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兮惚兮,神与物游” ——《肖舞音乐评论选》序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8-09 18:42:24

夏义生

肖舞将他2015年以来发表的音乐方面的文章,包括作品评论、作家评述、创作探讨、现象探析、活动述评等内容,洋洋洒洒28万字,结集出版,邀我作序,我十分乐意说上几句。

我认识肖舞颇有些年头了,至少在十五年以上吧。作为经常在各种文艺活动场合都能见着的年轻人,他虽然话不多,但还是能够感觉到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无限热爱。他在《长沙晚报》工作,“干”的是新闻记者,“搞”的是文艺评论。他最初主要写舞蹈评论,后来写音乐评论、戏剧评论等等,笔耕不辍、成果不断。从收入集子的文章看来,肖舞的音乐评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紧贴我省音乐创作实践,讲真话,敢批评,体现了青年批评工作者的锐气和才气。

第一,紧随时代步伐、关注时代主题、聚焦主流创作,显示出作者的艺术境界与视界。 近年来的中国乐坛潮流翻滚、风云激荡,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正是需要音乐评论加以正确引导的关键时候。可是对于诸如明星互撕、粉丝作“梗”这样的事件,有些音乐评论者要不借机炒作,要不身不由己被“内卷”,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音乐评论为流量名星张目、为畸形审美吹号的现象,音乐评论的公信力则无疑受到极大损害。肖舞则不然。他为《湘江飞出一首歌》《苗寨的故事》《奔驰在祖国大地上》等“唱响脱贫攻坚的主旋律”大声叫好,为《人民的战役》《勇往直前》《背》等战“疫”歌曲擂鼓助阵,为《信仰》《天职》《心路》等“正能量”歌曲尽情点赞,为歌剧电影《白毛女》、组歌《秋收起义》、抗战新歌《老兵》等“红色歌曲”心甘情愿站台等等,他思考的是“主旋律歌曲如何‘破圈’而行,唱响新时代强音”,焦虑的是“新时代歌曲创作生态的八大失衡现象”……由此可见,作为评论者,他实实在在地超越了“小时代”、不屑于“杯水风波”、他跳出了“小我”“小家”,心系“国之大者”、着眼“大局”“大势”、力挺宏大叙事、推崇阳刚壮美,他的视界是宏阔的、他的境界是高远的。

第二, 扎根湖南本土 、发掘优秀 作品 、发现 优秀 ,显示出作者的审美追求与情怀 不管是论老歌《赖宁》还是新歌《你莫走》,不管是说老人余开基、尹晓星、殷景阳还是新人廖建中、陈珂,不管是评《三湘四水》还是《追梦星城》《千年武冈》,肖舞的目光总是聚焦在湖湘大地上,没有离开过父老乡亲的脸庞,他从中努力去发现挖掘有才华的艺术家和不俗的艺术表现,从而去为他们鼓与呼、阐与释、议和论,从而尽到一个湖湘文艺评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然而他又不因为是熟人、朋友,甚或长辈亲戚而放弃他的原则、降低他的标准。他的思想、艺术、价值评判标尺始终如一。他悟真理、掏真心、讲真话,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好说好、不好就不好,不夸饰、不伪装,也不吹捧、不炒作,留在大家心中的不失为一个诚恳而又满怀乡土情结的评论人。正因为此,他说出来的话才可信、推出来的人才可信、推出来的作品才可信。

第三,融理性和感性于一体,汇 鉴赏和评论于一文,显示出作者的勤奋和坚守 肖舞的评论确实没有太过高深的理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评论就不“可爱”。他往往是从作品本身出发,通过自己的艺术感受与文本意蕴“恍兮惚兮,神与物游”,再融合自己的经验学识进去,从而得出属于他自己的判断,然后比较准确地表达出来,形成他音乐评论的“独特性”。因为他有文学、艺术、管理等多个学科专业的知识积累和编辑、记者、评论的工作经验,特别是还有舞台表演专业的训练和实践,所以他的评论是以“吾手写吾心”“吾口说吾手”见长,既有感性的体验又有理论的归结,既有鉴赏又有判断。他在坚持写作评论的同时,还坚持音乐创作,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比翼而飞。他有多首歌曲在中国音协《歌曲》杂志等报刊及电视台、电台、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刊播、演唱,以及入选中央音乐学院全国青少年展演教材并获奖,且多次为贫困山区学校义务创作校歌。

迄今,肖舞在《舞蹈》《中国艺术报》等报刊发表音乐、舞蹈评论文章100多篇,其中有文章入选《湖南文艺60年·评论卷》等书刊或被中国文艺评论网等网站转载。已出版个人评论集《乐舞散论》(2005年)、《艺坛漫笔》(2007年)、《乐舞论谭》(2015年10月)及担任《湖南当代音乐史》《青春旋律——中国当代校园歌舞作品选》等书的副主编。他策划、组织橘洲音乐讲堂等音乐类公益活动近20场。《舞蹈》《湖南日报》《音乐教育与创作》、湖南电视台等对其个人刊文介绍或作专访报道。

肖舞是勤勉的,也颇多收获。希望他“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文艺评论领域争取新的更大作为。

是为序。

(作者系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责编:刘瀚潞

一审:刘瀚潞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