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山水见意趣 酣畅笔墨写乡情 ——记山水画家张月华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8-25 08:37:47

王小华

张月华擅长画山水、花鸟、人物,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富含诗情画意。

他热爱生活,扎根农村,寄情山水,让他的笔触饱蘸深情。他的创作灵感来自生活,他的作品气韵生动,且在形象、布局、笔墨、意蕴等方面都别具一格。一山一水,一花一叶寄情于笔端。

唯有心静与自信地去与万物对话,才能将所画对象的感情与自己的感情融为一体。也正因如此,他的笔下万物承载着对生活的寄托和希望,反映了更深层次的心境写照。这得益于他有丰厚的学养,师承名家,更得益于他的勤奋和悟性。他常常背着写生本穿行在益阳的大街小巷,画老街、画山水、画众生百态。他笔墨下的世界细腻、温情,一幅画讲述一个故事。其创作的心得,一是源于学习古人,然后融入自己的创新;二是向生活学习,三是向身边的大师学习。

求知少年,师承名家

张月华,生于新化,长于益阳。书法师从林散之先生,画画师从高希舜先生高足胡海超、高鹏举。7岁启蒙,16岁下放沅江,美丽的洞庭湖景色为他今后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体验。18岁即肩负起一家大国有企业的文化宣传工作,60年代的益阳有着浓郁的美术学习环境,在那个火红的年代,美术宣传成为时代的强音,当年15里长街,大码头、汽车路、学门口、小南门等,都有固定画大宣传画的地方。70年初期与益阳籍著名画家胡海超先生结缘,并成为胡海超先生学子,胡先生工作于上海美术出版社。张月华老师专程到上海向胡先生请教,学他的天真自在和讲究笔趣的绘画技巧。胡海超先生还多次请百年巨匠、中国近代绘画的一颗璀璨明珠钱松喦给他上课,示范画马牙皴,画松树。所谓“马牙皴”,中国山水画传统技法之一,如拔马之牙,筋脚俱露也。

如今从艺近60年的张月华老师,先后有近百幅作品在国家、省、市报纸杂志发表,并被新加坡、韩国、日本、台 湾等海内外友人收藏。

钟情山水,热爱家乡

益阳地方文化赋予了张月华作品质朴无华、立足本土的特点,资江小景、吊脚楼、明清古建筑都是他手下的素材。其作品描山绘水,气息清新,情景交融、意境幽远。摆脱了传统绘画技法的约束。几十年的写生与创作,让他的作品彰显出厚重扎实的技法与功底。益阳城里明清古街、资江边三宝码头的吊脚古楼、波光粼粼的扁鱼山影、如梦如幻的青龙洲,这些叫人魂牵梦绕的江河美景,给嗜画如命的张月华提供最新鲜、最生动的素材。

张月华的作品是以扎实的写生来支撑起创作,对意境与情趣的追求是自由轻松的,笔墨间的严谨与清爽是学习前人技法的结果,线条运用的力度与灵巧,让作品凸显出张力与清新。他的作品不是守旧的临摹与复制,从艺几十年是勤奋创新过程,他后来又专心学范宽、学石涛、张大千等大家技法。近人黄宾虹先生对其影响最为强烈,黄先生浓墨写意,构图饱满,视觉冲击力强。对黄先生的技法在学习过程加以筛选,减少墨的聚集于重复。

注重交流,博采众长

1976年,中央美院著名画家侯一民教授到湖南采风收集素材,在沅江、湘潭、株洲等地写生创作,在湘写生结束后在长沙清水塘举办展览,恰巧张月华被抽调到长沙搞艺术创作,侯老师看过他的画后说:“是这样画的,感觉不错,就这样坚持画下去,画画没有别的巧,真实生活则能出好的东西。”张月华艺术的成就是在不同时期的老师、朋友的鼓励、指导下进步成长的。他深入安化教学与写生,创作了大量以茶马古道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一幅16米长卷是他多年在安化写生的一件艺术精品。

1976年,宋文治、魏子熙、亚明到湖南写生,在湖南日报报社举办“采风作品展”,张月华追随着这些老师写生,办画展,并拿出自己的作品给老师们点评,老师们给予了他莫大的精神鼓励。近年来,他还得到了湖南陈白一老师、王孟奇老师、杨应修老师在人物、花鸟画技法方面的悉心指导,正是这些老师和朋友的鼓励,使张月华更加坚定了自己对艺术的追逐,锲而不舍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各位大师的悉心教诲使他的艺术造诣得到了升华。几十年如一日,张月华辛勤地耕耘在艺术的田园,以艺术家的狂热与执着,用心去打造他的艺术世界。

画风多变,推陈出新

张月华60年坚持速写,以写生为主。写生是学习与创作的重要途径,对景落墨,不失写生的生动性,又能表现水墨的情意。写生有客观的空间,特定的对象,在写与画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观察力,这个过程是对自己绘画技巧磨砺和提升。它能使自己的画面组织能力得到加强,做到既重视传统的笔墨,又不失画理之规律。

遵循古人的辩证思想,在处理画面的平衡与黑白、虚实关系时,他揉入了传统哲学的理念,画面的构成丰富了静与动、俗与雅的对比和反衬。写生特别讲究对一山一树一屋一景的细节处理,通过小的东西表现大的世界,有小中见大之势。

吸古纳今,画境幽远

做个好的画者,首先要读书,读书是汲取他人技法重要方式,每一次机会他都会珍惜,想办法去观摩学习,提升自己的艺术造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张月华从小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家里成堆的文学和艺术书籍是他的精神养料。多年来,张月华把古诗词当作精神的佐餐,含英咀华。一本收录了唐、五代、宋、金、元600余家作者2000余首诗词的《词综》,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书页都已泛黄,但不见破损,足见他爱惜有加。有时兴致一来,张月华挥舞毛笔,沾上清水,在地上默写下几篇诗句,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张月华还爱读《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等古文著作,从经典里读历史,明事理,进德修业,从人格和技艺上不断完善自己。张月华将读书学习视为人生中的头等大事,常用“恒”来激励自己,活到老学到老。他的床上,一半位置堆满了书籍,清晨起来,随手取上一本,进入状态后一读就是好几个小时,几十年如此。知道张月华是书痴,身边的朋友常常以书相赠。20年前,好友聂德甫相送《中国书法大字典》《中国书画作品集》《古代肖形印选集》等书籍,近15斤的书籍张月华从滂沱大雨中背回家,紧紧护着,生怕淋湿了。

“好的诗词就是一幅意境优美的画,品诗词是与大自然沟通的一种方法。”诗词积累丰富的张月华,一幅画作完成后往往灵感迸发,随手拈来一个标题和几句题画的诗文,多有画龙点睛之妙,有生动传神之功,画作和诗文浑然一体,交相生辉。

湖南师大美院教授、理论评论家陈慰明先生点评张月华的画:“一幅画的好坏,要从它的气象、笔墨、韵味这三个方面衡量。这三点如果达到较高的标准,就是好画。张月华的写生山水画,抓住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髓,它不是简单地对山石结构和肌理的描绘和刻画,而是触景生情的一个创作过程。作品做到了对景写心,更多的描绘的是心境,符合了中国山水画的写意抒情的特点。

张月华创作的路子走得很正,他的作品线条、水墨的运用非常成熟。从作品看,不是简单的对古人画谱的临摹,没有受传统技法所约束,是长期对景写生的结果,借笔墨对草木荣枯、四季变幻等自然规律和景色的描绘,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山的气韵和水的灵性,达到了超然物外、抒写灵动的艺术效果。”

如今的张月华老师远离城区喧嚣,在益阳的老房子里享受静谧,保持内心的宁静,更好地投入创作。在家读书写字、画画和外出写生之余,张月华老师近还多交参加爱心支教活动,走进资阳区新桥河镇水口山村、安化县小淹镇等地学校,将文化与艺术带进山区,将手艺和知识传授给贫困孩子。

责编:刘瀚潞

一审:刘瀚潞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