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绘新景 ——娄底以“十百千万”示范工程创建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纪实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7-18 10:12:32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和推动实施的一项创新工程。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文,要求在全国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

近年来,娄底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启动“十百千万工程”,推动广袤农村“旧貌换新颜”。从

一处美到全域美、从环境美到发展美、从风景美到风尚美……在学习“千万工程”的路上,走出了一条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娄底路径”。

大美新化紫鹊界梯田。

盛夏时节,行走在湘中大地,一股股乡村建设热潮扑面而来——

娄星区杉山镇田坪村井泉湾,一湾清水环抱青青庭院,引来游人如织,为正待建设的“和美屋场”打好了“前站”;

冷水江铎山镇眉山村,漫山遍野的葡萄迎来丰产,村里乘势打造“葡萄文化节”,为反哺人居环境带来更充足的“底气”;

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享誉全国的“积分制”基层治理模式搭上数字化快车,和美乡村加速驶向“智慧未来”……

迎着学习“千万工程”的铮铮号角,娄底开展“十百千万”工程,在全市创建十个和美示范乡镇、百个和美示范片区、千个和美屋场、万个和美庭院,全域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这是娄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全新升级,也是学习“千万工程”、因地制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创新实践。

答好乡村振兴的时代考卷,娄底踔厉奋发,矢志笃行。

冷水江市禾青镇全国文明村炉竹村农耕文化纪念馆。

十年一日 久久为功

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娄底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曾走过“以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弯路。环境治理底子薄,生态修复难度大,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改变尤为困难。

此次开展“十百千万”工程,创建“十百千万”个和美示范,娄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十年攻坚的厚积薄发,是坚持争先创优的娄底作风。

早在2012年,娄底就出台了《娄底市城乡环境整治四年行动方案》,是全省较早从政府层面开展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的城市。此后,该市相继制定《2016-2017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特别是2021年推出《娄底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力度、广度、深度打响了一场攻坚战。

从简单的门前屋后卫生到河流、菜园、垃圾、厕所等综合环境整治,再到从外向内打造神形兼备的和美乡村,十年来,娄底一张蓝图干到底,美丽乡村内涵更丰富了,范围更广了,设施更完善了,创建氛围更浓厚了。

这十年,娄底锻造了坚强有力的“组织引擎”——

市里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市委、市政府一号工程来抓。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顾问,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办公室主任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常态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这十年,娄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率先步入了法治化轨道——

去年10月1日,《娄底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条例》正式实施,是我省首部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方面的专项地方性法规。《条例》实施后,娄底各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依法整治”铿锵落地。截至目前,全市已下达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932份,纠正、劝导各类违法行为3393起,成功执法135起,处罚金额计26.1万余元。

这十年,娄底构建了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和有力有效的责任落实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不再是一个部门的“单打独斗”,不再是多头发力的“九龙治水”,而是“全市一盘棋”的系统工程。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等十余个市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县市区各出其招。在村一级,选取责任心强、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担任村级屋场长、河长、田长、林长、路段长,“五长”联动,相互协同,共同治理。

创新建立督办专员制度。成立市委农村人居环境督导组,专门负责督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落实考核考评机制。对县市区、乡镇实行“一季一考评、一季一通报、一年一总评”,每季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将考核评比与县市区的绩效考核及分管县市区长、乡镇党委书记、镇长任免调动挂钩。

“四梁八柱”架稳,全社会凝心聚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氛围日益浓厚,动能不断增强。

《娄底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条例》新闻发布会。

2022年,娄底市、娄星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双双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整治效果再上台阶。娄底市委书记邹文辉批示:“坚持以全面提升为目标,以美丽屋场为着力点,以高铁高速等道路沿线为示范,充分借鉴先进经验,创造娄底经验,建立和完善常态化治理机制。”

今年3月,《2023年娄底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十百千万”工程示范创建实施方案》出台,娄底以创建和美屋场、和美庭院为着力点,探索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有效途径,以点带面,联面成片,创建“十百千万”个和美单元。

在“十百千万”工程示范创建工作中,明确由市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乡村振兴部门牵头抓总,凝聚起“十百千万”工程示范创建合力。统筹好各级各部门涉农资金,“十百千万”工程的点定到哪里,项目资金就倾斜到哪里、各项配套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按照“两线两区”集中连片打造原则,以铁路、主要公路沿线和高速高铁出口区、农村休闲旅游景区为重点,结合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村)、美丽乡村示范村、水美乡村、秀美乡村、文明乡村、移民美丽家园建设等,选择组织领导有力、发展基础较好、工作机制明晰、群众参与意愿强烈、示范带动能力较强的乡镇、村、屋场、庭院先行创建。

保障硬,底气足,思路清——创建“十百千万”,娄底其势已成。

群策群力 共建家园

娄星区垭古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喜船民俗。(本版图片由娄底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办提供)

走进新化县油溪桥村,古朴的石拱桥、清澈的河水、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房前屋后处处干干净净,花卉绿植迎风招展。果园里、屋场上、民宿里,村民们有的培管、有的砌砖、有的忙着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好一幅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图景!

油溪桥村曾是省级贫困村。以彭育晚为支部书记的班子,创新推出“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自然资源、投工投劳、村规民约等等每一项,都量化为分数。每一分都与村上集体经济红利及评优评先、政策待遇等关联在一起。乡亲们靠双手共建家园的积极性高涨,油溪桥变成了全国知名的“先进村”,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村”等多项荣誉。在“十百千万”创建中,成为创新创美“排头兵”,向着共美共富、智慧乡村一路挺进。

娄底市下辖90个乡镇街道,193.64万乡村人口,点多面广。乡村建设从哪里入手?人力财力物力如何保障?

创建“十百千万”,娄底人抓住“群众路线”这个重要法宝,抓实屋场这个“最小单元”,充分发挥群众力量。

“屋场以地缘为范围,地缘相亲,群众关系更亲近,有事更好打商量。”槐柳村村支书李而立对此深有感触。槐柳村依托屋场党小组、理事会、合作社,因地制宜创建和美屋场。从“要我建”到“我要建”,群众积极性高了,建出来的效果更好了。从草场屋场到南北屋场、民兵屋场,各具风格,一个比一个美,一个比一个更具农村特色。

以和美屋场创建为着力点,娄底已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乡贤助力,共建共享”的“十百千万”创建格局。

党员带头引领创建——

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到“网格”、到“屋场”、到“作业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齐上阵、一起干。

涟源茅塘镇,以党员为主力的3000多名“好代表”奔走在乡村建设第一线。一户带多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过去拆不动的房子拆了,没地方建的屋场村民免费捐出自家空坪闲地,和美屋场建设全域推进,市级和美屋场就建了9个。

群众聚力参与创建——

娄底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实行驻村工作队、乡镇驻村干部日常巡查机制。通过“屋场会”“积分制”“公益银行”等形式,抓实卫生户评比制度,定期公布评比结果,设立和美屋场、和美庭院展示牌,明确奖惩机制,形成“人人争先进、先进带后进”的良好风尚。

在“涟源屋场会”的发源地板桥村,村规民约怎么定、和美屋场怎么建,全部拿到屋场会上讨论。通过屋场会和公益银行,板桥村治陋习、治垃圾、治污水、治厕所、治空心房,已形成“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屋场建设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各人管好“责任田”,单是村里的卫生保洁费一年就省下了2万余元。

乡贤携手助力创建——

娄底将新乡贤作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一支重要力量,娄底市委书记、市长写信动员乡贤“回家乡建家乡”;县乡两级以“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凝聚乡贤力量;市里开展“五美一贤”评比,提升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荣誉感。

2021年以来,娄底共发动乡贤1.1万多人,成立乡贤基金会52家,捐赠物资资金(折合)2.1亿余元助力乡村振兴。

干事创业,关键靠人。

娄底各地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探索了不少乡村建设新模式。娄星区的“三干五零”(干部带头干、群众自愿干、干群一起干,工程建设零利润、占用土地零补偿、出工出力零报酬、环境优化零阻工、群众满意零上访)模式;冷水江市的“三员工作法”(党员、 共青团员、少先队员)机制;涟源市的“屋场会”共治模式;新化县的“琅塘星”“上梅红”“积分制”三张微治理名片;双峰县建立道德约束和利益关联机制……

这些新模式为“十百千万”创建汇聚了磅礴力量,也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乡村治理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娄底样本”。

2022年以来,全市共投入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经费15亿余元,其中县市区共投入9.65亿元,村民自筹资金普及率达90%以上。

“屋场会”群众工作模式入选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20例”。“琅塘星”基层治理体系被推荐为民政部“全国第二批基层治理典型案例”。油溪桥村积分制、涟源“互联网+村级小微权力监督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分别入选首批、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美美与共 气象万千

驱车行驶在娄星区花溪村的山路上,两旁绿树成荫,玫瑰盛开,一幅醉人的夏日画卷徐徐展开,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参观。

“过去‘灰头土脸’,现在‘五彩斑斓’。”村里的老人用一句话概括了花溪村这些年的变化。

涟源市杨市镇东园村和美屋场。

过去,花溪村靠“煤”吃饭。煤矿倒闭后,一度陷入“困局”,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全村经济收入负增长。近年来,村里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生态修复、产业发展相结合,“80后”党员杨柳回乡创办了花溪谷农俗文化产业园,打造了以花文化体验、传统非遗文化体验、农耕文化体验为主线的三产融合特色乡村旅游。村里创新推出了党员干部联系群众“12345工作法”,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运用“三干五零”模式建设美丽屋场。如今,花溪村通组公路户户通、人居环境家家美,形成“创业动能足、村容村貌美、产业经济兴、村民钱包鼓”的良好发展态势,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花溪村这样的“美丽蝶变”,如今正悄悄发生在湘中大地各个角落。

“千万工程”的根基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转化,是产业建设、基层治理、乡风化育等多元脉络的巧妙编织,推动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

“十百千万”的创建标准跳出了“美化”与“治污”的单向度,从规划编制、巩固成果、产业培育、生态保护、风貌管控、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方方面面,由表及里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在乡村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理念,既看眼前问题也抓绿色发展——

过去娄底全力打响“世界锑都”锡矿山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娄底冷水江锑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如今,“十百千万”创建,各地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探索农村生活垃圾“三次分类法”回收长效机制、积极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试点……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美家园。

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既要共享发展也要共同富裕——

娄底推动环境之美与产业之美相促相长。产业发展反哺农村人居环境,新化红茶、黄精、冷水江特色小水果、涟源柑橘、黑牛、蔬菜、双峰农机产业、辣椒辣酱、娄星休闲农业等优势特色产业,成为“十百千万”创建最坚实的“产业基底”,又在“十百千万”创建中走好全产链、农旅融合等新路子,爆发出发展的澎湃动能。

统筹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既要颜值净美更要气质和美——

各地在“十百千万”创建中同步推进文明建设、移风易俗等工作,以好党风引领好民风,好家风润泽好乡风。双峰县锁石镇出台《关于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食用容器的通知》,2022年全镇减少白色垃圾总量120吨;新化县琅塘镇打造“琅塘星”志愿服务品牌,文明实践蔚然成风。一年时间就有戴均初、周松玉六名志愿之星入选“湖南好人”,镇里表彰优秀志愿者多达379人。

从打造“德文化”品牌的“中国美丽乡村”杨市镇东园村到建设生态茶旅目的地的“湖南省美丽乡村”渠江源村,从“一村一品”成全国示范、产业富美带动乡村和美的眉山村到发展乡村旅游风生水起的杉山镇田坪村……如今的娄底,处处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动图景。

各乡镇、各村的基层干部们普遍感觉:以前搞乡村振兴,是按指导思想自己摸索干;现在创“十百千万”,是对照标准、样板,有目标、有方法的干,更有信心了,也更有效率了。

近日,省委书记沈晓明在主持十二届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案例,指导推进全省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娄底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精髓要义,以更科学的方法引领“十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从生态环境建设入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系统观念,用好“统筹兼顾”辩证法,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大兴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因地制宜绘好“千村千面”;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工作导向,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凝聚人心、发动乡村建设中的群众力量……

生态文明、乡村产业、乡风文明全面发展,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有机融合——十年久久为功,娄底用生动的发展实践,将建设美丽乡村战略写在了大地上。

是“心系国之大者”的娄底担当,更是“一切为了人民”的娄底情怀。

新征程,再起航。娄底以“千万工程”为引领,深入推进“十百千万”工程,推动广袤乡村奔向美丽、和谐、共富……娄星大地,鼓点激扬!(肖志红 王 珊 刘颂聪

责编:达庆玙

一审:达庆玙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