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堡子镇:民族小镇风情浓 特色产业发展旺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9-20 20:48:35

文/图/视频/郑歆然 徐如风 刘洋 赵竞 黎明 姜思洋

水光映日,山色连天,楠竹作屏,木楼倒影,团寨胜景绘诗意,民族风情彰画韵。大堡子镇位于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西北部,是湘黔两省四县十乡镇交界之地,S578穿镇而过,为小镇经济注入活力。绿水青山见证发展,民俗人文更添气象,小镇正以特色产业为动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集镇鸟瞰。

近年,大堡子镇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和全面落实“五新四城”战略任务,认真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任务,探索湘黔两省四县十乡镇“六联共治”乡村治理机制,按照县乡村振兴“一窖茯苓、一颗杨梅、一个核桃、一根竹子、一粒种子、一头生猪和中药材”的“6+1”特色产业发展格局,走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前进水库。

大堡子镇联合湘黔两省边界四县十乡,建立湘黔省际边界乡镇党建工作联席合作交流机制。推动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交流,举办“农民丰收节”、产业发展示范观摩会,推动双边技术互动、产品互销,不断增强边界村民致富信心,打造湘黔边界村集体经济产业联合体,实现村集体产业抱团发展。

岩寨村风景。

六千亩翠竹连绵不断,山头连着山头,一层又一层,一浪推一浪。岩湾村利用丰富的竹资源优势,招商引资成立靖州县湘黔竹业有限公司,进行楠竹产品加工。日消耗量40吨楠竹,年产值1000万元左右,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为集体经济创收纯收入25万元以上。竹海变“银海”,撑起乡村“绿富美”。

岩湾村楠竹基地。

磨碾白玉团,琼浆起素衣。前进村用活高山泉水优势资源,培育靖州润名食品有限公司,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经营,制作的新鲜豆腐、腐竹等产品远销各地,并带动上下游发展种植黄豆和利用豆渣养殖生态土猪,年销售额达130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均稳定增收6万元。出品的“九龙山家常豆腐”在全国预制菜擂台赛荣获优胜产品奖,打响“靖州味道”名声。

前进村靖州润名食品有限公司。

紧跟县委“6+1”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大堡子镇种植243亩中药材,为乡村振兴开出“致富方”。走进防疆村的艾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艾草青翠浓密,阵阵清香沁人心脾。通过“村集体+产业能人+专业合作社+企业+基地”方式,发展特色艾叶项目,打造区域主导产品和拳头产品,预计年收入7.89万元。

艾叶基地。

稻鱼相映成趣,红提长势喜人,集体经济增收,助力村民致富。岩寨村建设百亩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采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利益链接型式,实现农户稻田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尝到集体经济的“甜头”,村集体从去年开始建设红提园基地,目前已发展红提产业35亩,预计年收入可突破100万元以上。

岩寨村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就业是民生之基、财富之源。 为用好乡村人力资源,成立村级劳务工程公司、建设就业帮扶车间,把工作机会送到“家门口”,把村民送到“厂门口”。岩寨村成立劳务公司,承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2万元;三江村、大木村创办民族特色服饰就业帮扶车间生产服装远销海外,提供就业岗位35人,预计增加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47万元,年纯收入9万元以上。

三江村就业帮扶车间。

朗月闲观苗族舞,芳春喜唱侗乡歌。民族小镇积极开展“湘黔互动•乡情互联”文化交流活动,发挥“四十八寨赶歌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力,举办岩湾百年老歌场、大木老贡歌场等五大歌场歌会,打造“世界上时间跨度最长民族歌会”。来自湘黔边界的苗侗同胞齐聚歌场,以歌会友、以歌传情,唱响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和谐新曲。

岩寨鼓楼。

提升人居环境的颜值和气质,擦亮乡村振兴最美“底色”。大堡子镇深入推进“三清两整一美化”工作,让乡村提品质、增颜值、展气质。实行镇村民房、摊点、店面和生产区域“三包”制度,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按照“一拆二改三清四化”、“五治五美”整治标准,实现村容整洁、生态良好、村庄秀美。

美丽宜居村寨。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踏着乡村振兴的鼓点,发扬“闯创干”的作风,大堡子镇正以特色产业发展为主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有效治理、生活富裕”的美丽新乡村。

责编:马俊达

一审:马俊达

二审:曾益

三审:刘建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