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没凉,黄花之乡正飘香

    2023-07-05 15:59:25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迟到时,我们总会不由自主说“黄花菜都凉了”这么一句话。这句话在我国被广泛地用于对迟到人的“调侃式”批评,幽默而又不伤人面子。

笔者自小就听到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正是因为“习以为常”的缘故,对于越熟悉的事,我们越不会去深究其来源或原因。对于民间常说的“黄花菜都凉了”这句话,真要说清楚这句民间典故来源的真实场景,有时还真一时说不上来!想必,许多朋友们都会与我有着同样的感觉吧。

那么,对于“黄花菜都凉了”这句广传广用的民间俗语,其真实来原的场景是什么呢?笔者自小在我国黄花菜主产区湖南地域长大,在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孩提时参加家乡农村的婚宴、寿宴等喜宴,记得最后一道菜就是黄花菜,而且大部分家庭是将黄花菜做成肉片汤。现在想起,黄花菜肉片汤能够做为家乡宴席的最后一道压轴菜,应该具有某些某些地域文化或功能的深层次原因。

为了回答这个看似特别简单的民间饮食习俗问题,笔者在家乡湖南黄花菜主产区调查,发现这个“席俗”文化的可能缘起为:

第一,黄花菜具有解酒和醒酒的功能。唐朝著名本草学家日华子(原名大明,今浙江鄞县人)认为,萱草煮食,治身体烦热,除酒疸解酒毒。可见,我的家乡湖南黄花菜主产区农村的广大农民在长期的生活中,早已开始自觉不自觉的利用黄花菜的解酒、醒酒功能,以使宾客们行将酒足时,通过宴席中最后一道黄花菜来消食醒酒。

第二,黄花菜具有消食利湿热的功能。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认为,萱草有消食,利湿热的功效。农村宴席中荤菜多,当客人们饭饱时,食用黄花菜则可以起到消食的作用。

第三,黄花菜对宴席中的宾客们安排用餐时间具有无声而又温馨的提醒功能。在黄花菜主产区湖南邵东、祁东等地农村,基于长期形成的农村宴席习俗文化,当黄花菜在宴席中“出菜”时,主人以菜传语,无声地提醒宾客,宴席已进入最后一道菜的尾声,请宾客自行安排好余下的用餐时间,以利主人能统一收拾和整理宴席卫生。

可见,长期以来,在我国黄花菜主产区的湖南地域的农村办酒宴时,家家户户都有最后一道压轴菜是黄花菜的习俗的缘故,这一点一些网友在网上也有描述。如果客人去湖南邵东、祁东等地域的农村吃酒席,但却直到主人将黄花摆上酒桌的时候才到达,哪么大家肯定就会用“等到黄花菜都凉了”这样一句话,调侃客人来得太迟。这种表达方式既诙谐又善意,可使迟到的客气不失脸面。据查,在湖北黄花产区的天门等地,似乎也有酒席餐桌上最后一道菜是黄花菜的习俗,在酒桌上多位客人全等一位客人,一直等到黄花菜都凉了,哪么桌上其它的菜品就更冷了。可见,“来得太迟了”应是“黄花菜都凉了”的原义。

令人十分遗憾的是,现在黄花菜主产区地域的绝大部分农村青年已经不知道这个习俗,最后一道菜是黄花菜的传统“席俗”饮食文化已经基本消失。无论现在湖南黄花菜主产区的农村酒席中,黄花菜还是否能如约“出席”,但“黄花菜都凉了”这句话已在全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外,“黄花菜都凉了”这句话现在还引申出有“错过了好时机”的含义。这句话的这个含义与黄花菜的最佳采摘期很短的生物学特性关系密切。黄花最佳采摘期是要抢在其开花前的二个小时内采摘完毕。若采早了,黄花花蕾未长足,分量轻,不上料,产量低,蒸制后针形小,颜色深褐,质量差;采迟了,花蕾裂嘴或完全开花,制干后不仅产量低,而且品质也差,经济效益低。因而,“黄花菜都凉了”就其采摘而言,原义就有采摘错过了好时机,常用来比喻“事情太晚了”。

7月5日,应湖南祁东县委、县人民政府邀请,笔者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明一起来到我国著名的黄花之乡,参加“第三届祁东黄花菜节暨食药同源产业发展大会”。从上海浦东机场到衡阳南岳机场的飞机提前十分到达,走出机场,我陡然想起家乡“黄花菜都凉了”这句熟悉的日常用语。走进“祁东黄花、康健万家”的会场、黄花田地,走访当地的黄花菜农,更是亲身感受到了祁东县委、县人民政府对高质量发展黄花产业的坚定决心,以及祁东人民对黄花的深厚情感,乡情使然,由感而发,随笔是记之。

(作者|李法云,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研究院(上海高校智库)特聘研究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张德会

一审:宁静

二审:唐煜斯

三审:张德会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