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武门评论丨“显绩”诚可贵,“潜绩”不可废 ——“以正确政绩观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评之六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9-06 11:08:04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朱永华

近日,河南鲁山县和汤阴县同时登上网络热搜,事由却迥然不同:前者花费710多万在马路边建造了一尊牛郎织女的雕塑,撇开雕塑的艺术性不谈,单就其中的巨额花费便广受公众质疑;后者则是一个中学的女生宿舍竟然“塞进”116人,让人大跌眼镜。虽然当地教育部门出面解释,此举只是学生军训期间借用图书馆的权宜之计。

一边是耗费数百万巨资打造地标建筑的作秀之举,另一边没有办法为学生提供足够安全的宿舍楼。虽然不是同一县域、同一主体,但是折射出一些领导干部的畸形政绩观:宁可花大钱建造并无多大实际价值的面子工程,而在解决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有点抠抠搜搜。

“为政之道,贵在实干。”心里装着群众,既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才能做好“显绩”的同时也做好“潜绩”。

当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当然要干出政绩,否则就“立不住”。而政绩有“显绩”和“潜绩”之分。所谓“显绩”,就是成绩立竿见影、显而易见;所谓“潜绩”,它强调的是润物无声、功在久远。“显绩”“潜绩”之说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潜”与“显”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潜”是“显”的基础,“显”是“潜”的结果,二者都是政绩,不可偏废。

“潜”“显”之道,古已有之。战国名将李牧镇守赵国北部边疆,他厚养士兵,勤于实战演练。数年之间,李牧专注于防守这个“潜绩”,却无“显绩”可言。李牧被赵王撤回后,接替的新将领急于出战,被匈奴击溃。李牧二次到任,仍坚持经营“潜绩”,几年后时机成熟,一战大败匈奴,为当地赢得安宁局面。

回望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取得的各项伟大事业的胜利,何尝不是由我们党的领导和优秀干部“潜”“显”相和、接续奋斗的结果?——没有那么多革命烈士和群众的奉献和牺牲,哪来的新中国?没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沉稳探索,哪来的改革开放的惊世成果?没有持续不懈的脱贫攻坚,怎么可能实现世上未有的减贫奇迹?

其中道理,其实并不难懂。但是在现实中,有悖常理之举屡见不鲜。一些干部重显绩、轻潜绩,热衷于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沉浸于“做秀”而不是“做事”,迷恋于“造势一时”而不是“造福一方”的功利主义。之所以如此,根源是一些领导干部做事动机并不那么纯正,把干事和个人名利捆绑在一起。有的为了获取升迁资本,重面子轻里子,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有的为了迎合上级、讨领导欢心,热衷于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

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说到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每一位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我们谋划推进工作,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我们正在致力于现代化新征程上的高质量发展。我们的事业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一个部分、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党员干部去组织、执行,不应因“潜”“显”有别而厚此薄彼。在我省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实践中,没有垒土之功,就难得有高地崛起;民生、安全工作多为不显山露水,绝不能因此不管不顾。

“显绩”诚可贵,“潜绩”不可废。我们正处在一个需要广大干部鼓足干劲、创造业绩的时代。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永葆纯粹和忠诚,解决好为谁创造业绩、创造什么样的业绩、怎样创造业绩的问题,也就是要解决好政绩观问题,多做埋头苦干的实事、创造泽被后人的潜绩。同时,我们要用好考核指挥棒,科学考察干部的各项业绩,充分听取群众声音,把群众的“好评与差评”作为考察干部“潜绩”的“测量尺”。如此,方能激励全体党员干部心无旁骛、把精力和才智真正用到干出为人民服务的实绩上来。

责编:杨兴东

一审:杨兴东

二审:尹虹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