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湘江从此北去:沿着毛泽东、秋瑾、曾国藩的足迹走去……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2-18 10:03:27

黄斌

听闻家乡的杨梅洲久矣,却一直未曾谋面。今年春节返乡,友人邀约同往寻幽,欣然应允之。

一路上,友人笑我道:“你写过橘子洲、岳麓山,也写过湘江、洞庭湖,却独独没有写过家乡的杨梅洲,这是为何?”我只是哑然失笑。在我的潜意识里,杨梅洲不过是湘江中的一个普通沙洲,与伟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橘子洲根本不在一个层次。偶然听人说起,也是去踏青、垂钓、露营、烧烤之类,从未觉得有何特别可写之处。

汽车拐过几条街道,穿过一片菜地,不到半刻钟便驶上了登洲的河堤。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半废弃的船厂。船厂铁门紧锁,人迹杳然,各种老旧的零部件杂乱地堆放在一起。几艘锈迹斑斑的大船静静地躺在河滩上,就像是几条壮志未酬的中年汉子寂寥地坐在湘江边,对着滔滔逝水诉说着岁月更迭的无情和人之将老的无奈。冷风吹过时,我仿佛听到了他们重重的叹息之声:没有一个热血故事甘于被尘封,没有一段峥嵘岁月甘愿被遗忘……

友人在一旁介绍道:“可不要小看这个船厂,当年彭玉麟组建湘军水师,练兵在衡阳,造船便在湘潭。”“哦,彭玉麟!”我的心不禁咯噔了一下。一直以来,彭玉麟在我心中都是偶像一般的存在。那个被称作“雪帅”的男人,在腐朽溃烂的晚晴官场,犹如出水之芙蓉,又似傲雪之寒梅。他一生淡泊名利,以“不要命、不要官、不要钱”为人生信条,出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我在历史长河中来来回回,觉得彭玉麟之风骨可与岳飞相伦比,他的“三不要”比岳飞的“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说到岳飞,和湘潭也颇有渊源。当年他奉天子命,率军到湘潭平定内乱,大军就驻扎在杨梅洲东岸。在此期间,他带领众将士不辞辛劳挖了一口面积近200亩的大水塘,有效缓解了当地百姓的旱涝之苦。当地百姓感念岳飞仁义爱民,将岳飞军队安营扎寨之地命名为“岳塘”。湘潭主城区之一岳塘区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我想,彭玉麟少年之时一定熟读岳飞故事,并从中体悟了精忠报国的民族大义。后来,彭玉麟闲居杭州期间,曾专程去拜谒岳王庙,并满怀深情地题写了对联:

史笔炳丹书,真耶伪耶,莫问那十二金牌,七百年志士仁人,更何等悲歌感泣;

墓门栖碧草,是也非也,看跪此一双铁像,千万世奸臣贼妇,受几多恶报阴诛。

在杭州,人们如同爱戴岳飞、于谦一般,爱戴剑胆琴心的彭玉麟。他们把彭玉麟和岳飞、于谦并列,赞誉为“西湖三少保”。可悲可叹的是,三少保之中,岳飞、于谦都是含冤而死,只有彭玉麟功成身退。也难怪曾国藩在给彭玉麟的赠联中感慨道:

千古两梅妻,公几为多情死;

西湖三少保,此独以功名终。

神游间,一行三人已登上了杨梅洲。友人边走边说道:“当年曾国藩和彭玉麟初出茅庐,一个坐镇橘子洲,一个移师杨梅洲。曾国藩在靖港惨败于太平军,心高气傲的他羞愤得投水自杀。是彭玉麟在湘潭十战十捷扭转了战局,也重振了曾国藩的信心。”恍恍惚惚中,我看到湘江水上战船森森,杨梅洲上旌旗猎猎。不成想,这里是曾国藩、彭玉麟建功立业的起点,也是血性湘军征战天下的起点。我想,若是当年没有彭玉麟,就必定没有杨梅洲大捷;若是没有杨梅洲大捷,或许就没有曾国藩日后封侯拜相、倚天照海的成就,也就没有湘军克复金陵、纵横天下的辉煌。幸运的是,芳草茵茵的杨梅洲见证了一切,又记录了一切。从那一年开始,湘潭大船便承载着湖湘子弟的热血和梦想,驶向淼淼洞庭、滚滚长江,最终抵达无边无际的蓝色海洋。

伫立在杨梅洲头,友人指着前方江面说道:“就在前面,涟水和涓水接连汇入湘江。而涟水和涓水哺育的优秀儿女们,也随着奔流不息的江水一道汇聚在杨梅洲,又从这里出发,走向五湖四海。”我深知,生活在江边上的人们,打小看着来来往往的船只,听着天南海北的故事,心中对外边世界有着无限的神往。他们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都喜欢讨论天下大事,闲谈国计民生。正是在这种江河文化的浸染下,这片土地群英荟萃、人才辈出。毛泽东和曾国藩,分别在涟水边的东山书院和涟滨书院求学问道;王闿运和齐白石,也经常跑到涓水边吟诗发梦;胡安国和左宗棠谪居于此,一个在这里设学授徒、开宗立派,一个在这里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我军著名将领彭德怀、黄公略、陈赓、谭政,湘军中著名的“飞将军”刘锦棠,爱国将领宋希濂,还有“黎氏八骏”、罗亦农、蔡和森、萧三、成舍我、李卓然等各行各业的精英们,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走上国家领导人岗位的贺国强、成思危等等,都是从这片土地成长起来并走向全国,最终登上时代的舞台。

从杨梅洲转身返程,友人讲了一句当地流传下来的民谚,叫做“过了杨梅洲,没有茄子呷(‘吃’的意思)”。他说:“或许是杨梅洲水土肥沃的缘故,洲上的茄子特别好吃。北上的船客只要过了杨梅洲,便再也吃不到如此鲜美的茄子。”早年我听闻民间还流传着另一种说法,说这句话本是青楼女子的揽客语。意思是过了金湘潭这个码头,下个码头在两百公里外的古岳州。如要寻花问柳,最好就在此处。其实我更愿意相信,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离乡和思乡的愁绪——每一位北上闯荡的游子只要过了杨梅洲,家乡便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从此家乡的味道,只能在记忆中缅怀!

下了杨梅洲,我们又去了附近的窑湾老街。有人说,走进了窑湾,就走进了湘潭的历史深处。老街的居民已被拆迁搬走,取而代之的是新修建的商铺。只有充满历史感的潭宝汽车站保存完好,就像是一个饱经风霜的窑湾老人,默默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和沧桑往事。友人饶有兴趣介绍道:“你可能不知道潭宝汽车站,这可是中国第一个采用人车分流理念的汽车站,设计相当巧妙。更为神奇的是,因为设计科学,造型独特,车站周围的建筑几乎年年饱受洪水之苦,但是它却从来没有被淹过。”我们走近一看,车站纪念碑文竟是由曾任过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的熊希龄所撰写。而车站所连接的长潭公路,居然是中国人自己设计、自筹资金、自己施工的第一条公路。由此我们依稀窥见,湘潭当时在全国的地位以及窑湾往日的繁华。念及今日,我们不禁唏嘘感慨。

沿着河堤一路向东,路经湘潭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处摩崖石刻,自右至左刻着“江山胜迹”4个大字。我不由得想起孟浩然“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的诗句。友人是文人雅士,此番同游,自是别有一番味道。再往前,便是由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王捷俊修建的望衡亭,名字取自远望南岳衡山之意。相传陶侃曾在此屯兵,在江边建有“望岳”“钓鱼”二亭。几经兴废,留有如今的望衡亭。我和友人登亭远望,只见三水交汇,气象万千,蔚为壮观;又见湘江北去,浩浩荡荡,流光千里。于是我们又说起了毛泽东。

1910年春夏间,16岁的毛泽东曾被父亲送到附近的宽裕枯粮行当学徒。当时的湘潭米市,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能在此学习经商之道和人情世故,也不失一个好的去处 。只是一个小小的米行,又如何栓得住蛟龙的心。据说,当时的宽裕枯粮行为两层小楼,主人一家住在楼上。作为学徒的毛泽东,只能住在楼下店面,和各种货物杂物睡在一起。这种栖人篱下的境况,让血气方刚的他感觉到压抑和苦闷。每当他看到源源不断流淌的湘江水,内心的悸动便一阵又一阵……

沙水对沙洲,源源不断流。

人住人脚下,何日待出头?

那时他的内心一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那就是大丈夫当胸怀天下,岂能为了几两碎银,一日三餐,郁郁久居于人下。于是他下定决心走出去,走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回到韶山以后,他向父亲表达了想去新式学校读书的强烈愿望,由此开启了命运的另一张门。

逛完窑湾老街,暮色四起,天色将晚。友人说:“再往前一点,便是秋瑾故居,是否也前去看看。”我说:“既然来都来了,也一并去看看吧。”我想,毛泽东当年在宽裕枯粮行做学徒时,一定也经常去秋瑾故居门口走一走,看一看,追慕鉴湖女侠的风采,思考人生的意义。

说是秋瑾故居,其实只剩下一些断壁残垣。友人介绍道:“秋瑾夫家乃当时湘潭首富,置办有大量土地和多处宅院。秋瑾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富家太太,过着人上人的优渥生活。”顺着断壁残垣望去,我一眼望到了时光深处,望见了当年大户人家的张灯结彩和喜气洋洋。那是1896年秋天,21岁的秋瑾经人介绍,嫁到了湘潭王家。从那以后,湘江边上时常会出现一个英气逼人的年轻姑娘。她能饮酒赋诗,亦能骑马击剑。她的嘴里总是念叨着那句,“漫云女子不英雄”“漫云女子不英雄”……

四年后,秋瑾丈夫王廷钧纳资为户部主事,举家迁往北京。在那里,秋瑾亲眼目睹了八国联军之乱和义和团的惨烈,遂荫生出“置生死于不顾”的救国之志。又四年,秋瑾不顾丈夫王廷钧的反对,甘愿放弃锦衣玉食的生活,自费东渡日本留学。从此,湘潭十八总少了一位富家太太,江湖上多了一个鉴湖女侠。而中华民族革命道路上,更是多了一个惊天泣地的巾帼英雄。秋瑾就义之前,本有机会逃脱,但她和谭嗣同一样,选择了向死而生,以血荐轩辕。她说:“革命要流血才能成功,如满奴能将我绑赴断头台,革命成功至少可以提前五年,牺牲我一人,至少可以减少后来千万人的牺牲,不是我革命失败,而是我革命成功……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秋瑾牺牲时,年仅32岁。由于身份敏感,无人敢为其收尸,棺木被草草丢弃在绍兴府山脚下。后经历曲折的“十二迁十三葬”,终于落葬在西湖边。生前她曾许下愿望,要“埋骨西泠”,与岳飞墓为邻。她要生生世世,追随她心中敬仰的大英雄。江山何其有幸,前仆后继的英雄儿女们为其而生,为其而死,又为其而永恒。

时光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而英雄是那条河流里璀璨夺目的浪花。徘徊在秋瑾故居门口的毛泽东会想些什么了?他一定会想:一个成长在官宦之家、生活在富贵之乡的女子,尚能为了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奋不顾身,舍生取义,我堂堂男儿又岂能碌碌于世间,在迎来送往和锱铢必较中虚度一生。他的灵魂一定会呐喊:日后埋在哪里又有什么关系,关键是生要生得有意义,死要死得有价值。于是,他在离开韶山外出闯荡之时,留下了荡气回肠的诗句表明心志——“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从秋瑾故居离开,城市的灯火已经升起。我们的车钻进城市的车流之中,就像是一滴水汇入到浩荡湘江。我想,我们都是一滴水,是湘江、长江的一滴水,也是沧海的一滴水。一滴水是如此的平凡,平凡到开不出一朵浪花!可我始终相信,每一滴水都有它的责任和使命,每一滴水都有它的波澜和光芒……

回到北京之后,我的生活又陷入到无尽的忙碌和琐碎之中。一日,收到友人从长沙发来的一首七言律诗,名为《赠湘潭阿斌》:

杨梅洲畔征帆扬,

楚子携梦启远航。

橘子洲头思屈贾,

岳阳楼上念范翁。

心潮逐浪三江水,

眼波随流四大洋。

一曲高歌朝北去,

京华再续新篇章。

我知道,他名为赠诗,实为催文。他怕我草草应付,特地又补充了一句:“不着急,慢工细活出精品。”我会心一笑,慢工细活是没有问题,精品就不一定了。那一刻,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湘江千里奔腾的景象。它自永州蓝山一跃而出,就像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绕行山丘,穿过田涧,纵跨永州、衡阳、株洲三地,流经湘潭境内时,滔滔江水倏然蜿回,划出一道长达42公里的大湾,人称“湘江第一湾”。而伫立于拐弯处的杨梅洲,就像是一位慈祥的母亲,目送着自己的孩子远行。她深情地喊了一句,“过了杨梅洲,没有茄子呷。”她仿佛在说:“我的孩子啊,此去之后,你看过的所有的山,都不再是故乡的山;你喝过的所有的水,都不再是故乡的水。但你要知道,大男儿志在四方,故乡的所有,你可以怀念,但不要回头。你此生既为天下人,当怀天下心,担天下任!”湘江过了杨梅洲之后,便携上涟、涓二水一路北去,直奔洞庭,潮涌长江,东到大海,再不回头。我想,这就是湖湘子弟的赤子之心和天下情怀!

……

完成这篇文字,我的心豁然释怀,终于不负友人,不负家乡。可我的思绪却无端翻腾起来,就像是滚滚北去的湘江水,久久无法平静!

责编:廖慧文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