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服务 “数字湘商” 助推湘商回归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新湖南

  新湖南客户端   2023-03-02 23:01:01

邹和阳

前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湖南异地商协会的分布情况、建设情况、主要特点和发展的瓶颈等现状,及其所属会员企业的产业特色、产业结构、产业规模和面临的挑战;揭示了湖南异地商协会发展壮大的要素、规律及其本质特征;阐述了如何从注重党建引领、湖湘文化赋能、业务培训上指导商协会建设,如何从平台拓展、"亲情站台"、加强属地合作上着力扩大商协会的朋友圈,如何从加强信息共享、法律援助、培植企业家精神上拓展商协会的愿景,来精益服务湖南异地商协会,壮大湘商湘企;论述了加强“数字湘商”建设的要义,以及怎样从加强 民主法治、出台优惠政策、亲清政商关系上优化营商环境 政策惠商,怎么从 建设“数字湘商”、吸引优秀人才、部门联动上提正服务效率 科技迎商,怎样从 发挥商协会作用招大引强、借鉴先进经验、科学规划合理产业布局上 产业营商,从而助推湘商回归, 实现“千会引万企”入湘,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南新篇章。

关键词:数字湘商  商协会  湘商回归  营商环境  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首次提出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中国式现代化湖南新篇章离不开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湘商对湖南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新时代,我们要努力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强“数字湘商”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精益服务湖南异地商协会,充分发挥其“宣传湖南、服务湖南、投资湖南”的作用,促进湖南招商引资、引智引技,形成“政府推动、商协会服务、企业主体”的良好局面,助推湘商回归,实现“千会引万企”入湘投资兴业,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新湖南。

一、湖南异地商协会的现状

(一)蓬勃发展

近几年来,湖南异地商协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两地的经济建设发挥桥梁纽带的积极作用。目前,湖南异地商协会775家(异地湖南商协会616家,在湘异地商协会159家),其中境内省外异地湖南商协会536家(省级的287家, 市级的249家),遍及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华南地区271家、西南地区113家、华东和华中地区85家、华北地区33家、西北地区26家、东北地区8家;国外湖南商协会76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美洲,其中美洲26家、欧洲15家、亚洲17家、非洲13家、大洋洲5家;在湘异地商协会159家,其中省级30家,市级70家,县级59家。全球湘商超过400万,产业遍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行各业,在外湘商资产规模超过4万亿元。我省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对接湘商协会,建设新家乡”行动,实施“湘商回归”工程以来,引入湘商湘企项目投资超过1.38万亿元,已成为我省产业发展的主力、技术创新的主角、缴纳税收和吸纳就业的主体。

(二)发展现状

一是经费有限 。商协会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会员交纳的会费、社会捐赠、行业服务性收费、政府拨款和补贴。政府经费资助和社会捐赠少,常常是商协会组织发动会员企业或商协会出资向社会捐赠。目前政府的职能转换还不到位,开展服务性收费项目也存在许多困难。商协会经费基本上靠自筹解决,主要是来自于会员企业交纳的会费。商协会活动经费困难,制约了商协会的发展和功能的发挥。

二是管理滞后。 大部分商协会成立时间不长,很多初创型的商协会缺乏服务管理和运营经验,自身建设有待完善和规范,管理和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商协会的凝聚力有待进一步增强。需要时间、空间、物力、财力和人力成长。

三是抱团不紧 。商协会是自由松散型、自治性社会组织,切实抱团发展难。商协会会员实力有大小,但绝大多数商协会会员并不存在隶属、层级、依附的制约关系,大家可平等在商协会提意见、谈看法、谋诉求。商协会会员多,自身素养、经营规模参差,其诉求、观念求同难,利益纠葛、关系复杂,容易出现不和谐的言论和行为,影响团结,有损形象,不利于商协会的建设。

二、精益服务异地湖南商协会建设

(一)指导商协会建设

一是注重党建引领。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商协会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具有深远的意义。商协会是一个相对松散型的社会组织,我们要加强其党建工作的指导,实现商协会党建工作全覆盖,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建好建强党支部。增强商协会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商协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等功能,参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二是以湖湘文化赋能。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灵魂,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凝聚着企业精神和企业或企业员工所秉持的价值观念。“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湖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们让“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湖湘精神,根植在湖湘儿女的血液中,继续弘扬、传递和践行湖湘文化和湖湘精神,为湖南异地商协会赋能。

三是做好业务培训。 指导帮助商协会做好业务培训,及时提供培训信息,每年在商协会相对集中的地区不定期举办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商协会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同时,进一步落实支持异地商协会建设和湘商发展的相关政策,衔接财政、人社、民政、商务、金融等部门共同加大支持商协会建设的力度,完善商协会内部治理体系和工作绩效评估体系,加强商协会规范化建设,推进“四好”商协会建设。

(二)扩大商协会朋友圈

一是平台拓展。 以经贸活动为平台,引导并加强各异地湖南商协会的横向联系,引导并加强与属地其他省市异地商协会的联系,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 把“对接湘商协会建设新家乡”活动与港洽周、沪洽周、厦门投洽会等重点经贸活动有机结合,提高合作效率。支持湖南异地商协会建设,统筹参与湖南异地商协会组织的重点活动,回应商协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人文、维权等多元化诉求。创新邵商大会、德商大会、潭商大会、郴商大会、岳商大会等区域合作平台,支持异地商协会区域协作和横向交流,加快建设市州湘商产业园、湘商创业基地、跨境湘商电商合作平台。

二是“亲情站台”。 积极指导并参与湖南异地商协会庆典活动和经贸活动,为湘商湘企真切亲情站台。对商协会改革发展的政策支持,对商协会工作的具体帮扶,要主动联系靠前服务,营造湘商之“家”的氛围和感觉,增强归属感和自豪感。

三是属地合作。 湖南异地商协会是湖南的“宣传员”,是湖南招商引资的“先遣队”,也是两地合作的“联络员”。多层次地加强“两地合作”和“多地合作”,进一步推动高层互动,巩固其桥梁纽带作用,同时,也通过商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化“两地”和“多地”高层互动和经贸合作,利用重点节会平台,推动湘品出湘,万商入湘,进一步打通国际市场,与世界接轨。

(三)拓展商协会愿景

一是加强信息共享。 通过活动、平台和媒体及时分享信息,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强横向合作。湖南异地商协会配合家乡与兄弟省市党政代表团互访,积极组织参与省际重点经贸活动,在泛珠合作、长江经济带建设、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涌现了大批新湘商。吉林东北亚博览会、陕西丝博会、香港港洽周、上海沪洽周、广西东盟会、厦门投洽会等20多个全国性重点经贸活动所在地的异地湖南商协会,为湖南组团参会、扩大合作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

二是给予法律援助。 有些湘商湘企法律知识储备不足,当权益遭受侵犯时,更多是找关系而不是找法律。企业周边的少数群众因违法被处罚时阻挠执法,甚至聚众围攻与殴打执法人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法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保障。要进一步给予法律援助,增强法制观念,进行企业法治教育培训,增强守法用法自觉。

三是培植企业家精神。 壮大民营经济,需弘扬企业家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培养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湘商湘企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奉献,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成长、健康发展。鼓励湘商湘企倍加珍惜新时代、新征程、新机遇,坚定信心,提振精神,团结奋斗,做大做强企业实力,勇担时代使命,努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三、助推湘商回归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新湖南

(一)守正创新政策惠商

一是民主法治,优化营商环境。 我们 加强民主法治,完善相关的法规, 与时俱进,规范出台一些可填补部分地方性法规政策空白的文件。如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出台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监管、商事登记等方面的政策法规,研究制定地方金融条例,将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处置等纳入法治化轨道,有效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获得信贷”的评价指数, 打造更优的营商环境。好的营商环境是生产力和竞争力,能吸引资金、项目和人才。 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优势,最大限度地集聚生产要素,调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守正创新,出台优惠政策。 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大优化营商环境顶层设计力度,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市场负面清单、强力减税降费,到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进一步扩大开放,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竞争新优势、促进高质量发展,打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系列政策“组合拳”。我省更应以开放的姿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湖南实际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并且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正确处理好市长和市场的关系,让好的政策发挥好的作用。

三是务实高效,亲清政商关系。 “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打造务实高效的服务性政府,亲商爱商惠商。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本职工作,多和企业家交朋友,增强信任感。进一步增强 契约意识,严防对投资商作出不切实际或者具有误导性的承诺;严防在签订合同、项目落户后,擅自变更作出的承诺,甚至随意解除合同;严防 “家长意识”,越俎代庖。

(二)数字建设科技迎商

一是精细服务,建设“数字湘商”。 对湘商和湘企进行数字化管理,建设“数字湘商”。深入研究湘商、湘企分布,及其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产业特色,数字化建库,逐步深化和运用“区块链”、“元宇宙”概念和技术提升数据库智能化,为企业的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为企业的上下游提供更优的选择,实行产业链的补充、增强、延长,实现产销一体化,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让企业以最优的模式,最低的成本,最好的渠道,引得进,留得住。并且把这信息及时分享到商协会、企业、园区和有关部门,以便深层互动和彼此对接。

二是解放思想,引进优秀人才。 科技的高地就是人才的高地,我们加大科技人才的引进,以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政务服务系统联通,信用数据平台相互融通,建立以信用数据为基础的统一监管数据平台,消除部门信用信息平台多为内部使用的“信息孤岛”现象,早日实现“一网通办”。

三是部门联动,提正服务效率。 各级、各部门要积极主动做好协调服务工作。民政部门加强监管做好评估,发改部门要策划项目、调研政策、优化环境,商务部门要做好招商和市场开拓,财政部门、人社部门提供财政、人才保障,金融部门要创新普惠金融,支持会员企业,宣传部门要善于发现湘商典型、弘扬主旋律,把湘商湘企当作自家人,做好服务,增强商协会获得感和归属感。

(三)合理布局产业营商

一是发挥商协会作用招大引强。 湖南异地商协会发展快,数量多,分布广,会员企业基数大,产业覆盖面宽。利用湘商大会和德商、邵商、益商大会等市州的特色经贸会平台,把企业家请进来,增进乡情,触动乡愁,萌动乡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有计划走访各异地湖南商协会,宣传家乡,传递关爱,捕捉商机。依托商协会,进行招商引资、引智、引技,宣传湖南、服务湖南、投资湖南,形成“政府推动、商协会服务、企业主体”,实现“千会引万企”入湘投资兴业的目标。利用重点节会平台,推动湘品出湘,万商入湘,打通国际市场,与世界接轨。抓紧抓好湘商合作项目前期开发工作,主动适应转型升级市场需求。进一步做好市州、园区与各商协会的结对子协调服务工作,同时注重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做好政策、环境、产业和项目宣传以及湘商成就专题宣传等。

二是开放崛起,借鉴先进经验。 我们要以开明开放的姿态借鉴省外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有效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机构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畅通政府购买商协会服务渠道,加强商协会能力体系建设,发挥商协会主体作用。政府部门内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要进一步分门别类,将与上位法相冲突的废止,对相互之间冲突的妥善解决。以法规制度形式规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和企业及企业经营者权益,确保市场经济始终在法治轨道中运行,让企业更加有法可依,获得更加公平、可预期的竞争环境。

三是科学规划合理产业布局。 要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顺应产业结构优化趋势,各级、各部门、各园区要立足自身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以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为原则,提升我省区域竞争力。产业布局,既要科学合理,更要有一盘棋的思想、大局意识和长远眼光,以科学的产业结构和优质的产业来吸引、服务湘商、湘企。

总之,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效率,对标对表认真破解营商环境的痛点、堵点和难点,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精益服务,努力建设“数字湘商”,助推“湘商回归”,和广大湘商湘企一起,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南新篇章。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2023年春季主体班学员)

责编:黄伊婷

一审:王宇蓝

二审:甄荣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