生、舒良才、陈湘衡、罗小玲、韩白圭、赵术龙、陈文锋、张新果、郭国亮、刘敏等人前往湘潭县茶恩寺采风。

(一)

说起茶恩寺地名的来历,当地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秘密微服私访。一天傍晚,忽然风雨大作,寒气逼人。乾隆及其随同都没有料到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没有来得及做任何准备,浑身湿透。在这偏僻的深山野林里,寻找露宿的地方实属困难。正当大家绝望的时候,寺中传来的夜幕钟声点亮了大家心中的希望之灯。走进寺庙,才发现,这是一座陈旧的寺庙,唯一的老和尚在那里敲钟念佛,微微的香火奄奄一息。乾隆由于淋雨,开始咳嗽,身体感到不适。老和尚连忙把众人请进寺中,只可惜情况窘困,没有膳食,唯一的只有一壶刚沏好的当地的老茶叶泡的茶水,老和尚盛情而又尴尬地倒了一杯茶递给乾隆。乾隆喝了寺中茶水后,顿觉神清气爽,遂欣然提笔赋诗一首:茶待八方客,恩施四海宾,晨钟驱杂念,暮鼓点迷津。并赐寺名“茶恩”,从此圣名天下。

(二)

作为土生土长的 湘潭 人,久闻天马山之灵秀,却从未亲临其地一睹她的风采,实感汗颜。今日终于有幸与 湘潭市诗 协的前辈们一道, 从易俗河镇牛头岭汽车站出发, 驱车几十公里前往此地。 在热情好客的周斌连老师父子的引导下,我们游览了湘潭名山天马山。

车由潭花线转韶茶干线,远远的,只见一座擎天巨峰,形似骏马,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周斌连老师介绍说,这便是天马山,从南北方向,很远很远,就看得到其天马行空,腾云驾雾的雄姿。恰恰今天晨雾未散,白云缥缈山间,主峰天马峰如马踏祥云,昂首腾飞,神釆雄姿一把揪住了我们驰往之心。

从周斌连老师主编的《茶恩寺镇文史》一书里得知:

天马峰,《南岳志》称屏障峰,因形似南岳北向之屏风。也叫峡峙峰,是湘潭县花石、茶恩寺与衡山岭坡三镇交界之天马山主峰,距湘潭市区70余公里,属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李殉作《南岳七十二峰歌》曰:“白石为屏障”。清文人李杞柳亦作《南岳七十二峰歌》曰:“屏障永参石禀旁”。而清雍正文人易贞吾则作《南岳七十二峰赋》曰:“屏障有仙鹤报晓”。屏障峰所在的天马山,形似骏马,所以县人称天马山。相传很久以前,潭州出了一个为民请命的 小天子 ,好打抱不平,处处与朝廷作对。皇帝闻之,雷霆大怒,派御兵来湘潭追杀小天子。玉皇大帝遂放天马下凡搭救小天子。哪知天马来迟,小天子被追兵杀害。玉皇遂贬天马永落人间,以表示对天马的惩处。这就是天马山的来历。

据清光绪《湘潭县志.山水》载:“天马山,在城西百四十里,或以为祝融之一峰也。”而民间则形容说,“头在南岳,尾在湘潭”,“马吃衡山草,屙屎肥湘潭”,“南岳山是姐,天马山是妹,琵琶山是长不赢的驼子背”。

天道岂能知?想秦筑长城,汉通西域,唐戍胡越,宋御金辽,耗尽华厦民财,瞬眼皆为梦境;

马前频指点,看南天云彩,北地冰花,东海波涛,西陲雪意,饱览神州美景,胸襟顿觉宽舒。

这是一首以“天马”贯顶的楹联,来源已无从所知。从纵向的时间回顾历史,横向的空间描绘景色,虚实结合,气势恢宏,充满着意境美。

据光绪年间的《湘潭县志》山水篇第四之二(第九十一页)记载,天马山在县城西南方向约70公里处,或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原文:“其山多青石,是有风穴”,“石工采攻青石,积岁成岩”。天马山盛产青石,传统的青石制作工序是,先选择好洞址,再视所需石料之长宽,以绳墨为准,划出长方块状,用锥凿沿四周凿孔,每隔一点三公分凿一公分深的圆孔,即可取出一方形石板。再斫之成型,即成为可供使用和出售的成品,用于交通、建筑和家用,以及修墓立碑等等。2000年后已少有人上山采石。山中有一个李仙祠,现已不复存在。听说,约30年前半山处有一个屋子,上面刻有对联,横批:天马名山,上联:天心复见,下联:马首咸瞻。

天马山之美,不在于它的人文有多厚重,传奇有多美丽,而在于它丰富的自然资源。中草药可查证者百余,石、竹、水本为平常之物,而天马山上之石、竹、水均超凡脱俗,谓之天马山“三奇”。

天马山之石,可与汉白玉相媲美。多为青石板,纹路细腻,质地坚韧,琢磨可鉴。初,青石板多用作墓碑,耐风霜雨雪,历千年而不朽。作桥梁,从双凤桥至高山冲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流,青石桥随处可见。天马山人与石头结下不解之缘,家中石阶、石凳,甚至喂猪的槽也为青石凿刻而成。

天马山之竹,漫山遍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山里人生活用品,大多与竹相生。箢箕、谷箩、扁担、刷把扫把、竹床竹椅,应有尽有。有一种巨大楠竹,锯一节,保留一把,成天然水桶。从前山里没电,煤油也用不上,聪明的天马山人用竹篾片作照明之物。取竹片二三,在水中浸泡三天,晒干。用混凝土捏一秤砣状,把棉花搓成条作引子,点着,横插入混凝土里,悬于高处,满屋通明,无烟无味,山里人唤作“亮皮子”。上世纪“大炼钢铁”时,山里人用竹筒烤饭,度过了艰难的岁月。如今,竹制品已成产业、睡椅、竹板凉席、竹制工艺品,产销两旺。

天马山之水成就了花石豆腐和石坝米酒的美名。单说花石豆腐,白则如玉,黄者若金,细嫩可口,成当地人食用或馈赠佳品,每去花石,必吃上一盘花石豆腐,掷箸良久,唇角含香。有人看中了花石豆腐的品牌,在县城开了好几家花石豆腐店,慕名前往,食之,却无法吃出正宗花石豆腐的韵味来,所缺者,天马山之水也。天马山北侧,有一座水库,水面宽阔,碧波荡漾,小岛横陈。水库之水,即为天马山所赐也。

登上天马峰,只见远山莽莽,郁郁葱葱,一带山脉绵延伸向远处,让人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大自然鬼斧神工,开凿出千姿百态的山景,雄浑而奇特。南望,众山朝岳,层层叠叠的山峦,簇拥着恢宏的南岳衡山。东看,是挺秀的紫荆山、晓霞山。北瞰,是群山中一片碧绿的花石水库。往西,有从南岳发源,玉带般的涓水河。登顶远眺,美不胜收,让人们流连忘返。

现代化的风力发电,一把把挺立的巨大“风扇”,给苍茫的山脉凭增了许多动感和生机。风电公司在天马山上,沿峰脉一个接一个地安装了风力发电机组,似乎给“天马”添上了一张张强劲的翅膀。

(三)

返回湘潭途中,路过茶恩寺街上,有当地农民正在销售当地名产一一花桥板栗。

金秋正是板栗丰收的季节,正可谓“七月杨桃八月楂,十月板栗笑哈哈”,板栗果肉香甜,是大家喜爱的小吃,也有拿来做糕点、煲汤炖汤、炒板栗,还是保健的好食材。板栗是种营养价值很高的坚果,吃板栗的好处可多了。

板栗原产于中国,除青海、宁夏、新疆、海南等少数省区外广布南北各地,常栽培于海拔较低的低山丘陵、缓坡及河滩等地带。板栗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气候湿润的地区,属于阳性树种,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较高,喜砂质土壤。

花桥板栗是湖南湘潭地区的特产之一,板栗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在国外它还被称为“人参果”。在古书中最早见于《诗经》一书,可知栗的栽培史在我国至少有二千五百余年的历史。据相关资料显示,花桥板栗含脂肪、钙、磷、铁、多种维他命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维他命C、B1和胡萝卜素的含量较一般干果都高栗子营养丰富,有着补肾健脾、强身健体、益胃平肝等功效,同时还被称为“肾之果”。据《食疗本草》载,“研,和蜜涂面,展皱”。瞧,还有美容作用呢!栗子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有抗动脉硬化等病的功效。

一代艺术宗师齐白石早在家乡时,女弟子黄山桃送给他一袋花桥板栗,齐白石以其烧肉作菜,并用灶火煨食,味道香甜可口。到北京后,他还记着此事,作诗《梦中谢黄山桃赠栗子》曰:“紫壳冰霜六月天,纤纤刺血笑言温。小园许我重相见,愁绝君家窥户猿。”

花桥板栗具有壳薄粒大、肥嫩甘美等特点,主要品种有红光栗、羊毛栗、油栗等。其中以油栗最佳,食之香如桂花,甜似粱饴,为栗中上品。用花桥板栗可以加工成各种美食佳肴,如“板栗烧仔鸡”“爆栗子鸡丁”“桂花蜜汁板栗”等。还可做成板栗罐头、栗子脯、栗子糕、栗子粉等。此外,用板栗煮栗粥,制栗酱、栗子羹等,亦可食用;如将板栗加工成乳粉哺喂婴儿,据说有助于造血成骨,增加脑重,是一种深受老百姓喜爱的食品。

据《湘潭日报》报道,产自湘潭县茶恩寺的“花桥板栗”,以其成熟期早、颗粒大、经济效益高为人熟知。湘潭市林科所高级实验师田应秋,多年扎根基层默默耕耘,不懈钻研,让这一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土生板栗品种再获新生。2011年5月,田应秋选育的杂交板栗新品种——花桥2号科研成果,成功申请为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花桥板栗在湘潭地区进行了示范推广,如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初见成效。

文/楚国良

责编:何婷

一审:何婷

二审:邓执君

三审:陈胜年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