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在湘13个高校教师团队入列“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余蓉   湖南日报   2023-09-07 10:21:34

湖南日报9月7日讯(全媒体记者 余蓉 通讯员 李清鏊)日前,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湖南省有13个高校教师团队入列。截至目前,湖南共有29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团队负责人均为各个领域的领军科学家和知名学者。

“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普通高校教师团队共9个,分别是湖南大学电能变换与控制创新教师团队、中南大学有色冶金智能自动化教师团队、湖南科技大学产业创新与区域发展教师团队、湖南农业大学蔬菜学教师团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农林生物质绿色低碳加工教师团队、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病证诊断创新与应用教师团队、湖南师范大学中华伦理文明传承发展与伦理学理论创新教师团队、湖南工商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师团队、南华大学医教研协同创新教师团队。

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共3个,分别是岳阳职业技术学院老年健康服务教师团队、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传承与创新教师团队、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教师团队。

今年,军队院校首次参与“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在湘的国防科技大学空间电子信息技术教师团队入选。

湖南大学电能变换与控制创新教师团队

由罗安院士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等多个重大项目,首创2.8m宽厚板坯电磁搅拌系统等核心装备在国内外多家企业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等奖励,组建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为我国电气工程领域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南大学有色冶金智能自动化教师团队

由阳春华教授牵头,现有成员48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

2008年入选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9项,在全国率先实施课程思政全覆盖模式。2013年获批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并滚动支持,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2项,为我国有色智能工厂建设树立了典范。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两院院士、央企总经理、全国英雄模范等杰出人物,已成为我国最有影响力的有色冶金自动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高地。

湖南科技大学产业创新与区域发展教师团队

由刘友金教授牵头,目前有骨干教师25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4人。

近年来,团队面向产业创新与区域发展理论前沿,立足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名师奖、徐特立教育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一批突出成绩,涌现出湖南省芙蓉学者戴魁早、湖湘青年英才王鹤等一批优秀年轻教师,培养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孙敬同、全国人大代表郭志炜、全国人大代表黄乐等一批扎根基层、乐于奉献、艰苦创业的80后优秀学生。

湖南农业大学蔬菜学教师团队

由邹学校院士牵头,共有32名教师。团队人员结构合理、实力雄厚,梯队衔接有序、人才辈出。团队先后入选原农业部创新团队、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湖南省和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荣誉。

蔬菜学教师团队坚持“四个面向”,服务乡村振兴、支撑产业发展。以辣椒、西瓜、马铃薯、食用菌等地方优势特色产业为依托,聚焦种业发展国家战略,主攻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评价、优异材料创制和育种技术研究,建立了辣椒、西瓜、马铃薯等蔬菜种质资源库和种质资源评价体系,着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团队聚焦产业“主战场”,深耕三农“主阵地”,立足区域特色产业,坚守农业生产一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口袋里。为我国蔬菜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蔬菜产业创新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农林生物质绿色低碳加工教师团队

由吴义强院士牵头,聚焦国家林业产业重大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首次提出“木材细胞瞬间皱缩”和“木质材料阻燃抑烟功能叠加耦合”理论,填补国际空白。攻克木基复合材甲醛污染、阻燃抑烟等“卡脖子”技术,突破秸秆人造板低碳制造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瓶颈,建成全球首条秸秆无机人造板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瞄准生物质先进功能材料国际前沿,在生物质纳米材料、生物质仿生材料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团队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课题、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00余项,授权中国、美国等发明专利150余件,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湖南省科技创新团队奖等20余项,有力推动我国农林生物质绿色低碳加工产业转型升级,为保障木材安全、助力乡村振兴、践行“双碳”战略作出了重要贡献。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病证诊断创新与应用教师团队

由彭清华教授牵头,以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为基础,创立了证素辨证、微观辨证、主诉辨证、专科辨证、计量诊断方法,牵头制定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等国家标准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经过30多年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引导,以“文化传承、经典解读、临床运用、创新发展”四位一体能力为导向的传承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湖南师范大学中华伦理文明传承发展与伦理学理论创新团队

由向玉乔教授牵头,由道德文化研究院和哲学系全体教师共同打造,其渊源可以追溯到该校上个世纪50年代创建的马列主义教研室,团队创始人是当代中国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教育家唐凯麟教授,主要成员包括刘湘溶、张怀承、王泽应、李培超、李桂梅、彭定光、易小明等全国知名学者,师资力量强大。

团队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伦理学会会刊——《伦理学研究》,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哲学等高端平台,是我国推进伦理学理论研究和道德文化建设的南方重镇。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生态伦理与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家庭伦理与家庭教育、道德记忆理论、中国道德话语等领域形成优势和特色,在推进智库建设和服务社会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湖南工商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师团队

由邓联荣教授牵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研究阐释宣讲上业绩突出。团队负责人邓联荣教授系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权威读物编写组成员、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团队建设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宣讲团队)负责人。

团队近五年涌现出“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湖南省高校首届最美思政课教师”等一批优秀教师,指导学生在2022年、2023年连续获湖南省大学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特等奖。

南华大学医教研协同创新教师团队

由张灼华教授牵头,包含教师45人。团队拥有国家核医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临床重点专科、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心血管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及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一批高水平科研项目。

团队坚持立德铸魂为先、科教融合赋能,培养卓越医生。团队首创免费医学生计划,筹措社会资金1.75亿元,择优支持临床医学专业50%学生免学费,激励更多优秀学生刻苦学医。团队推进医工结合,开设“医+X”改革班,培养契合需求、引领发展的临床复合型人才,涌现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南好人、湖南省首届最美大学生、全国活力团支部等先进典型,部分毕业生成长为国家杰青、国家优青。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老年健康服务教师团队

由姜娜教授牵头,立项国家首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职业院校专业教学团队2个,有二级教授1人、省级“芙蓉名师”1人、岳阳市首批高层次人才10人,获教学比赛奖项国家级13项、省级13项。制定湖南省《社区居家养老护理服务规范》等老年健康服务相关行业标准3个,牵头制定岳阳市“十四五”养老服务规划,开展智能养老等技术服务9项。每年培养区域内养老机构服务人员2000人次,为800余名下岗工人、退役军人等开展老年健康服务技能培训。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传承与创新教师团队

由陈鸿俊教授牵头,团队共25人,有名师5人、大师7人、国家级人才称号9人。有全国劳动模范1人、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1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人,成员获省级以上荣誉57项,团队获中国刺绣行业培育新人奖。

主持国家艺术基金、省级科研项目56项,承担省级科技攻关项目2项,编撰全国首部《湖南传统工艺蓝皮书》。研发绳股针、蚁蠕针等16种新技法,创新装裱方法11种,开发湘绣新材料14种,研发“新湘绣”产品400余件(套),获“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等国家级奖项41项,举办大型“新湘绣”作品展12场。《王者风范》等优秀湘绣作品在法国、美国、巴基斯坦、智利等国家展出。团队签约企业15家,为企业贡献金点子36个、承接攻关项目42项。“新湘绣”转化为企业产品160项,助推湖南工艺美术产业迈上1000亿大台阶。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教师团队

由欧阳波仪教授牵头。团队组建于2017年,是国内最早紧跟汽车产业“新四化”发展趋势的高职教师团队,服务“交通强国”战略,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助力区域汽车产业升级发展;始终瞄准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专业领域应用技术和教学研究的关键“堵点”问题,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团队内有着协作、和谐、共享的良好氛围,是一支优秀、富有竞争力的团队。

在该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三年多来,团队通过完善机制、升级平台、成果凝练,在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产出了丰硕成果。目前,团队已立项国家级课题7项、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课题)80项,累计到账经费达778万余元,建设国家、省级科研平台5个、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个;团队授权专利国家发明63件、实用新型125件、外观16件,实现成果转化50件,开展技术攻关及社会服务50余项,技术转移转化及社会服务到款额1064万元。团队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省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

国防科技大学空间电子信息技术教师团队

由黎湘院士牵头。现有教师59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国家级教研团队和平台。

团队致力于捍卫国家电磁和太空双边疆域战略安全,锚定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聚力解决复杂电磁环境下空间信息获取与处理问题,锤炼出了一支“学养深厚、晓于实战”名师队伍和“志在高远、担当奉献”创新团队,培养了以吴曼青院士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取得了以雷达目标识别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为代表的一系列自主创新成果,成为空间电子信息领域国家队和主力军。

责编:王铭俊

一审:余蓉

二审:胡宇芬

三审:刘文韬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