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合伙人丨湘江北去⑨:扎根“湘”村 相信土地的力量

  新湖南客户端   2023-09-01 18:18:01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湘江北去”见习营 吴微微 常盼 李泽文 项小文 吕乐林

指导老师:朱玉文 唐定

(图为农场农忙时期正在机械化种植。)

2018年,90后周浩踏上回乡创业之路,成立湖南三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启他与土地的故事。身为土生土长的鹤龙湖镇仁合村“村里人”,周浩更知“村里事”,更晓“村里情”。8月30日,“湘江北去”见习营团队一行来到湘阴县鹤龙湖镇对年轻乡贤周浩及其相关人员进行采访。

湘水南来,入湘阴县境至濠河口分东西两支,两水环抱之地便是闻名遐迩的湖湘名镇——鹤龙湖镇,为古潇湘八景“远浦归帆”之所在,也是如今的湖南省旅游名镇,从古至今孕育了大批人才。

(图为8月30日周浩接受见习营成员采访。)

周浩日常忙碌在田间地头,两脚泥巴,一身汗味。脚上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基本实现水稻生产耕、种、防、收、运、烘等全环节机械化生产。”周浩在鹤龙湖镇仁合村、龙江社区连片流转耕地1千余亩,挖沟清渠、整修机耕道,整治复垦闲置荒地。

水面上雾气氤氲,轻盈缥缈,经过清晨的洗礼,稻田里充满期冀,周浩站在田埂,听稻声,闻稻香,稻田是奋斗者的象征,周浩用自己的机械化手段,一亩田出十亩种。这片稻田,生长着乡村振兴的希望,延长着一位位农民的生命线。“家乡这片热土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立志投身农业,在农村广袤的天地找到人生价值”。周浩用切实的行动扎根乡村,在田间地头绘制蓝图,为乡村建设注入“活水”。

“经常喊我们本地人来做事,每天那么忙还早晚来田里至少看我们2次,给我们的工资比外面还高些,我们都很乐意在这做事情的呢。”57岁的村民周术梅已经跟着周浩干了三年,经常负责“守田”工作。提起周浩,他赞不绝口,说他是个干实事的小伙子。

(图为农场丰收时节。)

稻子熟了,大地飞歌稻谷黄,周浩和农户们也沸腾了,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在田间与老年人们打成一片。收割机轰隆作响,伴随着他们的喜悦,吟唱着流传千年的乡音。

据悉,湖南三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农忙时可带动村中及周边村100多人就业,其中多数为村中无事可做、无人任用的大龄劳动力。很大程度上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用“粮袋子”鼓起村民的“钱袋子”。

乡贤在助力乡村发展的同时,乡村也尽全力支持配合,实现乡贤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周浩是我们村一个很年轻的乡贤代表,他的水稻产业拉动了村里的经济,别人不用的大龄劳动力,出于情感他也会用。”鹤龙湖镇仁合村总支书记刘志丹介绍,湖南三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立了就业扶贫车间,对接6户脱贫户,签订了季节性用工协议,安置贫困户劳动力就业。

“有情怀、有资源、有技能、有资产、有文化”是鹤龙湖镇的乡贤公约,“我不在乎乡贤这个名号,我还年轻,作为新农人,我只是想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谈起“新乡贤”这个名号,周浩谦虚内敛,“这不是一个头衔,是一种激励。”

下一步他将重点针对新品种的培育、试验、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引进、示范、推广,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发展现代智慧农业,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打造千亩生态农业产业园。

周浩的作为只是鹤龙湖镇乡贤助力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是“衔泥归巢建家乡、返乡创业促发展、乡村振兴同心行”的热潮变奏曲上的一个音符。

鹤龙湖镇党委政府在乡友的支持下,将废弃的学校改建为鹤龙湖商会办公室,并建设了一个“乡愁馆”和一个“乡贤馆”。在全面展示商会会员和乡友乡贤捐资领建事迹的同时,成为商会会员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更成为留住乡愁,传递乡情的幸福家园。

(图为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鹤龙湖镇乡贤馆。)

6月20日,鹤龙湖商会成立大会和鹤龙湖湘商回归助力乡村振兴大会召开,316名乡友乡贤捐资2695.8万元领建83个家乡建设小项目,11个企业主体新增投资2430万元助力家乡产业发展,掀起了“我的家乡我建设”热潮。

在湘阴大地,一批乡友乡贤正成为乡风文明的涵育者、乡村发展的助推者、乡村治理的参与者,不断带旺乡村烟火,照亮乡村振兴之路。在这片“湘”土上,总有人守着土地,开垦乡村的情怀,相信土地的力量。

责编:姚懿轩

一审:朱玉文

二审:朱晓华

三审:赵雨杉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