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90后“朝阳”在守护“夕阳”

王海涵 王磊   中国青年报   2023-07-18 15:22:04

1992年出生的徐亚欣在养老行业工作5年了。在她刚入职时,曾被质疑过——“你在家连扫帚都不知道放在哪儿,能去服务老人?”“读了这么多年书,就去给老人穿衣喂饭?”因此,矛盾感一直冲击她的内心,她“质问”自己:为何选择这一行?

一年后,徐亚欣主持了一场家属开放日活动,这为她的职业生涯带来转机——团队年轻同事现场读出记录服务老人点滴的手写信,那些故事打动了长者和家属,也让徐亚欣铭记至今。

“每天早上8点交班,一位爷爷总是坐在一楼看报纸,然后和我打招呼,已经形成一种默契。”“老人房间马桶堵住了,我也是爱美的小姑娘,但我得跪在马桶边上慢慢清理。”“有位老人突然病发,我们陪着老人去医院,老人家属都没有赶到现场,我们已经把所有事情安排妥当。”“我这几天的任务是帮老人追溯被诈骗电话骗走的退休金。”……

在位于安徽合肥的中铁佰和佰乐康养社区,和徐亚欣并肩作战的,还有一群由护理学、康复学、社会工作、养老服务等专业毕业的90后,他们一起组成了一个专业的养老照护团队,讲述“朝阳”守护“夕阳”的温情故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5年过去,徐亚欣组织了大大小小活动上百场。这位社会工作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至今记得一个暖心故事。

一位王姓爷爷喜欢找人聊天,他有次来到养老服务台,看到徐亚欣在电脑前忙碌,便生气道:“你们是服务人员,是要陪伴我们的,天天对着电脑干嘛?”当时的徐亚欣怀孕6个月,还兼顾着团支部及处理材料工作。

“爷爷的斥责让我委屈,但换位思考,他肯定极度需要陪伴。”她便决定每天下午专门抽出一小时陪王爷爷聊天。关于老人女儿的话题,她听了上百遍,每次依旧热情回应。

王爷爷在徐亚欣的陪伴下情绪愈加稳定。徐亚欣休产假回家前一天,王爷爷特地写了一幅书法“大展宏图”送给她未出生的宝宝。那天,老人拄着拐杖站在门口挥手相送,几次忍住离别的眼泪。

这些年轻人还曾面对家属的不理解。有一位老人记性很差,护理员给老人喂完药后家属和老人打电话核实,总是得到“没有吃饭也没有吃药”的回答。

徐亚欣等人只得一边录视频,一边和家属沟通交流。

一位罹患认知障碍的奶奶刚住进来时,连自己女儿都不认识,家属也不放心,每天下班都要开车来看一眼。小伙伴们从喂馒头、做锻炼等小事做起,和老人沟通。一次,奶奶终于喊出女儿名字,大伙都很激动,家属也放下了心。

“我们‘小年轻’内心强大,老人或家属对我们发脾气,我们就哭一场、抱一抱,第二天又活力满满,激情不会磨灭。”这是团队年轻人的共同想法。

让老人吃好住好还要“玩好”

“团队成员这么年轻,能不能管理和服务好老人?”团队运营部负责人杨冬锐曾在医院工作,来到养老行业后,一些新住进来的老人及家属经常问她这些问题。

她说,子女希望老人在机构吃好住好,生活上有保障就足够了。但团队成员还有不一样的“玩法”,他们还会尝试满足老人情感和自我实现需求,费尽心思策划活动。

有老人爱好太极拳,团队就引导他成为“授课老师”,定期开展太极教学。团队还以家庭为单位策划华服游园活动。活动还在筹备设计中,有的爷爷奶奶听到消息,就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旗袍和唐装拿了出来。年轻人还带老人玩手势舞、拍抖音视频,和爷爷奶奶“无障碍沟通”。

今年母亲节,团队组织了一场插花活动,一位爷爷全程陪着老伴插花,二人突然深情对望了一眼,杨冬锐抓拍下这个瞬间,发给了老人的子女,对方直呼“太温馨、很感动”。“我们同事间常讨论,以后要像爷爷奶奶一样,经营一份相濡以沫的感情,而不是快餐式的恋爱。”

“和老人相处时,只要足够真诚,他就能够感受到你的用心。”这些年,杨冬锐愈发体会到“真诚至上”这4个字的分量。她也从老人的生活阅历中感受到精神层面的收获,比如对待每件事情的认真。

一位96岁的老爷爷曾参与过淮河治理工程,入住机构以后,他从来没有将自己当成被服务的群体,总会想办法为活动贡献策划。在一场由杨冬锐他们策划的老年模特活动前夕,凭着老伴曾经当老年模特的经验,老爷爷从主持词、策划再到活动站位、走向,整整写了一叠方案手稿和图画,还尽心尽责帮大家排练、走位。

关于为何选择养老行业的问题,徐亚欣等年轻人也渐渐有了答案:大家喜欢看到老人在活动中的欢声笑语,也自豪于能妥善处理老人的各种问题。

直面生命“最后一环”

对人生有了不一样的思考

服务老人带给徐亚欣的,还有了另一层收获。“网上有个段子,说年轻人把最好的脾气给了工作,把最差的脾气带回了家。自打干了养老工作,我们对家人更平和、温馨。平时看到养老院老人突发疾病,心里会‘咯噔’一下,回家时第一件事就是问候长辈身体状况。”

“做这份工作,有时觉得亏欠家人。疫情期间,我们回不去,只能每天远程视频看家人。”1993年出生的护士长李莉在园区做护理员工作,她是一位军嫂,还是一位1岁多孩子的妈妈。

今年4月20日,护理院收住了一位情况危急的失能老人。老人患有多种疾病,身上插着十二指肠营养管、尿管,精神面貌差。李莉与护理部主任商议后,按照多学科小组制定的计划进行照护。当日下午,李莉接到婆婆打来的紧急电话,告知其孩子身体不适、呕吐腹泻,她在网上给孩子挂了号后就又继续投入到了繁忙的工作中。

孩子输液的3天里,她留在园区照护老人,每天鼻饲营养液、糊餐、苹果汁、牛奶,每隔两小时翻一次身,进行两次尿管护理及口腔护理……李莉还会用小音箱放在床边播放老人喜爱的歌曲。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5个月后,老人能坐上轮椅了。

“这里很多老人在生命历程里走到了最后一步,需要更多帮助。我们也会遇到难以接受的事实。比如,前一天查房时,还和爷爷奶奶做康复游戏、量血压,第二天,老人就没了。”李莉记得,曾有一位老爷爷,自己下午刚给他拍了照片,有说有笑,但老人晚上突然不舒服,抢救无效就去世了。

“一定要珍惜当下,敬畏生命。”那天,李莉默默告诉自己。

团队年轻人众多,他们为何能沉下心坚持为老人服务?养老团队所在事业部的党支部书记方梅观察得出,皆因他们从养老事业中收获别样体验:一方面,他们领悟到,很多年轻人的幸福生活源自老年人的奋斗,养老行业是用另一种形式来回报长辈。另一方面,在养老行业直面衰老、死亡,让他们对生活和生命有了更多的思考,内心变得更平和。

责编:杨鸿雁

一审:潘文秀

二审:詹娉俏

三审:熊佳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