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担使命 万里显担当

  衡阳日报   2023-04-13 10:00:30

谢靖婧协助检验科医生开展传染病临床检测工作。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嘉林  见习记者  朱希龙

在塞拉利昂奋战了400多个日夜之后,南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谢靖婧踏上了跨越一万公里的回国之路,3月9日,谢靖婧终于站在了她日思夜想阔别已久的土地上。

谢靖婧,中国(湖南)第23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成员、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在塞国期间,她和援非的医务工作者一起抗击疟疾、伤寒、艾滋、结核、新冠病毒等传染性疾病和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脑卒中、重症哮喘等内科危重症疾病,凭借着过硬的医技和高尚的医德拯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在紧要时刻,在检测条件极度匮乏的地方,我们需要对患者做出最快速、最精准的病情判断。当我们一次次从死神手中夺回患者的生命时,我们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援非的意义所在。”说起援塞的岁月,谢靖婧心中感慨万千。

尽收尽治,尽显医者担当

2021年12月25日,谢靖婧抵达塞国,27日搬入中塞友好医院驻地,自此正式开启她的援非之路。在这里 谢靖婧面对的挑战不仅仅是各类疾病,还有匮乏的物质条件。停水停电、缺药缺食、传染病高发……尽管谢靖婧在援非之前已经做了心理准备,可是遇到的复杂多变的情况依旧远远超过她的预期。

塞拉利昂是疟疾高度流行国家,是世界上疟疾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由于疟疾横行,当地成年人已经有一定免疫力,一般病情不会很重,而年幼的儿童特别容易受到疟疾的感染而死亡,这种疾病约占塞国儿童死亡原因的20%。此外,许多在塞华人,尤其是初次来到塞拉利昂的华人由于防护意识不强,对疟疾认识不够,常常拖延导致病情加重形成重症疟疾。

谢靖婧每天都会接诊许多疟疾患者,感染风险极大。作为国内派遣出征的感染科专家,谢靖婧没有丝毫退缩,她秉承着“尽收尽治”原则,在援非的一年多时间里,挽救了很多轻、重症疟疾的患者,还创下了接诊华人疟疾患者零死亡的纪录。从死神手中抢救过来的危重症疟疾患者有写感谢信到“直通非洲”,也有华人从国内万里寄锦旗到中塞友好医院表示感谢。

2022年8月上旬,一个11岁的当地小男孩因突发意识丧失4小时入院,处于深度昏迷状态,中塞友好医院没有普通儿科病房,所有的救治只能在简陋拥堵的急诊室完成。然而,患儿家庭无法负担医疗支出,中方紧急救治小组随即决定施行免费救治,免费提供中国药房可用的治疗药物,并成立医疗轮值小组,实行24小时医疗值班。那一夜,救治小组忙碌到直至患儿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出院以后,谢靖婧所在医疗队考虑到患儿家庭经济困难,基本营养无法保障,医疗队还向患儿家庭捐赠了一部分现金和药品,同时捐赠大米等生活物资。

在塞国影响百姓健康的不仅仅只有疟疾,还有伤寒、艾滋、结核、水痘、霍乱等各种传染病。为了增强普通民众传染病防范意识,为了减少恶性传染疾病的影响范围,谢靖婧加大了传染病预防科普的宣传力度,她去义诊的时候会尽可能地向当地群众科普一些传染病的防护措施。

2022年4月25日,世界防治疟疾日,谢靖婧当天发布了一段自己录制的疟疾科普小视频,由驻塞使馆老师统一向各中资单位和塞国华人圈宣传,宣传效果反映良好。进入非洲的5月,雨季,蚊虫增多,疟疾患者明显增多。谢靖婧在接诊过程中,发现患者尤其是华人患者的防护意识已大大提高,患病人数同预期相比有了减少的趋势,大多数患者都能及时就诊。

2022年4月17日中午,谢靖婧接诊了来塞后第一位危重症疟疾华人。发病前几天,与他同住的工友们已察觉其异常,患者每天大汗淋漓,干活使不上劲,可患者本人并没有放在心上,第二天上午9时,工友们发现患者行为怪异,胡言乱语,一摸患者身上发烫,一位工友突然想起患者此时的特征和谢靖婧曾宣传疟疾的发病特征十分相似,这位工友这才想到患者可能是患上了“疟疾”。

工地负责人赶紧将患者送到了中塞友好医院。患者送入病房时已出现谵妄,通过床旁快速采血检测,诊断为疟疾,考虑并发脑型疟疾,随时有生命危险。经过谢靖婧团队三天的日夜抢救,到了19日下午,患者神志恢复,通过后续治疗,患者最终于4月23日治愈出院。

心中有信仰,到哪儿都是“故乡”

塞国的医疗卫生条件极差,不仅缺医少药,经常停水停电,援外医疗队员还需要面对职业暴露风险。因为塞国医疗队伍人数的稀缺,谢靖婧苦研医术,由一个感染科医生转变为全科医生,皮肤病、各种慢性疼痛、口腔、耳鼻喉等疾病也都能妥善处理救治,给医疗资源匮乏的当地老百姓带来了福音。

近年来,当地货币贬值严重,谢靖婧到塞国的第一年,生活成本翻了一番。除了日常工作,谢靖婧所在的医疗队还要为用水、用电、用油发愁。2022年8月中上旬,谢靖婧所在的医疗队有一个多星期不能出门采购,又碰上驻地发电机故障,全队开源节流,想尽各种办法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即使生存环境如此恶劣,谢靖婧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当地的百姓。

谢靖婧和她所在的医疗队时常会走访当地百姓,开展线下的传染病科普课堂,有时送上一些力所能及的物资。听说当地百姓饱受蚊虫侵害,谢靖婧就和同事自掏腰包,从超市采购清凉油、风油精、蚊香等驱蚊用品送给当地百姓。

2022年下半年,塞国出入境已经取消新冠核酸检测,医疗队按照新冠疫情防控要求到多个矿区、当地孤儿院、社区、学校义诊,对矿区的工人们、当地民众和当地学生进行线下的疟疾等传染病预防科普,为他们答疑解惑,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每次义诊,谢靖婧都要准备很多清凉油,这也是当地人的最爱,对于有些知识的学生们,谢靖婧会采取参与疟疾知识答题方式发放。有一次义诊,谢靖婧和团队一起给当地百姓赠送清凉油时,一位小伙子拿到后立马涂满全身,对谢靖婧说“cool,good!”。

有梦想就有希望。尽管身处异国他乡,谢靖婧从未忘记她作为一名医者救死扶伤的本心,在援助塞国的400多天里,她和当地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不少患者、当地工作人员都处成了朋友……她早已将这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和谢靖婧一起工作的护士主要是协助语言翻译,将当地人说的克里奥等语言翻译成英语,再将谢靖婧说的英语翻译成当地语言。时间一长,谢靖婧和护士们配合得越来越默契。其中一位和谢靖婧搭档时间最长的护士Aminata用她微薄的收入在谢靖婧生日和过年时送了一个印了字的相框和一个刻了字的木雕,非常有当地特色,谢靖婧倍感惊喜。

“‘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这十六个字,字字千钧,既生动诠释了中国医疗队的精神,又如一座灯塔,为我们医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国虽有界,医者无疆,作为一名援外医疗队员,我将始终牢记医者初心,既当好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做好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努力发扬援外精神,继续为医疗事业贡献力量。”谢靖婧说。

责编:张芷瑜

来源:衡阳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