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使命 实干作答丨牢记嘱托践于行——雨花区加快推进“三个高地”建设纪实

欧阳倩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9-18 07:12:57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3年9月18日14版

欧阳倩

岁月的奔涌从不停歇,奋斗的征程也永远在前。

一组数据:今年上半年,长沙市雨花区GDP达到1287.7亿元、增长4.8%,总量和增速均居长沙第一。

一组荣誉:雨花区首次迈入“2023赛迪百强区”榜单前十,是全国910个地级市市辖区(含副省级城市)中唯一进入前十的非沿海省份城区;在壹城智库发布的《中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中,雨花区跃升至全国百强区第五位。

沿着数据与荣誉的轨迹,我们可以清晰看到长沙雨花区高质量发展的脉络。

无数奋斗的故事,已经、正在和即将发生;一项项扎实举措,让“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变为现实。走进雨花区,我们感知其顺势有为、逆势上扬的成绩。

从产业链到三大产业集群

制造业高地优势凸显

电焊机器人弧光四射,机械作业臂自如伸缩。今年8月9日,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跃动的数字,标注着中国智造的速度与力度。

“三电”技术持续创新、低碳环保绿色出行、乘用车出口攀升驶向全球……坐落于雨花区的长沙比亚迪公司是湖南观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生动窗口。

新能源汽车产业无疑是雨花区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的闪亮名片。

——欲登高地,必上高原,亟需解决产业规模的问题。

2022年,比亚迪在湖南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成4个产值百亿以上项目。而比亚迪雨花工厂,则是湖南首个产值过600亿元汽车项目。

▲机械臂上下挥舞,一台台新能源汽车鱼贯而出。图为长沙比亚迪车间。

我们以比亚迪K9纯电动公交车为例。作为比亚迪纯电动客车“开山之作”、全球首款一级踏步低地板纯电动公交,比亚迪K9身上拥有300余项专利,采用了自主研发的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整车搭载全球领先的轮边驱动系统、电控空气悬挂、智能钥匙、一键启动等领先配置,代表了我国当时新能源客车的技术水平。

而随着公交电动化的不断推进,比亚迪又基于客车的全球应用场景,在2017年推出行业首创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使其车辆具有耐高温、耐高寒、长寿命、高安全、易维护、适用广的特点;再配合业界领先的轻量化技术,最大程度降低车身重量,有助于提高车辆续航里程;全球领先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为续航增值……

自2010年首次上市运营以来,比亚迪K9已全球累计推广超1.3万台,是全球首款集欧、美、日等多项权威认证于一身的纯电动巴士。

——攀登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更注重对未来产业与业态的把控。

这是对时与势的科学判断。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在变,雨花区产业发展理念也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一份民生期盼,牵来大健康产业。

生物医疗(医药)大健康产业是雨花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板块之一。

可孚医疗,在雨花区扎根成长为葱郁大树,2次入选“中国医疗器械50强”;乾康科技有限公司在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上,展出了全球首创、拥有3项PCT国际专利的老年痴呆早期筛查产品,获得众多海外专家及学者认可、称赞。生物医疗产业也抢抓“智赋万企”契机,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2022年,雨花经开区智能生物医疗(医药)大健康产业链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速达到22.4%,预计2023年将达30%。

一束光,带来全国智能光学及装备产业集群。

▲ 大族激光中西南区域总部签约落户雨花经开区,将更多中高端产品产线向长沙转移。本版图片由雨花区委宣传部提供

跟跑,从零起步,雨花经开区先后引进大族激光、长步道等龙头企业,把智能光学领域“拓”出来。

并跑,深度融入,促进企业群“聚起来”。这几年,在湘商回归浪潮带动下,雨花经开区以商招商,在长步道的带动下,湖南湘光科技、长沙市兴娄涟精密机械等配套企业也接踵而至。

领跑,协同发力,让产业链“强起来”。上下游企业间的紧密配合,让产业链逐渐由大变强;“走出去”与“引进来”,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这个光学集群,它的目标是100亿。一群“追光者”正在雨花经开区大展拳脚。

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光学及装备、智能生物医疗(药)三大产业集群崛起,为雨花经开区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提供了载体和抓手。据介绍,今年1月至7月,雨花经开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602.8亿元、同比增长83.2%;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5%。

▲ 制造业企业抢抓“智赋万企”契机,加快数字化转型。图为湖南驰众机器人有限公司智能车间。

把“长板”拉长、把培育触角拉长

科技创新高地有“新高”

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据先机、赢得优势。

三湘大地,创新浪潮澎湃。尤其是今年以来,省委寄望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助力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雨花区将“长板”拉长——

设计院所众多,这是长沙市雨花区独特的科创资源。

雨花区内有省、市级设计院所15家,可以说,在长全国知名的设计研究院所主要集中在雨花区。

如中南院是首批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单位,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是国家第三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单位和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标杆企业;中机国际以市场和工程需求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致力于打造“研发—设计—总包”三位一体模式,累计完成两万余项国内外工程设计,取得500余项科研成果……

这些设计院所除了自身产生科技成果之外,也是科技成果实现转化的重要环节。

从实验室、设计室的“最先一公里”到成果转化、市场应用的“最后一公里”,科技成果转化的链条长、环节多,涉及方方面面。

雨花区搭建合作平台,构建“技术池”,并组织交流会、对接、洽谈会,让科研人员和设计院所面向市场、企业展示推介自己的科研成果,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和自身发展所需,公开竞争,获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走向市场,雨花区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2020年,我省首个区县级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点落户雨花区中机国际,并出台奖补政策。此后,一支技术经理人队伍崛起。他们在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频繁在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跨界沟通。

助力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雨花区把视角前移——

科创与研发,从来都不会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雨花区注重对科创团队、科创项目的培育与孵化。

英维创新大楼,在两年前,这栋30层高的建筑还是一处闲置楼宇。而如今,一栋楼宇就成立一个“梦工厂”,101家企业和初创团队在这里聚集办公,去年总产值超过3亿元。

在这里,技术团队、技术人员的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英维创新大楼不仅有工作、网络、社交、资源共享等空间,还可以提供各种配套服务和创业辅导。企业需要开拓市场,英维创新团队立即开赴产业链上游。企业遇到人才难题,英维创新就积极对接高校资源……尤其是今年初,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湖南省分院入驻英维创新大楼,为雨花区科创力量添加强劲动能。

助力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雨花区牢牢抓住企业这个核心、人才这个关键——

抓招引,产业招商和研发招商并重,全力推动比亚迪研发中心、香港城市大学(长沙)创新研究院等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大力引进一批500强企业、上市公司、研发机构和高端人才。

重培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培育行动,大力支持现有中小企业深耕行业领域顶尖技术,大力开展产品研发、技术攻关、人才储备,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提能级,大力支持先进制造、工程建筑、现代商贸、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链上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汇聚研发人才、提升研发能级、赋能产业发展,加快形成一批在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研发领军企业。

▲ 今年5月,中国联通中南研究院入驻自贸雨花高铁新城板块,“浏阳河数谷”在雨花区正式启航。

强载体,围绕“三区三谷”,加快推进雨花经开区、高铁片区、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快打造中部工程设计创新智谷、浏阳河数谷、油茶科创谷,带动研发企业和人才集聚。

优生态,着力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完善项目申报、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服务机制。

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改革开放高地“海拔”越来越高

高桥、高铁区块纳入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已有三载光阴。

3年来,雨花区一步一个脚印。尤其是在去年,雨花区作为湖南唯一入选区域,“闯”进全国29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中。

雨花不靠海,也不沿江,没有大河大通道却拥抱开放经济舞台,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敢试敢闯!

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对雨花区党员干部来说,包含了精神状态、思想作风和具体路径等方面的要求。

要打开新局面,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敢打”的锐意,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就干不出一番事业。搞开放经济,雨花区决策果断、行动得力。

搞开放,就要有产业依托,雨花区先把载体支撑做实。雨花区是商贸大区,业界多年流传着一句话:“湖南市场看长沙,长沙市场看雨花”。雨花区高桥大市场是全国第二大综合性批发市场,强大的集散和分销能力让货物“一路驰骋”。

“从高桥出发,辐射全国,对接世界。”采访中,笔者多次听到这句话。它显示了一个区域的底气和胸怀。这并非无稽之谈:2018年,商务部等七部委联合发文,批准湖南高桥大市场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成为全国十四家之一、湖南唯一的试点市场。高桥大市场也从传统商贸向内外贸一体化转型,打造现代国际商贸服务先行区。

获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是雨花甩开膀子闯世界的重要步骤,其打通了个体户干外贸、大类报关、增值税免征不退等环节。

开放雨花,插翅翱翔!

▲中非经贸博览会是湖南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重要载体。博览会线下唯一常设展馆、先行区核心区承载地,就是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雨花区块。

在2020年纳入湖南自贸试验区后,雨花区把开放的抓手,放在对非贸易上。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核心区的历史使命也落在雨花人肩头。

跟非洲做生意,既有现实需求也面临时代难题。雨花区作为商贸大区,对咖啡、可可、腰果、香料等进口需求较大,雨花区综合市场里面的假发、箱包、机械设备等也备受非洲国家青睐。但双方贸易规模无法做大,重要原因在于非洲国家缺外汇。

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这是自贸试验区的使命担当,也是雨花区的主动作为。

雨花区把最原始、最传统的贸易方式重新拉回经济舞台:本币结算。

从2021年首单试单成功到目前,对非本币结算贸易机制已拓展到非洲4个国家,共已完成12单。本币结算的探索丰富了贸易模式、开拓了新市场,对企业来说则节省了外汇支出,盘活了资产和资金。

敢闯敢试,更要体现在实干上。发展经济是扎扎实实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虚假,做不得任何表面文章。

3年来,雨花区外贸平台优势叠加。雨花区块拥有自贸试验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全国首个地方对非技贸措施研究评议基地等6个国家级开放平台,激活雨花区开放经济活力。

3年来,集成式制度创新硕果累累。在长沙片区的113项改革事项中,雨花区块承接了80项,实施率和完成率均达100%。累计形成23项制度创新成果案例,其中全国首创6项、全省首创6项。

3年来,重大项目、代表性企业纷至沓来。累计新增经营主体5071家,远远超过雨花区块成立前的历史累积;新设立企业数2259家,相当于高桥大市场成立25年来的企业数总和。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在试验的过程中大胆地闯。雨花区创出新路,带动全盘:今年上半年,雨花区块外贸进出口总额达62.6亿元,增长14.06%,其中对非贸易预计完成26.26亿元、增长超95%。同时,对接海南自贸港,达成一批意向合作项目。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总会忠实地记录奋斗者的轨迹。

雨花区在坚守中踏出一条道路。高质量发展之路,既要有产业定力,也要有产业谋略,雨花区实干作答脚下连通远方。

雨花区用奋斗弘扬一种精神。“走在前、作示范”,以敢闯敢试的勇气和舍我其谁的担当,在新时代破浪前行。

雨花区以搏击开创一个未来。“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等,这是多么壮阔的征程,也是多么艰辛的跋涉。雨花区直面挑战、抢抓未来,迎接新时代的气象万千。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