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锹乡:群山毓秀荫福地 苗蕴悠悠兴文旅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2023-10-07 16:22:55

文/图/视频/吴秀萍 徐如风 刘洋 姜思洋 刘声望

八山一水一分田,莫道农家只等闲,种植文旅兼加工,共谋发展同富裕。坐落于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西部边陲的三锹乡,高山横亘,林木茂盛,自然环境清幽怡人,民族文化底蕴深厚,集体经济发展迅猛,农林文旅齐头并进。大美三锹精神抖擞,乡村振兴风头正盛。

集镇鸟瞰。

把山间路走成致富路,三锹乡按照“薄弱村提升、一般村壮大、富裕村做强”的思路,坚持村集体经济发展“3+2”模式,三村联创合作社,地笋苗寨文旅兴,元贞凤冲主加工。三锹乡特色鲜明,规划清晰,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等称号。

同心亭。

三村共创联合体,稻花香里说丰年。高山梯田恒凉,苗岭泉水甘甜,独特的三锹养育出“富硒米”级的高山冷水米,小小冷水稻,结出致富果。每至春耕,以稻花、昆虫为食的禾花鱼入田,为水稻松土施肥,这便是环境友好、备受赞誉的“稻鱼共生”模式。

高山冷水米种植基地。

在村集体经济发展联村联创模式下,三锹村、菜地村、地妙村依托盛农种养专业合作社,建设千亩“优质稻鱼共生”示范基地,提质增收,解决周边30人就业问题。未来,合作社计划与省农科院、长沙碧桂园物业公司、文和友等合作,进一步提高“三锹”品牌的声量。

高山冷水米。

九龙山下,林木之间,山岗溪塘,吊脚楼群,作为苗族五大支系“花衣苗”聚居区,地笋村群山环绕,有8个自然团寨和95.4%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比,积淀出极具特色的玩山会友、茶棚相亲等习俗,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歌鼟的主传承地,享有“中国传统村落”美誉。

地笋苗寨。

风光潋滟晴方好,地笋文旅春风来。依托生态和民族文化等资源优势,地笋村大力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发挥地笋旅游产业发展合作社带动作用,以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管理新模式开发田园观光游、乡村休闲游和民族风情游等业态,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创收10余万元。

地笋苗寨下寨。

走进地笋苗寨,赏“九龙叠翠”、品龙头宴、听苗族歌鼟、体验农家生活,快哉美哉。逢民族节庆时,杨梅节、苗年节等活动异彩纷呈;“勇闯芙蓉榜”机车越野赛、地笋音乐狂欢节也成功纳入县杨梅节子活动,“地笋苗寨”品牌乘着天籁歌声走出山谷,歌颂一方之传奇。

地笋村高标准农田。

一山一岭一村落,一村一品项目忙。2022年,耗资50万元的两条筷胚生产线落地,盘活元贞凤冲村及接边贵州楠竹资源,链接辰铭竹业、康尔竹材等园区企业,村集体年增收5万元以上。未来,当地将积极争取竹木资源开发纳入县竹产业链,青竹节节高升,发展蒸蒸日上。

楠竹林。

人居环境再提升,康养福地笑语频。三锹乡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22年拆除各村破烂棚圈130余个,购买分类垃圾桶210余个,建设垃圾分类小屋17座,安装团寨路灯101余盏,建设公共休闲绿地5000余平米,新建卫生厕所143个,擦亮了“面子”,美化了“里子”。

三锹村村容整洁。

扎实民生治理,描绘幸福底色。三锹乡持续落实民生工作,2023年上半叶发放民政临时救助金5.7万元,职业教育“雨露计划”资金8.85万元,累计惠及93人;同时,通过社会网格化管理工作体系,察民情,解纠纷,和谐稳定、团结奋进、人民幸福之图景徐徐展开。

地笋村村民晒干辣椒。

党建引领风帆劲,夯实基本聚合力。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三锹乡持续完善党建工作,纠治“四风”,实施乡领导坐班接访制度,绩效考评获全县良好等次;推动从严治党向纵深处发展,2023年上半年进行廉政谈话全覆盖,提醒谈话6人次,作风更严明,基础更牢固。

地笋村村民议事亭议事。

大鹏一日同风起,笃志耕耘正当时。三锹人民用勤劳浇灌沃土,以智慧开辟天地,探索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与创新交相辉映、民族与世界友好交流的致富之路。未来,三锹乡将深耕特色产业,发展集体经济,让绿色创新,农旅、文旅融合的种子在三锹大地开花结果。

责编:伍霞

一审:伍霞

二审:曾益

三审:刘建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