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岳麓书院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8-02 12:19:32

刘本楚

湘江,一条九曲回肠,源远流长的江流,奔腾不息的千古文脉在这里泛起灵光,浩瀚澎湃的激流烟波,在这里涌荡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潮浪。多少仁人志士,在文化的漩涡里潮起潮落,多少英雄儿女从文化的浪尖上,走向民族振兴,世界大同。

千古不绝的江流,滋养了千古不绝的湘江儿女,更是滋养了如画诗意的山川大地。一座闪烁着千古文脉的文化名山,就是在这江水的滋润与孵化中,生长于江流的西岸,他叫岳麓山。名山育名寺,名寺孕名院,一座千古书院就是孕生于岳麓山的怀抱之中,他叫岳麓书院。

在绿荫掩映,江波荡漾,文脉养育的漫长岁月里,岳麓书院于历史烟云的熏陶中,在战乱烽火的锻炼里,历经风霜雪雨的浸润,波洗浪浴的跌宕,终于成长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闻名世界的著名书院。于是,就在这个春日的曙光中,我独立山下,独立湘江涛浪的濡沫声中,深情的,久久地把他仰望。

赫然于中国历史上的千年学府,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的岳麓山下,著称于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风格至今风貌犹存,原样完整。个个院落、块块石碑、枚枚砖瓦、支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史载,唐末五代,智璇等两个和尚,崇推儒学之道,割地建房,购书办学,雏形校舍。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至1988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务院批准。

岳麓书院,三面环山,正面临江,巍然静立于“马蹄形”的地形之中。流连书院,仿佛听到当年的万马飞奔,前来探访求学的哒哒蹄音。背山面水,后倚长龙,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山光水色,庄重典雅。其建筑风格与自然山水“天人合一”,孔庙建筑群,独立文庙设置与庞大的祭祀建筑空间及独特的祭祀文化,是中国绝无仅有的。书院的内部设置,从前门到赫曦台,再到大门、二门、讲堂,再至御书楼及教学斋、半学斋、湘水校经堂、先贤祠堂等,无不流淌着千古文脉的长浪波澜,尤其高度体现了尊卑有序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儒家文化。

早在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一位颇有名望的学者,先后两次来到书院,曾一度掀起了文化的浪潮。首次,他不远千里启程于福建崇安,至当年9月8日抵达长沙。这就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一代圣人朱熹。朱熹来到岳麓书院与时任书院主教张栻展开了为期两个多月热烈的学术论辩,史称“朱张会讲”。此次岳麓之会也是南宋书院史上最早的一次会讲。从此,开创了不同学派在书院会讲的先河,掀起了岳麓书院自由讲学的风气。

绍熙四年十二月(1194年),已过花甲高龄的朱熹由丞相留正推荐出任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再度来到阔别26年的长沙。旧地重游,今非昔比,朱张会讲的岳麓书院已是“师道陵夷,讲论废息,士气不振,议者惜之。”故此,朱熹上任后除“修武备,戢奸吏、抑豪民”外,将治教兴学作为从政的头等大事。在复兴州学之后,将精力心血倾注岳麓书院的整治与振兴之上,亲临讲堂执教,亲自督课督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朱熹知潭州,虽年事已高,而“治郡事甚劳,夜则与诸生讲论,随问而答,略无倦色。多训以切己务实,毋厌卑近而慕高远。恳恻至到,闻者感动。”一次,朱熹来到书院采取抽签的方法让学生讲《大学》的语意,检查两个学生解释不清。他便和亲暖谕诸生曰:“前人建书院,本以待四方士友,相与讲学,非止为科举计。”指出书院如果不如州学,还有什么必要在州学之外另建书院呢?严肃认真,周到恳恻是朱熹的教育作风,对学生的思想,学术影响至深。因而仰慕书院的学者众多,迅速恢复了当年会讲时“座不能容”的讲堂风景。至今以碑刻留存“忠孝廉节”的朱熹手迹,依然挺立于书院的讲堂之中。一股悠远的文脉流风,风流着岳麓书院的文脉风流。

“一楫苍江渡,千秋胜迹留。潮添湘水合,沙拥橘洲浮。道岸先登涉,文津共溯游,英英三楚地,事业企前修。”此为清代嘉庆举人李家骏题咏“朱张渡”,以诗颂当年朱张会讲之盛举。后人为了念怀朱张先贤当年会讲书院,而常常同舟往返湘江之中所建“朱张渡”的胜迹。可见千古朱张之渡,渡过了千古湘江,这千古风流文脉,依然泛波流彩,潮浪翻涌于湘江心海。

仰望书院,我深深感受到悠久而又鲜活的文化灵光,传道千年的儒、释、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典范融合,共存共荣,相生相顾,相得益彰,积淀形成了深厚而独具特色的岳麓文化。

仰望书院,我仿佛看到了会讲于当年两位大儒那攻学论术的辉厚身影,更看到了两位孜孜以求于讲堂的神色目光。探索于论道,慧智于学子,其共同的心志与灵慧缜密契合于传道授业之中。

仰望书院,我又仿佛意会到“朱张渡”的千古文脉汇流湘江,辉映着两个身影的那缕缕晨光与片片晚霞闪烁江流,那秋霜冬雪,夏阳春风,曾一度将学术玉成冰雪,又将论道扬起风帆。文脉的春风拂过湘江,卷起诗意涛澜浩荡,文脉的根须深扎书院,滋润千古文化厚土,从而缔结了湖湘学派的主脉文风的大雅之果。于是便有了朱张联句的千古诗作:“偶泛长沙渚,振策湘山岑。烟云渺变化,宇宙穷高深。怀古壮士志,忧时君子心。寄言尘中客,莽苍谁能寻。”

江山开奇景,文脉辉千古。朱张会讲使岳麓书院的千古文脉大放异彩,使湖湘文化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屹立世界东方而源远流长。因此,在这块肥厚的文化沃土上,长出了一棵棵浓绿参天的大树,茁壮了一代代风流英才。

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确属一批时代 大才。“中兴将相,什九湖湘。”曾、左、郭等,就是当年岳麓书院的学霸级人物。以致后来辛亥革命的蔡锷、陈天华、杨昌济,再到改天换地的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等文武英雄豪杰,拯救了中国,撼动了世界。

“将相出寒门”,这一批批济世英才,大多是出生农耕之家,耕读门第的寒苦百姓。然而他们从湖湘文化的精髓里破土而出,承受着苦难的生活。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滋养中,坚挺出生命的强音。今日的学子又将如何倔强而开放生命的花朵?如何迎接艰难,玉汝于成,不负青春韶华,不负时代重托,让最美的芳华,成就最绚丽的绽放?

责编:廖慧文

一审:廖慧文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