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新论丨统筹研究、转化和发展 扩大中华文明影响力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8-31 10:43:56

杨晓溪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是仅有的几千年来未曾中断、绵延至今的伟大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据着独特而又显耀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作出的伟大贡献,对于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进一步扩大中华文明影响力,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考察中华文明的演进史,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地域辽阔、环境多样,中华文明也因此经历了多元起源、交流互鉴、融合一体的独特进程。在中华文明早期,以黄河中游地区为核心的中华大地各区域的文明,都对中华文明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区域间文明的多元融合,正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在发展进程中,中华文明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吸收借鉴外部文明的优秀成果并不断发展创新。与外部文明的交流互鉴,是中华文明持久兴旺的关键;而和世界其他三大原生文明的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相比,中华文明的演进,步调稳健、成就辉煌。例如,中国距今万年前后的农业起源、距今5000多年的文明形成,与两河流域和古埃及大体同时;距今2600年前后春秋时代的百家争鸣,与古希腊、古印度“轴心时代”人文精神的觉醒几乎一致;而粟作和稻作农业、瓷器、玉器和丝绸制作等,则既体现着中华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又是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中华文明的斐然成就,是中华先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于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奋斗硕果……这是我们今天文化自信的源泉、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的根源。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华文明都卓然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对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脉络的探索是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而应久久为功。近些年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国围绕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师二里头4处都邑性遗址,以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等其他中心性遗址和四川广汉三星堆等最新考古发现,实施重点发掘,开展一系列以考古学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深刻揭示了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共同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这为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提供了丰富而又充沛的精神动力,为推动世界文明起源研究、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不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工程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和阶段性的,还有许多历史之谜等待破解,还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通过实证和研究达成共识。”因此,对中华文明的研究,可谓仍然任重而道远,必须持之以恒,狠下功夫,继续把中华文明历史的研究引向深入。

放眼全球,任何民族的文明演进,都不可能脱离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凭空产生,相反,正是在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之中,文明才得以积淀成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为了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我们须继续做好中华文明的历史研究工作,持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科学回答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背景、原因、机制等关键问题,摸清中华文明的“家底”。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加完整、准确、自信地讲述中华文明历程,展示中华文明成就,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旺盛生命力激发出来,在新时代继续揭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超越时空的文明价值和传承意义,从而更好地发挥以史育人的重要作用。

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同时,还要根据新发展,适时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固有内涵进行适当补充、调整和完善,实现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发展。应当认识到,在文明演进的历史长河中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非僵化保守、一成不变,而是秉持开放包容的胸襟,在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中赢得不断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坚持固本培元、守正创新。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融合、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使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的发展需求相适应、与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真正把那些出自传统、突破时空限制、超越民族国界、富有时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理念弘扬开来,在文明互鉴中持续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断提升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凝练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指引。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责编:周泽中

一审:周泽中

二审:欧阳金雨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