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青春对话”:“湘”飘千里的红色课堂

  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2023-07-30 21:23:46

“毛泽东、蔡和森等革命青年,虽然个人生活艰苦,但心系国家。他们排除万难,或远赴法国、或深入农村,积极寻求中国革命的出路。”这段深情讲述来自一堂特殊的思政课,授课地点不是教室,而是在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创立的湖南早期革命团体——新民学会的旧址,主讲人是湖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的朱红英教授。这样扎根湖湘大地的“湘”味移动思政课,从2006年到2023年,朱红英已带领学生进行过四十余场,累计行程上千公里,让学生在红色的湖湘大地上边走、边学、边思考。

近日,朱红英带领学生们来到了蔡和森故居和新民学会旧址纪念馆。虽然此前她已多次在红色景点开展移动思政课,“因材施教、常学常新是上好移动思政课的关键”,为了达到最好的课程效果,朱红英仍然筹备了很久,“带学生出来不能是走马观花看个热闹,而是要让他们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这就要在前期准备上下足功夫。”选址调研做功课,学生按兴趣投票,最终,新民学会旧址高票“当选”,成为了这堂移动思政课的授课地点。

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朱红英在课上设计了一场题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活动。在讲授完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等人的革命历程后,朱红英引导学生畅谈革命先辈在革命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当时的湖南爱国青年想救国,但却找不到救国的路在哪里,因此分外迷茫”“我好像懂了课本上那句‘迫切需要先进的理论指导’”……学生们的一句句感慨道出了思考和收获。朱红英接着追问,“那当代青年肩负什么样的时代使命?”周奇灵同学表示,“在与革命先辈的‘对话’活动中,我确实被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热情所打动。我们这代人要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接续奋斗,立志报国!”在师生畅谈青春和理想的“一问一答”中,课堂氛围越来越活跃。

课程还设计了“重温入团誓词”“齐诵《沁园春·长沙》”“横幅立志留言”等仪式感满满的环节。学生们生动演绎了一场场新时代青年与革命先辈的青春碰撞。

谈起朱红英讲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师生们纷纷点赞。青年教师常自发来到朱红英的课堂跟班学习,“朱老师的气场足,课堂掌控力强,课堂闪烁着思辨的火花,气氛活跃……”青年教师王迪深受启发。这些都源于朱红英对教育的赤诚、对教学的热爱以及扎实的教学功底。她先后斩获湖南省普通高校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湖南省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湖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一等奖。在她的带领下,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先后获评“省级一流课程”“省级思政精品”“省级思政‘金课’”,成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的特色思政课,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好评、同行的高度认可。

朱红英认为,三湘大地蕴藏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就像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在思政课教学中,她非常重视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2021年以来,依托教育部课题《湖南地方党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研究》,她创设了以“时空对话”为主题的系列“移动思政课”,将讲台搬到岳麓山、烈士公园、雷锋纪念馆、湖南省博物馆等地方红色文化纪念地,突破了教学场地的限制,一改思政课理论教学沉闷枯燥的不足,让学生在沉浸式的学习中感受到中国革命文化的力量。通过与历史“人物”进行跨时空对话的方式,弥补了传统思政课“满堂灌”的缺陷,实现了学生主体身份的转化,让学生饶有兴味地学习并思考。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增强了历史自觉,坚定了文化自信。

在以“时空对话”为主题的“移动思政课”上,朱红英也十分注重与学生的专业特色相结合。中医药专业学生的课堂常常设置在校史展览馆和药植园里,人文与管理学院学生的课堂多设置在烈士公园和湘红书院,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课堂设置在了省博物馆里……“贴近现实,立足学生需求,抓住学生兴趣,学生才能由‘学答’到‘学问’,主动融入到思政课堂中来。”

“好的思政课应该像盐”,这是朱红英理想中思政课的形容,她希望自己打造的思政课是一门“有味”的课程,学生学得“有味”,又能真正滋养心灵。在“大思政课”理念指引下,朱红英不断探索创新有效的教学方式。“现在思政课受到自上而下的重视,鼓励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我的很多教学想法都能落地实施,并且看到实效,这是对我最大的激励”,朱红英说,“讲好思政课,发挥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作用,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将奋斗一生的事业。”

(文/王盼盼 袁强 陈思怡 耿志慧)

责编:宛俊余

一审:宛俊余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